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极地旅游论坛 | 姚松乔:当极地旅游遇上脆弱的生态环境

本文作者:执惠 2018-09-03
极地旅游的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每个极地的旅游从业者都应该变成一个环保主义者,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游客要进行改变,旅游行业本身要评估自己项目的影响,加强本身的知识和能力。

8月31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联合主办,执惠承办的以“敬畏与使命”为主题的《2018第二届中国极地旅游论坛暨全球极致生活探索嘉年华》在京举办,50余位国内外极地专家、200余家高端旅行服务商、高端户外装备商/设备商等极地旅游相关机构齐聚一堂,探讨未来国内极地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野声地球教育创始人、资深极地专家姚松乔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姚松乔表示,极地旅游的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每个极地的旅游从业者都应该变成一个环保主义者,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游客要进行改变,旅游行业本身要评估自己项目的影响,加强本身的知识和能力。

姚松乔认为,南北极面临着非常大的环境挑战,遇到脆弱生态时,我们必须要有教育属性和明确的管理措施,各个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都应该更加关注脆弱的极地生态保护。

以下为姚松乔演讲全文: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来,未经当事人审核。执惠略做删减)

很高兴参加第二届极地旅游论坛,我演讲的主题主要是针对南北极,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比较极端,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这些地方的研究和气候变化影响表现更加显著。

今天我想讲的是极地旅游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交流。极地旅游本身有一个矛盾所在,之所以这些极致的目的地非常吸引人,就是因为它人迹罕至、荒野特征非常明显,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本来的模样,所以我们想去这里。

极地受到的最大影响就是人类的活动,不光是我们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还有我们直接去到极地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旅游产业既想要把这些生态价值变现,但如果过程中对当地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又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产业的发展。好几位嘉宾都讲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极地旅游的核心。

极地的价值所在

极地有什么价值呢?很多价值是没有被物化的,旅行的价值变现有的时候我们要把经历变成消费,比如去北京胡同可以买各种各样的东西,通过消费进行变现,但在极地这种没有商场的地方,唯一的变现就是精神体验、生态价值。

南北极的冰盖储存着地球85%的淡水,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其实是海水,只有小部分的水是淡水,这些淡水的85%都储存在南北极的冰盖,还有一部分储存在青藏高原,淡水资源本身非常有限。

前几天北极圈高温的新闻刷遍了朋友圈,很多人把南北极比喻为地球的空调,如果我们的空调调节温度能力变弱,整个地球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南北极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调节全球的气候。

南北极都是很多独特野生动物的家园,包括磷虾、北极熊、企鹅、海豹、海象、鲸鱼等等。南极和北极都是科研天然的实验室,非常适合做天然的研究,比如南极有现在至少有两座还会喷发的活火山,南极和北极在冬天都有极夜的现象,非常适合天文观测和研究极光。

南北极面临着环境挑战

南北极都面临着非常大的环境挑战,这个挑战分为全球的挑战和本地的挑战。全球的挑战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南北极受到全球整个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本地的挑战就是直接在南极和北极当地发生的问题。

全球问题比较大的是气候变化、海洋酸化、有害物的污染,北极是原油泄漏和重金属的污染,北极还有塑料垃圾的海洋污染,南极也有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没有北极那样严重。

本地的旅游影响是比较直接的,也包括科学研究,因为游客每年只来一次,但科研人员可能会常年驻扎在那里,会有更长期和持续的影响。本地还有一些来自矿产和资源开发的影响,北极可能会有原油开采,南极有磷虾和渔业的开采。

全球挑战之一是气候变化,这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大的话题。南北极之所以是整个气候变化的前线,是由于这里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最高。根据美国航天局NASA的数据,2016年全球的平均气温相比工业革命之前的升温额度是非常大的。上个星期,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洛杉矶举行的气候变化领袖培训项目,专门提到了格陵兰的气候异常情况,况最近几年达到最高。

英国南极调查署发布的报告显示,大部分去过南极的人都在南极半岛附近登陆,南极半岛其实是整个南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方,而且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方,也是冰盖融化最显著的地方。

冰盖和海冰都有哪些改变?南北极都有发生冰盖的减少,冰盖是几千万年前的融雪形成的,冰盖一旦损失是无法逆转的,一年内可能会融化几万年积累下来的积雪。南极海冰每年都会冻结再融化,但海冰数量也在不断减少,2016年达到了历史新低。

海冰和冰盖变化会有哪些直接影响?大家可能都记得北极熊在一张海冰上面的照片,十年前就已经映入了大家的脑海,但北极可不仅只有北极熊这一种动物,还有北极狐和海象。夏天的北极狐非常可爱,冬天都会变成白色,因为它们要适应栖息地,要在冰雪的环境当中生存,他们的栖息地不断北移,也是往更冷的地方转移。还有海象,海象体型非常大,体重可以达到3吨,也需要在浮冰上面休息。而在阿拉斯加海岸曾经出现由于浮冰减少,四万五千头海象聚集的场景。

南极就更不用说了,帝企鹅完全是依赖于海冰生存的,海冰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栖息地的减少。有专家预测,2摄氏度的升温可能会造成40%的帝企鹅数量下降和减少。

海洋酸化也是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增多遇水形成碳酸会让酸度升高,最主要影响的是磷虾和浮游生物。这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因为在海洋食物链的最底端,无论是北极熊还是企鹅都要依靠磷虾和浮游生物才能存活。

