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海昌海洋公园(以下简称“海昌”)全国布局正持续发力。继去年11月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开园后,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项目也于12月底启动试运营,并将在今年1月下旬正式营业。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2年起,海昌已相继在大连、青岛、重庆、成都、天津、武汉以及烟台经营了六座海洋主题公园、二座综合娱乐主题公园,累计游客接待量超1.1亿人次。在上海及三亚项目开园后,海昌旗下的主题公园数量已达十座。此外,郑州海昌海洋公园也已投入建设中。
自上海项目起,海昌开始向综合度假项目转变,而三年连建三个大型主题公园,也让海昌海洋公园陷入了严重的负债中。海昌海洋公园行政总裁王旭光表示,“从整体负债率来看,行业平均是233%,而我们上半年是102%,主因上海丶三亚和郑州(预期2020年投运)三个项目融资所造成。随着三亚项目建成后,相信净负债率会有下降趋势。”
海昌海洋公园执行总裁高杰曾表示,伴随着海昌在全国的布局告一段落,下一阶段希望能够实现轻重并举、双轮驱动。在由“重”至“轻”的转型期,2018年,海昌三个新项目进度均有所更新,而同步进行的老项目升级改造,也为三个新项目提供了经验及资金上的支持。不过,在主题公园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如何提升自身IP影响力,创新生成内容并走出差异化,这显然是不小的挑战。海昌如何应对?
海昌之“痛”
自第一家海洋主题乐园——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极地馆开业至今,海昌已在国内主题公园领域走过十余年。2018年,对于这家上市公司而言,是继续积累经验的一年,也是直面问题与挑战的一年。上海项目落地后的负评、虎鲸风波、财务压力、自主IP建设,这些既有的“痛”,海昌能否解决?
1、动物表演的合理性如何衡量。11月16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正式开园之日,将海昌推至风口浪尖的虎鲸表演完成了开园首秀。随着当代人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动物表演的合理性一直处于质疑声之中。相比以游乐项目为主的主题乐园,海洋公园对于动物表演的依赖性显然更强。尽管取消动物表演对于海洋公园的经营影响不小,但世界范围内的海洋公园都在逐渐减小其所占比重。
与之相反的是,国内海洋公园却甚少有此顾虑,继续以珍稀海洋动物表演为卖点,大有背道而驰之势。“一些中国企业目前正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英国默林娱乐集团CEO尼克-瓦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本试图引入白鲸的香港海洋公园被成功劝阻。S.E.A海洋馆想要引入海豚表演,同样被劝阻。还有我们都知道的,海洋世界(目前)所承受的压力。”
以虎鲸为例,据资料显示,在野外生存的虎鲸寿命可达80-90年,而人工圈养之下平均寿命仅为20-30年,更有可能罹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被公认为不适合人工圈养的海洋动物。 2016年,世界知名的海洋世界表示,该乐园将于2019年前逐步淘汰虎鲸表演并终止圈养繁殖虎鲸,与此同时,其余国家也相继开始取消虎鲸表演。目前,逐步禁止虎鲸表演以基本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
其实,这并非是海昌海洋公园一家的问题,包括长隆在内的国内诸多海洋公园都在“走弯路”。
“中国民众的观念已经开始改变。”,尼克-瓦尼同时表示,尽管老一辈还在为动物表演鼓掌叫好,动物保护意识增强中国年轻一代的正在对动物表演说“不”。社会观念的进步促使中国的海洋公园进行反思,一个具有科普意义的乐园不应与先进观念背道而驰。海昌超过15年的动物养护经验,并不能掩盖一些海洋动物不适宜圈养的生物属性。
2、上海项目疑未达预期。2018年下半年,海昌旗下占地面积最大的上海项目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但是,自试运营期起,这座耗时3年多、投资近50亿、定位“世界级旗舰式”的海昌公园却收到了不少质疑之声。开园半年,上海海昌海洋公园运营效果差强人意,设施不完善、规模小、可玩性低、位置偏远等负评充斥着各大社交媒体。
