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独角兽”养成路 :投资进入“利润平均”时代,盲目扩大投资趋势渐显

大景区 本文作者:陈希琳 2018-09-17
现在文旅项目的投入越来越大,渐渐有盲目扩大投资的趋势,文旅产业基金动辄几百亿元、上千亿元,对于三五亿元的资金,地方政府已经不“感冒”。

一台演出,一演就是20年,一年赚30亿元?《宋城千古情》昔日的辉煌已然成为如今各路资本涉水文旅产业试图挑战的“小目标”。在文旅“独角兽”成精的路上,必不能缺少资本的加持。然而在动辄几十亿的文旅基金中如何让每一分钱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如何借助资本市场扩大产业规模,如何在项目投资后更好地退出?这些都是投资客不可回避的问题。

投资进入“利润平均”时代

各路资本扎堆文旅,但赚钱这个事儿,光有情怀是不够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亚洲休闲产业促进会会长王琪延向记者表示,我国的文旅产业从整体上讲不是很成熟,不像发达国家都是私人投资,很注重效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策划,进来之后也是死掉,建设景区和盖房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有和高素质团队合作,跨行业投资才能成功。

对于资本来说,进入文旅产业不能凭一腔热血。王琪延表示,休闲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不是特别高,所以得有耐心。前些年经济处于高速成长期的时候,很多行业的投资回报都非常高,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可以用“利润平均”来形容,干什么都能获得相应的收益,但是不会特别高。

“虽然旅游产业的投入很大,但是假定没有例如SARS这种突发事件,收入是很稳定的,不排除个别项目会有颇丰的收益。比如杭州宋城,就是一个好的案例。受《清明上河图》启发,黄巧灵1996年开始投资1.8亿元开发宋城景区,现在每年的收益是4.3亿元,这就是好的项目。找到好项目不容易,但是经营得好,就能脱颖而出。”王琪延表示。

那么,在屡试屡败的文旅市场,还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

分时度假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消费水平不能过高。“我在日本待了8年,发现日本的国民度假区是一个很好的项目,老百姓通过预约的方式,选择度假区。如果我们在海边或者黄山等自然景观非常漂亮的地方建国民度假区,这是一个投资机会。另外,解决老年人候鸟式的生活需求也是一个投资的方向。”王琪延说。

尽管文旅产业不是暴利行业,但仍比一些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高。“需求很大,去年一年我国旅游总人次是50亿人次,人均不到四次。过去旅游是一种奢侈品,未来会是必需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前供给从总量上来讲还有点欠缺,从结构上来讲,好的项目少,特别到节假日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王琪延表示,从宏观层面分析,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增加,时间可能会成为制约大家出去旅游休闲的障碍,假日改革势在必行。

资本可从两端进入

资本和文旅的结合,往往在一夜之间就能促成一个大的“独角兽”企业。但这个结果建立在一系列的大前提之上。

“作为老板和精英集团应该有战略,要有眼光,有目标,有实施策略,要有一个具备优秀执行力的团队,建设者要有工匠精神,做成万年大计的项目,才能成为一个”独角兽“企业。”对于金融资本如何进入文旅产业,王琪延从供给端和消费端进行了分析。

供给侧就是公共产品,包括基础设施、广场的建设,类似中央休闲区概念。这种公共产品,现在基本上是PPP模式,政府、企业、社会一起来做,最后卖给政府。“在供给侧这边如果要做好,可以通过多种资本路径扩大规模。过去旅游企业资金量不是特别大,都比较散小,现在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兼并、与金融企业合作,或者上市融资等模式扩大再生产。”

另外一条路,就是消费端,金融企业应该主动寻求合作。“资金在银行里放着,不会产生很多的效益,得用在好的项目上,旅游企业和金融企业合作是最好的方式。从消费侧来讲,银行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设计一些更有吸引力的文旅消费分期产品和小额信贷产品。”王琪延表示。

现在文旅项目的投入越来越大,渐渐有盲目扩大投资的趋势,文旅产业基金动辄几百亿元、上千亿元,对于三五亿元的资金,地方政府已经不“感冒”。

“当初设计基金产品时规模都很大,但在建设过程中未必真正投入这么多,即便投入了也未必能收回来。比如海南省的海花岛,设计投资是1600亿元,本身建得差不多了,最后因为环评没过,打了水漂。”最初建的时候王琪延就提出了一些疑虑,国外的趋势是要恢复大海本身的面貌,比如说荷兰炸掉了原来填海建造的建筑物,这是世界潮流,另外填海打造景区成本非常高。

因此,王琪延强调,不能硬开发,要强调轻开发、巧开发,用智慧开发旅游项目,这样投入少,可是产出多,包括应用科学技术,比如说AI项目的导入,会更具吸引力。

在具体的产品设计和打造上面,我们容易走一些误区。现在看城市是千篇一面的,休闲景区也是类似的。那么是不是可以把国外的一些景观特色移到国内来,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异域风情?

“我不看好,因为这类项目做完之后往往没根没据,没有文化底蕴,最后会成为四不像。但要是人口密度很大,有消费市场是可以的,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肯定要失败。”密云的古北水镇就是一个例子,在王琪延看来,要是换个地方,很难活下去。

“但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是成功的,因为有北京这个巨大的市场,3000万人口每逢假日没地方去,所以弄什么项目都能成。要到北戴河去做这些项目,保证活不了,为什么?因为北戴河的旅游季节只有两三个月,其他时间都没有消费需求,难以平抑成本。”王琪延说。

这就涉及如何去打造一个好的项目,在王琪延看来,还是要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他总结出了一套“加减除乘”法则。

加法就是找地方特色时,把当地的干部、居民、老者都请来,听听他们口中的文旅资源,如果他们会讲,可能会给你罗列出100多个,甚至200多个;减法就是去掉其中最不重要的,在200多个想法中层层筛选最终保留1个;除法就是把当地的这种特色洗练加工;乘法就是把最终形成的创意无限地去放大、宣传,做成品牌。

*本文来源:《经济》杂志,作者:陈希琳,原标题:《文旅“独角兽”养成路 :投资进入“利润平均”时代 盲目扩大投资趋势渐显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