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10月19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世界旅游联盟、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旅游研究院指导,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陕西旅游集团、浙江省旅游集团联合主办,陕西骏途网西游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旅旅游文化会展公司承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旅游目的地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在陕西西安开幕。本届大会由陕旅集团作为轮值主席单位,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格局 文旅融合创新大未来”为主题,汇集了陕西旅游集团、浙江旅游集团、河北旅游投资集团等全国20个省级国家旅游集团代表齐聚西安临潼,吸引了国内外数十位旅游业界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者到场演讲和参加论坛。
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参与了圆桌研讨环节,与现场嘉宾共同探讨了文旅产品品牌塑造及有效营销的方法路径。
刘照慧表示,现在的旅游产品缺乏深度挖掘,第一个是供给端,存在的问题是战略不明。第二个是需求端,也是国内文旅大部分的项目面临的问题,不清楚中产阶级新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第三个就是传达端,这中间有一个大的制约问题,是我们连接的产业系统不发达,我们的渗透率目前只有10%左右,美国是45%左右。
刘照慧认为,做营销要加强对文旅的认知,我们的产品已经是体验的产品,不再是观光产品。同时还要加强对人群的认知,80后90后这样的人群可以归纳为新中产阶级的人群,在主导着中国主流消费人群的变化,我们可以观察他们,用各种新生的互联网手段,去接受信息获取信息。
刘照慧进一步表示,未来三五年要加强对技术的关注,因为技术连接人群,可以让我们的贸易更快,让文化产品、旅游产品更快触达用户;第二是文化的力量,文旅部的成立,让文化有了落地的抓手,从产业层面思考,应该是可感、可触、可消费、可带走,让二产、三产能够形成巨大的驱动力。技术+文化应该是未来三到五年核心的领域。
以下为圆桌研讨实录:
主持嘉宾:
浙旅文展董事长-王炳文
嘉宾:
北京执惠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刘照慧
马蜂窝旅行网国内处总监-孙云蕾
抖音营销内容总监-蚁畅
上海睿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婷婷
主持人(王炳文):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接下来的论坛由我为大家主持,在当今的旅游行业有几个为王的说法,做内容的人说内容为王,做品牌的人说品牌为王,做金融的说金融为王,做运营的人说运营为王,接下来的环节我想邀请几位做营销的小伙伴,上来一起探讨一下,旅游的品牌营销到底怎么做?那么接下来我们邀请上海睿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婷婷女士,抖音营销内容总监蚁畅,马蜂窝国内目的地总监孙云蕾女士,执惠旅游创始人、CEO刘照慧先生台上就坐。我想先用几分钟的时间每位给大家介绍一下。
浙旅文展董事长-王炳文
刘照慧: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环节,这几年也见证了我们国有旅游集团的快速发展,执惠也是一直关注大家的动态,并且报道分析大家的成果,所以执惠是一个媒体平台,我个人对营销还是略有了解,今天也特别荣幸跟台上的几位嘉宾一起分享。在营销层面上我们是一个中立平台,为产业赋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对整个产业的观察和营销方面的积累,并且和几位一起探讨我们落实落地的营销方式。谢谢大家!
