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景区儿童免票线提至1.4米,新华社:姗姗来迟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萧海川 2018-10-08
免票线的“长个儿”只能说是姗姗来迟。我国儿童免票线高度偏低、具体执行标准单一的问题,被人们诟病已不是一年半载。

国庆假期前,部分地方调整了景区儿童免票线的高度。在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景区,“蹲守”多年的1.2米免票线终于“长高”到了1.4米。这项符合百姓期待的惠民举措,自然赢得不少掌声。

免票线的“长个儿”只能说是姗姗来迟。我国儿童免票线高度偏低、具体执行标准单一的问题,被人们诟病已不是一年半载。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早在2005年国内6岁至7岁城市男童平均身高就已达1.2米。好饭虽不怕晚,但把午饭拖成晚饭不免令人失望。

何况,从全国看,同样的政策调整却是各自推进、步调不一。有的省市在五六年前便已提高儿童免票线高度,推行身高与年龄的双轨制。可个别景区甚至还在执行时间更早、高度更低的儿童免票线。区区门票,却能看出对百姓日常生活“微福利”的态度。

旅游景区在门票上锱铢必较,是一种理应被淘汰的经营理念。景区经济早已不再是大门一开、票柜一摆、检票员坐等真金白银上门的模样。作为现代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拉动力又岂能用小小门票来衡量。

譬如各地蓬勃而起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无门槛、零门票,却令城里人、村里人各得其乐。守着陈旧的儿童免票线,再想“蹲着”多挣几张票钱,未免与时代图景格格不入。

落实事关百姓生活的“微福利”,更是宜早不宜迟。提高儿童免票线20厘米,看上去小事一桩,切实落地并不简单。孩子难以清楚表达自身意愿、家长只得边发牢骚边埋头掏钱、景区更缺乏自我改革动力,行政职能部门就需要提前研判、监管到位。

儿童之事无小事,细微之处更关键。学会“长个儿”的儿童免票线,应成为一个标尺。将理所应当的呼吁,固定为白纸黑字的规则、规定。这不仅是为三口之家减轻些许负担,更是为初谙世事的青少年做了一个好榜样。

*本文来源:新华社,作者:萧海川,原标题:《新华时评:儿童免票线不能“蹲着”挣钱》。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