而在负评不断的在一个多月试运营后,正式开园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标准票价提高至330元/张,高峰日为399元/张,高峰日票价已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平日票持平(上海迪士尼平日票399元/张,高峰日票价为575元/张,假期高峰日为665元/张),票价不菲。园内消费则主要集中在餐饮与商品的售卖。两大盈利渠道是否合理尚有待商榷,但用游客的话来说它基本属于“没有达到迪士尼的水准,却赶上了迪士尼的价位”,复游率令人担忧。
3、财务压力有待缓解。三大项目几乎同步的建设时间,给海昌带来了不小的财务压力。此前,为了上海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及其他项目的资本性支出,海昌就已经以10亿出售了其青岛项目5年门票收入。而据媒体报道,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之所以提前开园,也是寄希望于上海项目能为海昌摆脱财政困境助力。
据海昌海洋公园2018年半年报显示,其净负债率已达102.8%。“这一超过100%的负债率数据确实比较危险。”,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表示,“在主题公园领域也很少有这种情况,高负债要如何平衡、怎么填补,如何保证有大额资金及时进场都是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尽管海昌方面表示在三亚项目建成后财务状况将有所缓解,但考虑到郑州项目仍然在建,若要彻底扭转局面、产生收益,或许还为时尚早。
4、自主IP有待市场的考验。迪士尼的成功与其深入人心的IP形象密不可分。2018年,在上海项目启动之际,海昌海洋公园正式推出“七萌团”IP产品,并为其制定了369战略规划——“三年市场培育,六年快速扩张,九年深化发展”。
据海昌方面表示,目前首家“七萌优品旗舰店”成功落地上海项目园区内,“七萌团”表情包、绘本已经面世,相关舞台剧、动画片也已进入创作阶段。
只是,IP并不等于品牌,将自主IP转化成品牌影响力是一个相对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尽管在在IP这件事上,海昌已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只是,自主IP的打造并非易事,海昌 “七萌团”IP产品的成功率究竟有多大?如何使其成为深入人心的IP形象?仍然有待时间及市场的考验。
任重道远
目前中国比较主流的主题乐园主要包括器械娱乐主题、科技主题、海洋主题、影视主题、历史文化主题、演艺主题等。而相较于其它类型主题公园,海洋公园个性鲜明,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据《2018-2024年中国海洋主题公园市场专项调研报告》显示,在海洋主题公园消费需求方面,我国海洋主题公园有客人数从2010年的4110万人次增长至2016年的6000万人次,海洋主题公园收入规模从2010年的55.49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70.32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但与此同时,我国国内主题乐园正处于“井喷”阶段,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8月8日,国内主题公园数量已达有339座。其中,不仅有与海昌一样意图扩大版图的老牌主题乐园,还包括了诸多首次涉足主题公园的“新玩家”,更有环球影城、默林娱乐、六旗等海外势力强势来袭。主题公园的赛道已渐拥挤,海昌如何从中突围?
据海昌2018年中报显示,该公司的生物保有量达到66000头,大型珍稀海洋、极地动物38头,动物种群数量居国内行业之首,动物种群的保育和繁殖技术长期领先。这无疑是海昌在竞争中最大的优势。借助海洋动物的保有量及动物保育技术的优势,海昌不仅可以确保旗下乐园的动物质量,更可在管理输出上赋能更多中、小型海洋公园,在资产转型过程中举足轻重。
此外,通过IP提升复游率、提高主题乐园的软硬件质量,都是海昌在重资产布局完成后,需要紧抠的细节之处。
新的竞合关系也可成为海昌应对市场生存环境的策略之一。在国内市场主题乐园“扎堆”的情况下,海昌旗下多个项目都存在找到“合伙人”的机遇,特别是上海项目。王旭光曾对媒体表示,希望游客可以将海昌海洋公园与上海迪士尼串联游玩,实现竞合。仅仅相距30分钟车程、差异化的核心项目,为二者之间的导流提供了基本条件。只是,要“说服”迪士尼,海昌还需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上海项目,海昌的三亚项目可谓是腹背受敌,开园后将与圣亚、亚特兰蒂斯等老对手正面交锋,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是留给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最重要的一项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