北京执惠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刘照慧
主持人(王炳文):谢谢刘总,刘总的公司名字叫执惠,我对它的理解一直执着于这个行业的智慧。
孙云蕾:大家好,我是来自马蜂窝的孙云蕾,我主要是负责国内市场,马蜂窝2006年建立,我们沉下心来做内容已经做了12年,我觉得我们做了一件很有情怀的事情,就是承载了中国人的最美好的旅行回忆,2010年到2012年期间成立公司以及运营,大家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旅游攻略,基本上都是出自于马蜂窝之手,然后再从12年到15年,整个中国的互联网,旅游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迁,马蜂窝在做的事情就是把PC端的时代转移到APP,我们在做大数据。从15年到现在,在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打通了整个的旅游交易,所以马蜂窝做的事情相当于以内容为依托,引导大家的旅游消费,所以马蜂窝的一个口号是要做全球的旅游消费指南。
马蜂窝旅行网国内处总监-孙云蕾
主持人(王炳文):谢谢孙总,正如她自己介绍的一样,我们了解知道马蜂窝,就是从广告当中来的,我前面查马蜂窝的时候,还是查的原来意义上树上的蚂蜂窝。接下来抖音营销内容总监蚁总。
蚁畅:各位同行领导上午好,我是来自抖音营销中心的蚁畅,抖音其实跟西安非常有缘分,抖音跟众多目的地,有非常多的缘分,包括有很多合作的经验,其实抖音的发展时间很短,不像我们很多文旅,包括做这行业的经验很深的同行,看着抖音发展到现在,吸引了很多目光。我们也在营销层面探索,跟不同产品的去做合作,我们也希望今天这个机会,能够真正的跟各位深度去交流,碰撞一些之后更有趣的玩法。
抖音营销内容总监-蚁畅
主持人(王炳文):应该说你们两家在营销方面,可以再PK一下。我们接下来右有关请彭婷婷女士
彭婷婷:大家好,我叫彭婷婷,应该说我也是一个老旅游人,我曾经在携程景区以及旅游集团都工作过。在我从业的这些年里头,应该说我也是一个资历比较深的旅游达人,在中国我走过500多个县市,所以我是飞行在超过99.9%的人群。在我的旅行经历里头爬过雪山,我穿越过原始森林,也是基于自己在全世界这样的一个考察经验,和对中国的各个旅游目的地的深入调研,后来我希望把自己走过的、看过的、更多的旅游经验分享给大家,所以我创立了自媒体,这个公众号大概有十万个行业粉丝,在更多的经验的分析和总结之上,过去从景区到OTA的时候做一些渠道,自己最后做旅游咨询之后,我会觉得中国的旅游已经发展到一个必须向优质化、精致化转型的时代,所以我成立了自己的企业,提出的是希望以小创意改变大旅游,希望以微薄的力量,创新更多的业态,为中国下一个精细化的旅游做贡献。谢谢!
上海睿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婷婷
主持人(王炳文):小创意改变大旅游,那么在这个旅游行业中,大家都觉得面临很多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尖锐一点,我想听听大家,在你们的角度而言,我们现在的旅游营销,到底有什么问题?到底有什么痛点?我们指出问题的痛点。我们从孙总开始
孙云蕾:如果要提痛点的话,就提两点,我就想问大家,第一,我们做了这么多的活动,营销,也投放这么多媒体,如果旅行者看完之后,还想再看的话怎么办?所有的广告基本上是上线之后,到期之后就下掉了,有没有形成沉淀?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说我们在做一些品牌营销的时候,大家总想影响更多人,大家有没有想过说你的营销其实是实现不了这个全部影响的,可能只能影响一部分人,我们在做圈层营销的时候,大家有没有研究过圈层文化。
主持人(王炳文):你认为的第一个问题是能不能重复看到这些,第二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
孙云蕾:更精准的圈层。
彭婷婷:我觉得从我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应该是两点,第一点,不管是区域性目的地营销,还是景区,大家更重视是产品本身,我们更多是在讲产品,我们有什么东西,而忽略了对情感的共鸣,我觉得这个是我们需要去传达的内容;第二点,中国的景区或者目的地更多的是做的迎合消费者,就像过去我们说,我们有东方巴黎,其实都是在迎合消费者;第三点我觉得大家在营销的选择上是做组合,我把我的产品和产品,线路和线路进行组合,实际上这已经到了一个跨界的时代。
主持人(王炳文):蚁总您认为呢?
