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极地旅游论坛 | 陈辉:国内极地资源非常脆弱,更加需要保护

本文作者:执惠 2018-08-31
谈及极地自然环境的保护,陈辉认为,南北极的环境保护我们都知道,国内的极地资源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比如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汽车压在上面再次恢复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所以更加需要保护。

8月31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联合主办,执惠承办的以“敬畏与使命”为主题的《2018第二届中国极地旅游论坛暨全球极致生活探索嘉年华》在京举办,50余位国内外极地专家、200余家高端旅行服务商、高端户外装备商/设备商等极地旅游相关机构齐聚一堂,探讨未来国内极地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主任陈辉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陈辉表示,近些年,中国去南极的游客达到了8000多人,但中国也有大量极致地点,去的人却非常少。

说起极地自然环境的保护,陈辉认为,南北极的环境保护我们都知道,国内的极地资源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比如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汽车压在上面再次恢复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所以更加需要保护。 

以下为陈辉演讲全文:

我来自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如果回归到极地旅游行业内的话只是一个新生,下面还是讲一讲实践,也是这些年我们与极地旅游延展层面的实践。

在2017年中国的出境人数依然保持世界第一,包括极地旅游,北极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南极的增速依然很快,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近两年来持续超越澳大利亚,蝉联南极游的第二大客源国。2017-2018年,南极旅游季来自中国的游客人数为8219人,约占5.8万总游客的14%。

当完成了南极和北极以后,下一站的目的地会是哪里?我们后期做了一些境外的活动,包括亚马逊、加拉帕戈斯、堪察加等,这些新的极致地点在我们受众的客户群当中很受欢迎,其中这些人群很多都是去过南极北极以后再去这些地点。近两年我们发现也有很多参与的人群是没有去过南极北极的,现在也参加这样一些目的地,这是传统地理概念上的极致延展。

中国国家地理已经有68年的历史,每期都不断地有新的内容呈现出来。很多人会问我们的主编,内容会不会做枯竭了?哪天会不会觉得没什么可写?其实不是的,这么多年的编辑和积累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中国还有大量资源地可以去写,因为中国从地理来说真的是地质地貌极其丰富的大国。

我们在2005年就有一期杂志叫做“选美中国”,邀请了各个专家对中国的地理地貌和景观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按照地貌类型包括中国最美冰川前十名和最美湖泊等等,最终的结果在当时让大家大跌眼镜,包括众所周知的黄山,这些特别知名的景区都没有能够入选或者排名靠前。相反,很多偏远地区,比如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这个时候就呈现出来了,近十年时间当中有大量的旅游者会去探访这些新的极致目的地。

我们是在中国国家地理旗下来做自然地理探索和人文地理考察活动,主要是基于广大读者群。2016年5月我们成立了这个部门,在此之前的十多年时间我们一直都有做相应的工作,每年都会组织读者有将近二十场活动。最近三年成立了部门以后做了六十余场活动,其中主要会把杂志的读者资源和文化学者、作者以及科学顾问、广大摄影师共同出行,一起认知中国、探险世界。

我们有一个出行户外组织有大量的专家和摄影师,都是在各个学科以及行业顶级的一线专家,包括冰川和地理地貌方面,也有一些非常细分的领域。很多都是市场上比较少见的目的地和线路,主要包括中国各种各样的地理地貌,雪山、冰川、沙漠类型等等。

探索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大家应该都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南极北极大家都走过,普若岗日冰原大家有没有去过?其实就在中国的羌塘,这是一片差不多有420平方公里的冰原,严格来讲,它是仅次于南极大陆和北极格陵兰完整冰盖的世界第三大冰盖。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极,但普若岗日冰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第三极。

近些年,中国去南极的游客达到了8000多人,但中国有大量极致地点,去的人非常少,比如普若岗日冰原,根据我们的统计也就只有300人到达过这里,还有珠穆朗玛峰的攀登,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有达到5000人,有些人会重复攀登,也就是7000人次。

说到极地的回归,极地不仅仅是两极地理的概念,按照地理和人文的观念角度来说,来到极地的生活方式都有新的延展。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对当地的极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南北极我们都知道,国内的极地地点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比如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汽车压在上面再次恢复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所以更加需要保护。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我们没有独享和挥霍它的权利。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