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9月11日,执惠联合密苑云顶乐园在北京举办《2018冰雪运动与营地教育融合创新峰会暨密苑云顶共享营地发布会》,大会以“共享·共赢”为主题,汇聚营地教育业内大咖、滑雪场运营精英以及旅行社、OTA、教培机构、投资机构和研究机构等100余名嘉宾,共同探讨冰雪运动与营地教育融合发展路径,助力营地教育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振民出席本此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王振民表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与营地教育要以教育部提出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为基础,以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会、亲自动手为理念,以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
王振民认为,今天的研学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教育意义。新形势下对研学与营地教育提出的要求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是对近些年在国内盛行的营地教育理念的一种深度拓展和延伸。作为一种体验式教育,研学营地教育给孩子们的影响是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以下为王振民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参与冰雪营地峰会。
我在学校工作了17年,校外系统从工作到现在是第28年,现在在中国宋庆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做教育总监,同时也是北京市政府的督学,包括中欧协会的理事。我为什么说这些?因为我从各种不同渠道,从教育的角度在看我们的教育,同时也给同行们提供一些信息。
研学营地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内容之一,冰雪运动是综合实践教育和营地教育的一种形式。大家会觉得我们营地教育跟研学之间是什么关系,研学和营地教育和教育部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关系?
教育部推动综合实践教育课程,2016年我们推出《研学旅行工作意见》,2017年9月份教育部推出《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这两个有区别的,第一个研学旅行当时提出来是提倡和推荐,第二个教育部提出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是作为必修课,那就不是学校选择和不选择的问题而是必须安排的课时,所以这一点上政策层面不同。
为什么教育部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大家一说“课程”就联想到学校的课程,那我们社会资源,我们的这种校外教育也用课程?会不会就和学校没有大的区别了?其实不是,前面有两个字“活动”课程和学校的学科课程是不同的。其实校外系统工作和我们现在大家做的工作非常相近,只不过有的是体制内,有的是体制外,其实都是我们共有的、公共的教育资源。
其实我们搞体育运动也好、研学也好、营地教育也好、综合实践活动也好,最本质的东西是教育。特别是我们针对的群体主体是青少年,当然我们也是面向成人,其实面向成人同时也存在教育的问题,我们从终身教育现在提法叫做“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提法过时了,现在叫做“终身学习”。
研学与营地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内容之一,这个关系就讲清楚了。冰雪运动是综合实践教育和营地教育的一种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营地教育大家在研究探讨过程当中,一定要以教育部提出的6大核心素养为基础。这6大核心素养里面讲的就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实际上我们研学也好,营地教育也好,综合实践当中也好,怎么和学校教育优势互补?区别于学校教育这个说法也没有错误,如果说我们和学校教育相同,那我们就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供这么多公共教育资源了。
正是因为有自身规律和特点,所以综合实践也好,研学也好,营地教育也好,其实是以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会,亲自动手为理念,以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
其实我们现在教育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什么这么做?其实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国家的教育有我们国家的优势,但是和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比我们有我们的短板。其实我们最大的短板,我们学校有教育的优势,但是我们学校对教育定位很多是要改变的,过去我们重点就是做知识记忆,而我们教育与社会的结合,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教育与自然的结合是我们的短板。在国际上很多的先进教育理念,其实国外这方面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实际上通过探究、服务、操作、体验,我们冰雪运动这里面有操作、有体验其实也有探究。培养学生这种跨学科素养的实践性课程。
我们过去的学科分类分的有点过细了,数学就是数学,语文就是语文,我们经常有研讨会,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跨学科的教育理念。艺术,工程是不是就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其实不是这样的。
艺术大家说是不是掌握艺术技能艺术知识?也不是这样,其实这里面最主要强调的是要把这几种学科思维跨界融合在一起,艺术思维是很重要的,不只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重要内容,是实现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我们国民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校外教育严格来说是属于社会教育范畴,我们现在都属于社会的公共教育者,所以属于社会教育范畴。校外教育刚才说了广义的校外教育其实包括我们社会教育,那么狭义的校外教育,如果说校外教育就是少年宫,某某培训机构这是狭义的校外机构,那么它的定位也不同。