蚁畅:我还是站在抖音的角度,刚才几位领导的发言都提到,文化旅游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跟抖音的属性相符合。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我只提最核心的一点,我们的感觉,就是行业现在对产品,对服务或者说对整个项目的理解,其实是跟用户的需求是有脱节的。我举个例子,原来讲,一个口香糖的时候,我们会说它的口气吃起来非常清新,在整个日本营销圈现在变通它强调的是用户吃了这个口香糖之后,变得更好,明天取得更大的进步,或者在工作上做到更大的突破,所以它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价值需求,是捆绑在一起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在抖音上,尝试去插一些我们的产品,或者目的地,希望找到一个频率能够跟现在的用户区做共振,我们觉得在这个层面上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交流的频率是一致的。
主持人(王炳文):你的问题是现在的旅游产品缺乏深度挖掘。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刘总您可以回答一下。
刘照慧:我觉得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供给端,存在的问题是战略不明。供给端我们是掌握营销预算的,一个文旅项目,你建设落地的那一刻,70%的投入就决定了这个产品的成败,它不是一竿子买卖,也不是一刀切,有一个统筹的战略规划,包括营销层面的持续不断的落地,国际上所有的营销集团,所有掌握营销预算的不管是快销还是电商,还是汽车,在这个层面上都会非常注重营销战略和营销的落地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是需求端,国内文旅大部分的项目面临的问题,我觉得是我们面临中产阶级新消费者它的体验化,我们不知道他们要什么。
第三个就是我们在传达端找不到他们,这中间一个大的制约问题,是我们连接的产业系统不发达,我们的渗透率目前只有10%左右,美国是45%左右,这个渗透率是什么概念就是我们的景区有多少门票可以电子化,我们的一个文旅产品能够在马蜂窝上看到,我想在这其中我们的系统建设也是和消费者脱离的,我觉得这是文旅营销和目的地营销所面临的非常大的问题,供给端我们掌握大的预算,掌握产品开发,其实在战略层面上要做更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主持人(王炳文):你从这三个方面,供给需求,传播端隔断,他们的离散,或者他们的传递不清楚,导致产品的推广有很大的问题。这里面我们分别提供了九个问题,也就是说九个痛点,那我们的解决方案在哪里?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我希望接下来我们提供一些行业新的解决方案,有效的解决方案,大家可以结合你们的成功案例来做一些说明。
蚁畅:大家都知道,西安在抖音上是一个网红城市,实际上给线下带来了非常多的延伸,我举一个案例,在今年四五月的时候,我们联合国家七大博物馆,在抖音上做了一个第一届文物信息大会。我们某种程度上把原来跟民众之间存在刻板影响力的这些文物,完完全全以短视频的这种表达方式去真正的盘活起来。我们上面看到司母戊鼎是唱着一个背景音乐方式出现,我们的兵马俑以唱嘻哈的方式出现在作品上,当时一系列的作品,至少在我的朋友圈是疯传的,数据上也有非常好的体验,文物的一系列视频,有大概4个多亿的播放量。为什么在抖音上能够形成这样的效应?我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认为所有的东西在这个时代都可以找到其他的表现形式。
抖音现在日活动用户有1.5个亿,这一群用户现在大概是35岁以下的用户大概占到90%,其实他们是核心的,我们整个文旅经济的主流消费人群。我举个例子,我们在背后经常会看到大量数据,来看这些用户的思维表达,包括他们特有的文化,有非常非常多的抖音用户,男性用户,是美妆产品的使用者,甚至有很多男明星在抖音上面通过唇膏去跟男性用户做深度互动。我跟一些行业的交流上,突破了他们的认知,事实上现在年轻人并不是这样认为,甚至这里面有很多不是我们认为的95后,在这个细节上,说明一个新的产品形态带来给用户的表达方式,生活方式其实有巨大的颠覆,包括景点也是,博物馆的一系列在抖音上有非常好的反响,其实是它真真正正的戳中了用户的需求。实际上每个文物在抖音这个平台已经具体的人格化了,我们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好的尝试,我们觉得不同目的地的产品,都可以挖掘到移动视频时代的独特表达方式。
主持人(王炳文):我听懂了,主要是发现变化,拥抱变化,把变化改变成机会,然后发在抖音上,是这样吗?
