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6月7日,由执惠主办,左驭、春晓资本、源和资本和品途集团协办,主题为“赶潮·谋变”的《2018CTCIS第三届中国文旅大消费创新峰会》在京召开。大会从文旅扶贫、中欧旅游年、文旅投资与运营创新、目的地产品创新及营销与文化传播创新、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等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解码中国文旅业的发展逻辑。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开幕致辞。
刘照慧表示,文旅大消费产业的融合与升级将决定中国未来服务业的体量和质地。今天的文旅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旅游与教育、体育、文娱、地产、康养、农业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将是大势所趋,新思想、新实践、新模式、新范式将层出不穷,产业的整合与重组也将更频繁的发生。
刘照慧认为,当我们都在思考文旅大消费产业的市场、模式、商品时,我们也应该更深层的思考它所承载的文化使命。文旅中的一物一景,一砖一瓦,一个仪式,一个风俗,无不渗透着文化的元素,我们对目的地的探访,人与人的交流,无不体现着文化交流的美好。文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为柔性,最容易被接受,也最美好的方式。文旅大消费做到可感、可触、可消费既是产业诉求也是发展之道。
以下为刘照慧致辞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执惠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文旅大消费创新峰会。三年来,我们一起见证了产业的风云激荡、格局变迁和创新更迭。执惠有幸参与到这一时代大潮中来,谢谢新老朋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三年前,执惠尝试提出文旅大消费概念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并非每个人都认同,但从“执惠”这个来自《尚书》中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我们坚信文化与旅游的不可分割,旅游与生活方式的水乳交融,诗和远方终成眷属。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内容和品质,生活方式不过是我们在庸常生活中以旅游的方式感受文化,度过更丰盛,更有意义人生的一种途径。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跃迁式发展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取得的伟大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迅速攀升到2017年的82.7万亿, 增长了226倍。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不足2%,增长到2017年的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可以说,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全球性经济大国,中国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最好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开始走向更富裕、更多元化消费的生活,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高品质生活开始成为新的追求目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社会共识。
中国旅游业也在这四十年中飞速发展。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发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号召。1979年,邓小平以75岁高龄徒步登上黄山之巅,亲手拉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大幕。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旅游业作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延伸和补充,更多承担的是民间外交接待的功能,其实并不具备现代产业的特征。1949年到1977年,全国入境游客接待量总计不到70万人次。而同一时期,世界旅游业经历了加速发展的黄金30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增长了近33倍。就现代旅游业的起点而言,中国比西方国家晚了整整近百年。
自改革开放后旅游业才迅速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1999年黄金周正式启动, 中国旅游业近二十年生机盎然。国民人均旅游频次从1989的0.2次增长到2017年的3.7次。国内游从1984年均2亿人次扩大到2017年50亿人次, 而2017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4万亿,旅游投资高达1.5万亿。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虽然2017年中国旅游总人次已经排名世界第一,但收入却仅为美国的2/3。
二、人类经济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跃迁史
其实,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不过是全球经济近250年来跃迁式发展的一个突出样本。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J.Bradford Delong)的研究,在人类历史上,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2000年的250万年间,人类花了99.4%的时间,完成了3%财富的积累。人类97%的财富,是在过去250年,也就是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这个跃迁有着深层的原因,250年前,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市场经济机制形成,劳动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高; 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能源新技术的使用,交通便利化,全球贸易频率加速;而在互联网技术推动的信息革命及数字化浪潮下,全球贸易更加广泛和深入。250年前,人类能够消费的商品种类仅有数百种,而现在达到上亿种。
在大规模战争得到有效抑制,贸易全球化、城镇化、人口规模因素、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等众多因素的快速推动下,全球经济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则是从消费升级到消费跃迁的自然呈现。
三、从消费升级到消费跃迁
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和一种商业趋势,从国家层面看,消费升级在切实地发生。从消费总量上看,居民消费支出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有了明显提高;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居民衣食类消费比重持续减少,服务类消费比重在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划分方式和统计数据,占全国人口20%的高收入群体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259元。20%是什么概念?就是我国拥有一个人口堪比美国的强购买力群体,那么国内消费升级如火如荼就很容易解释了,因为他们才是飞机高铁头等舱爆满、奢饰品拥趸、五星级酒店常客、出国买遍全球主力军。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同群体之间差别很大,事实上,80%的中低收入群体还没有在自己的真实消费中明显体现出消费升级。但对部分人来说,已经达到了消费跃迁的程度。
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社会财富和消费需求的洪流呈现出堰塞湖式效应,上一代集聚的财富在下一代更年轻群体身上急剧释放,国人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要完全对等,甚至超过欧美经过上百年积累至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准。中国的奢饰品消费者平均比欧美年轻十岁以上,我们要用一样的包,开更好的车,更具移动化、体验化、个性化的度假方式。这就给文旅供给侧改革带来极大的挑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是慢慢养成,而是结构性的改变,中国消费者中的富裕阶层几乎在一夜间抛弃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全面进入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消费水平。
四、文旅大消费的新使命
1、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当我们在谈消费升级、消费跃迁时,我们也应该一起思考下中国文旅大消费产业的新使命。在中国经济的下一个20年里,增量部分相当大的比重会在服务业,其在中国经济构成里会超过60%、70%,目前刚过50%。文旅大消费产业的融合与升级将决定中国未来服务业的体量和质地。我们今天再谈论的文旅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旅游与教育、体育、文娱、地产、康养、农业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将是大势所趋,新思想、新实践、新模式、新范式将层出不穷,产业的整合与重组也将更频繁的发生。因此整个产业将出现更多的跨界融合。文旅大消费产业占中国GDP总量的10%以上,也势必担当起中国现代服务业升级的重任。
2、乡村振兴的抓手
1978年,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是典型农业国家。当时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仅为116块,不足20刀,恩格尔系数高达67.7%,到2017年时,这一数字分别变为10955元和31.2%,增长了94倍,7亿人口脱贫。201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836美元,即将达到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门槛。
改革开放是从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开始,市场经济的实践给中国农村注入了活力,40年后我们回到乡村,回到民宿集群,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寄望于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城乡结构二元化问题解决的抓手。文旅大消费产业都势将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扶贫上,这次大会把旅游扶贫的授牌仪式纳入,就是这个用意。
3、文化使命的载体
当我们都在思考文旅大消费产业的市场、模式、商品时,我们也应该更深层的思考它所承载的文化使命。文旅中的一物一景,一砖一瓦,一个仪式,一个风俗,无不渗透着文化的元素,我们对目的地的探访,人与人的交流,无不体现着文化交流的美好。文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为柔性,最容易被接受,也最美好的方式。文旅大消费做到可感、可触、可消费既是产业诉求也是发展之道。
现代社会城市化的进程让我们失去很多美好,我们在城市里的生活在人造虚拟的空间里,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不真实的状态,在这个一切物质化、匆忙的社会中我们的灵魂要有所安放,《美国大城市的衰落》应引以为戒。
当我们比从前更有钱、更富足,机器越来越聪明时,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会超越消费主义,这也是亚里士多德“幸福主义”思想“回归”的原因。但更是文旅大消费产业所承载的文化使命所在。也是我们把中欧旅游年的文化交流模块放入大会的用心。
150年前,英国社会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他的名著《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写道:“把一切最生动活波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这种生活的现实性将是一种“磁铁”,它将产生我们梦寐以求的效果---人民自发地从拥挤的城市投入大地母亲的仁慈怀抱,这个生命、快乐、财富和力量的源泉......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向美好生活致敬,更向每一位文旅大消费的产业人致敬,这个舞台你们才是主角,enjoy,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