我们开展研学与营地教育,需要有文化的支撑,需要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我们做冰雪运动也好,做营地教育也好,其实分类很多。我们营地教育可能是以自然教育占的比重更大一点,但是不局限于自然教育。所以这个文化支撑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研学营地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新型社会教育形式,作为一种体验式教育,研学营地教育给孩子们的影响是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冰雪运动与研学营地教育功能之一就是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实际上束总刚才已经介绍了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政府提出很多政策和要求,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积极开展青少年的冰雪建设运动。教育和体育部门正在积极配合,推进“校园冰雪计划”。
北京市有很多举措,比如“百万青少年上冰雪”运动,国家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其实这个冰雪运动确实有它的局限性,地域、自然环境等等。在东北地区这个问题不大,但是到南方就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发展冰雪运动与营地教育将为中国孩子带来教育的新体验,要让更多人去体验和爱上这项运动,推出相应的课程,把握好“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机遇。现在从体育的角度我们可能更专业,但是我们国家体育运动项目设置上有一些地方应该做些改变。我们国家体育总局也有各个地方群体项目,但是我们国家更多的关注体育项目是竞技体育。包括我们学校体育课程设置都做一些思考。
我们体育更多应该是大众体育,强身健体是我们目的,我们艺术教育也是这样,应该是大众艺术,提高公民的艺术素养这是目的。而我们现在更多人关注的是竞技性,比如说我们学校体育课程推铅球、立定跳远、跑800米,孩子都愿意上体育课,但是这个项目有多少人愿意做?真的需要好好思考。
我去过40多个国家,校外教育方面的工作做了很多,教育部国内外校外教育体制研究课题是我牵头做的,全国少年儿童校外工作机构规程,法规性文件是我牵头做的修订,所以这方面信息多一些,就是我们很多理念需要发生改变。
举一个例子,过去我们把舞蹈作为肢体艺术,舞台艺术来看待,其实更多的教育功能是我们忽略的,比如说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社会交往、情感交流,孩子上一节舞蹈课比上一节体育课运动量大很多,心肺功能、力量、柔韧性、表现力。
在国外体育艺术和大学放在一起的,在我们国家是体育是体育,艺术是艺术,我们很多理念上应该做一些改变。
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专门开展户外和冰雪运动教育的场地还是比较少的,虽然说我们很多社会资源大家都在关注,都在做教育,都在整合共够教育资源,但是相比较还是少的。
第二个社会对户外教育认知度低,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在教育上更多的是关注学校,我刚才讲了知识的传授,就是知识的认知,只停留在这个阶段。
北京市在冰雪运动这方面提出了计划,包括培养5千名冰雪运动校园辅导员,推动冰雪运动专业师资培养,其实这方面我们北京周边的冰雪场地应该是很好专注这个教育。北京的冰雪期太短了,所以利用淡季还是其他时间,把这项工作配合北京市的相关政策抓好。
冰雪运动也好,研学也好,营地教育也好,其实很大一部分在孩子活动形式当中体现的是“玩儿”这个玩儿不是没有目的的玩儿是有目的的玩儿和深度探索自己,强调实践探索和感知教育。
在上海我们做过游戏教育高峰论坛,游戏教育过去我们认为是玩儿,有传统游戏有现代游戏,传统游戏我们经常在老北京或者各地传统文化当中能够体现出来,推铁环跳皮筋等等,现在的游戏我们家长、我们教师、我们政府官员很多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一说“电子游戏”有多少家长和老师愿意让孩子玩儿电子游戏?其实这个认识上偏差非常差,现代游戏当中娱乐性游戏,有教育性游戏,我们很多项目都是通过这种电子游戏形式融入了我们的教育,所以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
特别是现在学校,很多学校包括国内媒体在报道哪个国家禁止把手机带入校园,这都是缺少眼界的,这是堵不住的,这既是娱乐工具、通信工具,新的媒体同时也是教育工具。这个东西不能一味的否定它。
一个好的营地可以让孩子通过体验式学习,将体验过程逐渐内化,变成一种可转移的能力,所以我们冰雪运动也是这样。
虽然冰雪运动是我们国策但尚未形成总体实施方案,还是感觉缺少这种有深度的思考,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是特别应该提倡的。
合作才能共赢,合作需要找到结合点,我们现在做的活动案例设计怎么样和学校对接?我们在做课程研发,项目设计时候一定要找一些熟悉教育领域的人共同来帮助你们做一下这个课程研发。
另外跨界融合趋势在加快,冰雪运动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是研学与营地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课程应该做成菜单式的,让学校来选择,学校没有专门人员做课程,我们搭建一个大平台。我最近做一个事情就是搭建大平台,各自做课程研发我们在平台上落实,然后大家可以选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根据学校的需求,青少年需求再做补充和完善。
另外就是教育要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校外教育一定要时尚,我们说时尚就是要有时代特点,我们很多项目为什么现在感觉到比如说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京剧进校园,为什么有的很好项目持续做不下去呢?
可能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传统内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没有做好。教育部第一批全国校外工作会议在临沂召开,我前几天过去看,反过来我感觉到我们做很多项目设计,传统内容传统理念、形式占的比重太大,没有新内容出现,现代教育应该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