蚁畅:简单概括是这样。
主持人(王炳文):彭总说说您的见解。
彭婷婷:我们大家都讲了很多痛点,我记得今年在杭州举行的世界旅游联盟会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曾经说过,一个叫激发式出行,一个叫多元化决策,我觉得这十个字可以概括现在营销所面临的一个市场环境。也就是说,游客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获客的难度系数也就越来越大。所以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依然停留在产品营销上面,所以我认为未来目的地的营销也好,旅游品牌营销也好,应该从产品转到情感。第一个例子是大家有没有看到加拿大魁北克的宣传片,比如说陕西省西安市,它是一种类型的营销,另一种可能是自带IP的营销,还有新生景区,第四是这种周边高度同质化的中小区景区。我现在先说第一种,我觉得一个区域,它怎么样去做情感营销,今年我看过一个宣传片,也是促使我到加拿大的一个原因,他们做了一个精细的宣传片,讲的是一对美国夫妻,他们来到魁北克区旅行,每天早上打开窗户可能都能看到羊群,都有鸟儿飞进来,实际上这个会对人的内心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共鸣。比如说西安,是一个老牌的旅游城市,但是现在的这个旅游背景之下,我们传达给消费者的是不是还是大明宫,是不是还是曲江,是不是还应该是华清池,或许我们应该有更多。第二个对于这种自带IP型的景区,实际上过去我们是通过线路组合或者产品组合的方式去进行营销,未来更多的应该是跨界。我最近在执行大明宫的全案旅行策划,在当中我就研究了很多中国的遗址内景区发展方向,故宫大家觉得做的很好,我印象很深的是去年故宫跟腾讯一起搞了一个跨界活动,就是皇帝穿越到了现在,那个活动应该是上线的第一天,就突破了300万的一个访问量,这也是蚁总刚刚所讲的问题。
主持人(王炳文):谢谢彭总,彭总在解读问题的时候,都在强调一个词,情感,其实任何的产品到最终它是跟用户有这种情感连接的,如果只是到那个地方做一个简单的观光,可能什么也不会留下。孙总您也跟我们分享一下。
孙云蕾: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看过CCTV的一档电视节目《鉴宝》,同样的问题,也问过我们公司的员工,我们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26.5岁,我问他们的时候,有零零星星的人说我看过,我说你怎么看的,陪我爸妈看的,我说你有没有看过《如懿传》、《延禧攻略》,这个其实是不同年代的人,信息获取的方式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被动接收,因为电视上在播,我可能看到了,或者陪爸妈看的,现在年轻人看到的是主动获取,想要的东西就会主动去获取,大家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方式去获取旅游信息,这个其实就是品牌营销的非常好的一个渠道选择。我想问第二个问题就是80后、90后、00后,每个年代的人是不一样的,大家知不知道00后现在是怎么样把妹,我也问过,匪夷所思,我们以前是看个电影,吃个饭。现在00后,你问他的时候,有些词你是听不懂的,但这就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它这个泡的不同的平台,我们80后有四个词可以形容,精打细算,我们在花钱的时候非常注意精打细算,90后要么宅,要么疯,有很多词是从90后延伸出来一些网络热词,00后我们会认为他小,安排他,但现在的00后不接受安排,有自己的消费决策权,所以现在很多家里有孩子的家长,很多的消费决策是孩子来做的,家长你只要掏钱就OK了。
所以80后、90后、00后的差别都这么大,我们也做过一个90后的分析,这也是刘总讲到的,大家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想要什么,我们有没有真正的研究和分析过他们呢,我们研究的是浪一代,他们是怎么旅行这些事,去在全球浪的。
我刚才讲的第一点是信息获取的方式变了,第二个是每个年龄段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回归到我刚才提到的两个痛点,第一是信息没有长期的存储,当我想主动获取的时候而没有,说明你的信息传达不到位,我跟目的地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信息鸿沟。国庆节让你列出来你想要去的20个地方,你可能列不全,你可能想不到全球有6万多个目的地,我应该怎么去选,但是最终他可能去一个地方,所以你一定要往前走,进入到他的备选项中,让他随时可以获取到这样的信息,当然马蜂窝可以做到。