海洋污染和塑料污染是大家都不陌生的话题,这些影响还有累积的效应。比较大的问题是南极半岛上面升温有非常明显的增加,游客的数量也会很明显地增加。极地生态旅游和气候变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极地非常独特,它有旅游的价值、美学的价值和生态的价值,吸引游客数量日益增长。

但气候变化带来了安全和体验的挑战,以后登陆地点可能发生改变,天气难以预测,而且有的野生动物越来越不断往北,也会越来越难看到。极地旅游一方面要减少自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和可持续的环保运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遇到脆弱生态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教育属性和明确的管理措施。北极旅游的数字大概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有的地方增长达到了8倍,比如冰岛在2002年大概只有24万游客,到了2016年有180万,芬兰的游客也是增长了1倍,芬兰的拉普兰可以看到北极光,也是最远的北极地区,十年内从170万增长到了320万,阿拉斯加和冰岛的增长数据是差不多的。

北极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亚洲和中国游客,亚洲游客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任何其它地区。南极地区旅游也有持续的增长,大家可能都在说去年的数据,2017年到2018年总的游客数量达到了51707名,那年之前是44367名,基本上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2016年以前产生的南极旅游人数最高是在2008年,因为2009年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就一直在下滑,去年人数又一次超越了。在那之前,尽管我们说南极旅游的游客一直在增加,总数没有超过历史最高峰,去年总数其实是超过了历史最高峰,各个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都更加关注这一事件。

极地旅游会带来哪些问题?

北极地区包括冰岛、格陵兰都缺乏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没有办法去适应这么多游客的承载量。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有些地方是很一致的,比如脆弱的植被可能要花几百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成长,比如苔藓被人一脚踩掉可能要花二百年的时间恢复,如果被一百个人踩过可能就永远恢复不了了,也会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产生干扰。

很多游轮到达特别小的城市,卸载垃圾会给当地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因为他们本身不会产生那么多的垃圾。北极有些原住的社区,旅游者和他们的交流也非常重要,针对他们产生的文化和社会影响也是极地旅游必须考虑的,不仅仅是生态的影响,还有对社会的影响。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半岛是大部分游客都要去的地方,升温也是非常迅速的,2月到达南极可能是阳光明媚,积雪融化是非常快的,所以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登陆点的安排。是不是会有新的登陆点开放出来?因为有更多的冰化掉,这些都是不可知的,因为这些登陆点的安全情况如何,现在有很多的新船都要下水,究竟如何更好地协调也是一个问题。

但南极的旅游有国际南极旅游协会进行管理,会有比较严格的审查监督制度,而且有非常明确的对入侵物种、游客人数、游客教育的一系列规定,他们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家发现旅游并没有相比科学考察带来更差的影响。

国际南极旅游协会毕竟是行业协会,所以也有它的挑战,如果不参加行业协会怎么办?如果是探险旅游公司纯粹为了去冒险,不是进行环保教育,还有一些非南极条约的公约国和旅游公司如何监管,这些不是在其体系当中的,有没有办法和南极条约的南极管理体系进行交流?

现在南极保护措施包括政策方面、国际方面、政府方面,就是不同的领域,渔业保护、矿产保护、整个南极的保护,旅游业主要靠这些组织进行协调。

极地旅游的一个重任是既让大家欣赏这些地方,了解环境挑战,同时要把来的游客变成环保的大使,能够让他们最终对极地作出贡献。因为旅游本身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和价值观,如果去到北极的时候想到的都是怎么买当地的海参和海豹油,依旧是消费和掠夺的观念。如果是讲精神价值、文化价值,那么对整个人是更高的提升。极地旅游有着北极理事会和南极条约,这些都是政府层面的政策决策群体,AECO和IAATO是行业之间协作和管理的组织。

每个极地的旅游从业者都应该变成一个环保主义者。去年野声和中国旅游论坛一起在南极峰会上征集了志愿者,进行环境环保行为的研究和调研,大家手册当中的内容大部分是由我们机构撰写的,但这个过程当中除了游客要进行改变,针对行业本身要评估自己项目的影响,加强本身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致力于从源头上改变游客本身的生活。不同的跨界、利益相关方和行业之间可以做一些事情。斯沃尔巴德要求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要交环境税,通过环境税成立基金会,公开向全社会招募和环保有关的项目或者研究,调动多方的积极性一起保护脆弱的群岛。

科学家需要游客游船搜集一些数据,因为科学家没有办法每天都在南极去看鲸鱼,游客可以看到鲸鱼的经纬度,拍摄鲸鱼的照片,帮助科学家研究鲸鱼洄游的路线。有研究企鹅的科学家放置延时摄像机以后,大量企鹅照片科学家数不过来,游客也可以协助。

再就是政策和旅游之间的关系,比如2016年通过的罗斯海的海洋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现在已经有几家旅游公司正式出来说支持南极的海洋保护区,以后可以发展旅游而不是发展捕捞。

现在正在推动的是整个环南极的海洋保护区,如果只保护罗斯海,动物并不会听话看得出哪里是保护区的界限,所以在罗斯海被保护,但等游到威德尔海,就会在这里被捕捞。海洋保护区只保护一小部分是没有道理的,应该要建立环南极的海洋保护区,现在已经有旅游公司出来声明支持环南极海洋保护区的建立。

野声围绕生态系统设计课程,着力于青少年的环保教育,也会做关于环保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我们的目标是三十年以后还能去南极北极,看到和现在一样的景色。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