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CTCIS峰会 | 中欧旅游对话:中欧旅游年,中国入境游如何做好文章?

活动 本文作者:执惠 2018-06-11
2018年是“中欧旅游年”,伴随着中欧旅游合作的推进,来自欧洲多地的旅游组织、企业CEO们都纷纷表示,这是推动中欧旅游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机遇。

6月7日,由执惠主办,左驭、春晓资本、源和资本和品途集团协办,主题为“赶潮·谋变”的《2018CTCIS第三届中国文旅大消费创新峰会》在京召开。大会从文旅扶贫、中欧旅游年、文旅投资与运营创新、目的地产品创新及营销与文化传播创新、文旅产业融合创新等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解码中国文旅业的发展逻辑。2018年被国家定为中国—欧洲旅游年,在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的主持下,来自欧洲多地的旅游组织、企业CEO们就如何推动中欧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主持嘉宾:

执惠创始人兼CEO 刘照慧

研讨嘉宾:

瞰邦投资亚洲合伙人 徐琳

Travelfactory创始人兼CEO Yariv Abehsera

法国旅游发展署驻中国负责人 Catherine Oden

Kavavel Promovacances 营销和销售总监 Sophie Pailler

Belambra Clubs CEO Matthieu Pihery 

2018年是“中欧旅游年”,伴随着中欧旅游合作的推进,来自欧洲多地的旅游组织、企业CEO们都纷纷表示,这是推动中欧旅游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机遇。Travelfactory创始人兼CEO Yariv Abehsera表示,技术和用户体验的结合可以是中国和欧盟两个市场合作的抓手。

在中欧旅游年的大背景下,瞰邦投资亚洲合伙人徐琳从中国入境游这一角度作了阐述。她表示,中欧旅游年不光是把中国人吸引到欧洲,还要把欧洲人吸引到中国来。现在是时候去做一些与时俱进的、纯粹的中国产品,打造纯粹的中国形象。中国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巨大的丰富性,这是充满着机会的。

以下为中欧旅游对话演讲实录: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来,未经当事人审核。执惠略做删减)

刘照慧:2017年中欧两个区域之间双向交流的规模人次达到了660万,目前每周都有600多次航班往返于中欧之间,可以看到国际交往的密度有多大,未来的增速绝不是百分之十几,可能是百分之二十几、百分之三十几甚至更快。今年对中国和欧盟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我们有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所以简单回顾一下中欧旅游年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请各位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执惠创始人兼CEO 刘照慧

徐琳:瞰邦投资是欧洲非常重要的精品投行,也是全世界最关注旅游行业的精品投行之一,第一个来到中国开设了办公室。

瞰邦投资亚洲合伙人 徐琳

Yariv Abehsera: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我们公司主要是开发山地旅游项目,包括在法国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年冬天我们迎来了超过4000万的游客。

Travelfactory创始人兼CEO Yariv Abehsera

Catherine Oden:我是法国旅游发展署驻中国的负责人,大家都知道法国是全球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欧洲最著名的旅游国家,非常高兴能够和欧洲的同事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法国旅游发展署驻中国负责人 Catherine Oden

Sophie Pailler: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感到很荣幸。我所代表的公司也是法国市场第一家同类型的公司,既是生产者也是出售方,现在也在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整合航班和酒店,面对的不光是法国的人民,也包括国外的游客。

Kavavel Promovacances营销和销售总监 Sophie Pailler

Matthieu Pihery:我们开发的是山地和河边的旅游景点。

Belambra Clubs CEO Matthieu Pihery

刘照慧:介绍一下今年中欧旅游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发展,大家如何看待中欧旅游年的目的?你们的愿景和期待是什么?哪些方面可以给欧洲和中国的公司带来切实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开发更大的市场?

Catherine Oden:现在中国去欧洲旅游的游客有600万,其中200万来到了法国,今年是中欧旅游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开发一些新的旅游路线。比如法国、瑞士和意大利,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机会,比如有些具体目的的旅游路线,我们也有来自比利时和荷兰的同事,所以有很多的机会能够共同努力。

刘照慧:您对未来五年的旅游增长率的期待是什么?

Catherine Oden:外交部长让我们把中国到法国的游客人数从200万增加到500万,这就是增长率的预估。

Sophie Pailler:我们也想推动下一步的发展,包括欧洲的体育项目和娱乐项目。中国游客可以来到景点学习更多的文化和知识,我们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现在已经有几年的发展历史了。我们也对中国的市场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中国对基本价格的预期我们比较了解,这就是机遇所在。

刘照慧:在线旅游也是增长很快,法国的情况如何?

Sophie Pailler:大概各占一半,线上的旅游还在增长。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市场,每天都需要去监测和评估用户体验和各种数据,因为如果体验不好的话用户就不会选择线上旅游。

Matthieu Pihery:线上旅游产品的发展的确非常迅速,其实这也是刚刚开始。因为人们都想要实现一种无缝的用户体验,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用户体验。

刘照慧:全球旅游市场的增长如何?特别是中国旅游市场的增长,因为刚才我们提到了不同市场之间的发展数据,中国游客和旅游公司的机会在哪里?我们还有一句词,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各位对这句话如何评价?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合并对中国的游客和旅游公司会带来什么机遇?