第二点就是圈层的营销,这个旅游项目的建设,建设开始就决定了它的成败,你的这个东西到底是给80后看的,还是给90后玩儿的,还是给00后玩儿的,那你怎么影响到他来到这里,如果只影响90后人群,大家知道现在的90后是多少亿吗?80后是2.26亿,90后是1.76亿,如何集中拥有1.76亿的用户,这是一个巨大的产出。所以我们有时候不需要全国人民都选择我们,只需要一个圈层的人来选择我们就可以了,现在任何一个小众都不是小众,都是大众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研究圈层文化,按照圈层文化去做品牌营销。
主持人(王炳文):孙总认为不同的年龄层次的消费需求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从这里面能够做到精准性的营销,就可以开辟一片新天地。
刘照慧:大家前面讲了非常多的干货,我觉得刚才我提了三个问题,那我就自己挖坑自己埋。第一个我觉得我们做营销,第一点我觉得还是认知的问题,认知的话,首先是我们对于文旅这个的认知,如果按文旅阶段来分,1.0是观光游,现在是体验游,我想这是我们要改变的第一个认知,我们的产品已经是体验的产品了,不再是观光产品,观光产品和体验有没有什么巨大区别,就是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我们提80后,90后,实际上这样的人群可以归纳为新中产阶级的人群,到2020年我们这个人口达到欧盟的一半,在主导着中国主流消费人群的变化,可以观察他们用各种新生的互联网手段,去接受信息,获取信息,我想这是对于人群的认知。
从战略层面上,我们需要去思考基于这些认知的落地的人是谁?所以在人才层面上,我们缺乏真正去懂年轻用户群体,懂新产品,懂新的产品需求的保障人才,这个层面是我们在供给端面临得大问题。第二个是如何理解用户,第一个年轻新中产,消费升级,还有社交化,现在旅游的人群不再是人的眼睛在看,而是相机的摄象头在看,现在的观光方式是相机的主导,我们要引起别人的点赞。另外一端就是在需求端,我们要理解,有同理心,我们可能不知道马蜂窝,也没有装抖音,但是我们要理解这些用户是什么样的行为变化,我们可能不理解下一代,但是我们要懂它,我们不一定赞同它,但是要给他宽容,可以去分享这种方式,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想,为什么会接受这种行为,为什么FACEBOOK上有大量家长涌入,为什么微信上小朋友不再分享他的行为喜好,因为领导在看,家长在看。
第三个层面是技术端,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新方式,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还有更多的VI、AI,很多新的技术手段。如果没有技术,我们很难去保障连接他们。最后一个点,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点,就是文旅融合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旅游是一个载体,没有文化是没有情感,如果没有好的内容,我们无法感受到西安的厚重,如果这个文化是死的,小伙伴们看起来无感,不愿意分享,这个博物馆没有人愿意来参观。如果大文化活起来,我们看到抖音做的这个博物馆里面的网红大赛,包括抖起来的这些景区,包括西安做的摔碗。举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让这个活动变成一个网红状态,是因为它传播触动的情感不是单唯的,是五唯的,传播出去的立体感受是全面刺激了一个游客的多方面的感受,而不是我只看,无法参与。
我想最重要的是总结一下,在战略上的认知,战略的保障,人才,我们要理解用户,用同理心来知道他们要什么,喜欢什么,最后我们要进入手段,归根结底我们要有文化内容,教科书式的是无法撼动用户决策的,无法让他感受到它的文化魅力。
我们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如果年轻人参与进来,才能让文化更好的传播,才能让产品更好的互动,才能让大好的文化景点和旅游景点有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王炳文):我觉得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增加了一个礼节,每次菜先上来了,我们让手机先吃,发在朋友圈。接下来一个环节,每个人一到两句话,我们展望一下,包括文旅品牌,内容营销这方面,憧憬一下未来三年五年会有一些什么新的理念。
刘照慧:我觉得如果未来三五年,第一个是关注于技术的变化,尤其是技术驱动,我们看到现在处于的是应该说人类整个技术史上第四波技术变迁时刻,然后从用火,到现在的智能化时代,第一点是对技术的关注,因为技术连接人群,可以让我们的贸易更快,让文化产品、旅游产品更快触达用户;第二是文化的力量,文旅部的成立,才让文化有了落地的抓手,从产业层面思考,应该是可感、可触、可消费、可带走,让二产、三产能够形成巨大的驱动力,技术+文化应该是未来三到五年核心的领域。
孙云蕾:我总结一下,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是通过B端去看C端,我希望马蜂窝给到大家一个全新的视角,依托用户的需求。
马蜂窝代表着年轻的旅行者,带来四大预言,第一大预言,叫做圣地训令,我们内心有一些圣地,比如说灌篮高手,很多年轻人会跑到日本的镰仓,在火车站拍一张照片,大家会寻找内心的圣地;第二网红效应,大家可能更看重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所到达的地方,之前鹿晗在上海的一个邮筒前拍了一张照片,他的粉丝深夜排队去和偶像拍过照的邮筒合营;第三大预言深度体验,我们马蜂窝有很多员工、用户,可能为了某一个主题开启一趟旅行,有的人会去全球坐所有的过山车;第四大预言社交化旅行,我们借助于微信,借助抖音,借助马蜂窝,看到了图文,现在的“种草”“拔草”,而开始规划行程的时候,就是拔草,所以这是一个社交化的信息传达的过程,叫做社交化旅行。所以这是我带来的四大预言。
蚁畅:我是站在信息平台的角度,第一句话比较宏观,是很多行业都在提的营销战略的转型。我稍微简单展开一下,几年前我们已经预见到信息的视频化,并且进一步预见到设备化,客观数据研究,它对用户之间的深度互动的效果,是有几倍的数量级的提升。在这个基础上,抖音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海外版长期处在下载榜的前几名位置,全球范围的这些用户的行为,确实深刻发现,全新的信息获取的时代,信息的视频化,竖屏化,这些用户的圈层,他们追求的价值,情感,包括他们独特的这个话语体系,都在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可能这个月,跟下个月的话语体系又完全不一样,会非常多新的概念,表达逻辑出来。
第二个层面实际上是用户的精细化,或者说个体的数据化。为什么讲这个,实际是我们发现随着设备的普及,包括5G很快要来的,未来的流量基本上不再有门槛,每个人对于平台来说,是手机,而不是人,即人就是手机本身,透过这个手机可以看到,抖音现在有非常好的数据沉淀,我们已经可以非常精细化到每个用户非常小的用户画像,他的行为,他的兴趣,并且是动态变化的数据跟踪,在未来这样的个体是一个一个非常鲜明的设备,或者数据,我们其实觉得未来人就是移动设备本身,这个变化让我们看到所有的东西的精细化是大势所趋,在营销层面上,我们的着力点其实也是要朝数据精细化的层面去推演。
主持人(王炳文):蚁总说的是事实,我们人跟数据的积累变得密不可分,但是我觉得这是很恐怖的一个事情,未来的某一天我就是一个机器了。
彭婷婷:五个字应该叫未来营销化,实际上刚刚从三个专家都已经讲了,技术,未来的社交,以及我们的这个圣地旅行,已经对未来有很多的定义,我觉得对于未来的总结已经总结完了。我想稍微转一下,因为我自己实际运营了一个项目,感受非常深,我觉得作为一个景区,我们手上的景区都不一样,比如说浙旅,有新投资建设的景区,他在市场没有IP,没有知名度,但是我们手头上可能有一些大的景区,还有微小的,某一种类型面对的客户受众群体不一样,并不是说这些产品在未来这个时代,它采用的营销方式,它的这个或者是说它的客户群体就一定是新生代,就一定是一样的,因为我自己今年运营的一个景区,也使用了所有的线上平台,然而都没有效果,最终我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了很多和社区、周边市场一个又一个不断主题的活动,然后让我的一个小小的6000平方的园子到每天已经有一千人进园,已经达到完全的一个饱和,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像韩国的旅游局,还会有一种就是说,我们连接技术是非常好的,可是我相信我们不同的景区,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还是希望用不同的方式。总之一句话,我相信和我的实践告诉我,基于情感基于所有不断的互动的场景的营销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王炳文):当人变成机器成为悲哀的时候,更多的需要情感。抖音也不用做广告了,马蜂窝也不用做广告了。我也做个广告,欢迎经常浏览我们浙旅集团的网页,应该说在我们四位嘉宾的真知灼见,我们也有语言的交锋,非常的成功,我们这个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