Yariv Abehsera:这对欧洲和中国来说都是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让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然需要提升用户体验,也需要一些移动的用户体验以及数据的支撑,比如法国有着非常好的旅游产品,非常好的用户体验,还有红酒的文化,所以技术和用户体验的结合可以是中国和欧盟两个市场合作的抓手。

徐琳:刚才说了很多关于中欧旅游年的场景下中国怎么出境的问题,这里我想做一点其它的补充。

中欧旅游年不光是把中国人吸引到欧洲服务中国人,还要把欧洲人吸引到中国来,这个主题可以做点文章。携程也有说过,要看一个国家旅游发展水平到底怎么样,很重要的就是看入境的人数。中欧旅游年目前很多官方合作伙伴都是一些大的中国旅游企业,当然是做出境为主,官方合作伙伴当中没有一家是做入境旅游的,中国官方旅游机构也非常努力地把美丽中国的活动带到了全世界,如果能够多一些助推中国入境旅游企业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可能会事半功倍。

为什么入境旅游的增长这么慢?去年中国入境旅游报告总结了五个趋势和五大策略,提炼出来的话可能是三个关键词:产品、营销、开放度。开放度也是受到政策的影响,现在很多事情不能做的却在产品和营销方面大有营销可做,尤其是中欧双向互动的过程当中。我也很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讨论是基于中国的产品和营销怎么才能更多地吸引欧洲人或者外国游客。

刘照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关于中欧旅游年的另外一个角度,并不单单是关于出境游的发展,比如去欧洲购物和旅游,同时也是要考虑到入境游,各位对中国旅游公司有什么建议?比如更加多元化、更加具有个性,开发出适合年轻人的产品,整合文化、娱乐和体育。

Catherine Oden:中国和法国有很多的可能性,我也深信不管是入境游还是出境游都可以实现很大的发展。我们需要代表国家开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产品,也需要充分地了解这些游客,而且要与人对话。不光是科技,也包括如何去与潜在的游客进行对话。需要很好地了解他们,也需要非常好地结合自己的经验,就是以对方理解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我们同样需要真正向对方推介对方会感兴趣的活动,包括和潜在用户不是很匹配的活动和项目。

刘照慧:今天我们的圆桌对话仅仅是一个开端,还需要继续探讨如何更好地通过双边的合作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比如如何更好地开发中国入境游当中的文化价值,期待今后还能够继续向各方汲取宝贵经验,应用在中国的旅游行业当中。

Yariv Abehsera:我们得以协助国家旅游机构去做一些市场推广和组织工作,比如组织滑雪冬令营的活动,管理层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确实能够很好地促进双方这种资源的相互利用和相互合作。

徐琳:很多朋友都是做资源目的地开发的,包括国际营销、海外营销和市场营销。我想给在座的一点建议,吸引外国人来到中国旅游这件事情,产品和营销的角度,传统的做法是用吸引西方人的刻板形象来打造产品,现在该是时候去做一些与时俱进的、纯粹的中国产品,打造这样纯粹的中国形象,已经不可以继续进行自我东方主义了。自我东方主义就是Self-orientalism,东方人按照西方观看东方的形象自我塑造。入境行业这几年来已经成为了一个模板和规范,中国做的产品除了大熊猫和历史建筑好像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吸引人了,其实这是和实际脱离的,也抹去了中国作为一个目的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丰富性,这个地方大家可以下功夫,而且也充满着机会。

刘照慧:关于欧洲公司在中国的本地化,各位的公司在中国是如何开展业务的?比如Uber这些公司在周围看起来好像有点水土不服,各位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吗?由于中国的市场规模体量很大,可能对每位企业家都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是不是可以请问一下各位嘉宾,你们的公司在中国采取了怎样的本土化策略?

Matthieu Pihery:正像您所说的,中国市场体量很大,欧洲公司需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现在大多数的同行还在提倡法国企业的模式,没有真正完全理解中国市场。我们很想知道中国本土的同行竞争企业,因为我们比较了解欧美的同行,可是中国的同行也是非常有实力的,现在我们的了解还比较缺乏。

刘照慧:过去两三年当中PVCP都和中国的合作伙伴进行并购,比如复星集团,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Sophie Pailler: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机遇,欧洲的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我们也非常愿意分享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相信结合双方的经验,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Catherine Oden:提到地中海俱乐部和复星集团,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两家都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地中海俱乐部现在在中国、法国和世界各地都在快速扩张业务,也有一些其他的法国企业目前在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展开密切的业务合作,法国方面认为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和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因此我们也非常愿意和中方企业进一步更紧密地寻找合作的渠道,同时也非常重视媒体的渠道和时效性。

Yariv Abehsera:冬奥会对中国的旅游行业是很好的契机,中国的消费者可以借助冬奥会的时机学习冰雪运动,法国企业在滑雪运动和打造滑雪度假地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也愿意同中国企业一起合作分享我们的经验。

徐琳:最重要的就是展示自己引以为荣的文化,民族自信也好、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好,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刘照慧:我们的讨论还是回到了最终的原点,就是文化的自信,什么是我们自己的,什么是我们真正自信的,可以从中欧旅游年的交流当中获得更多的有益经验,并且获得国际更多好的学习榜样,这也是本次大会把中欧旅游年放在这个环节的用意。今年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希望未来中欧两个大的区域交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能够从彼此学到更多、成长更多,未来每一位都能够发展得更好,也希望执惠这个平台在国际化的进程上做得更多,能够为各位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做更多的服务。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