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市公司砸钱布局冰雪产业,但赚钱为啥这么难?

本文作者:盛波 2019-01-21
业内人士认为,冰雪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行业内公司想要赚钱还得再努把力。

春节临近。据说,春节和下雪更配哦!那么下雪天应该怎么玩儿?

相信百分之百的人都会说:当然是滑雪!

今年一开年,冰雪经济的利好消息便不断。

1月10日,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遴选建设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1月15日,工信部宣布正会同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等部门加紧编制《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拟于今年发布。

三年多前,在成功申办北京冬奥会的同时,我国还提出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宏伟目标,冰雪产业一下子成为“热经济”,资本市场上多家公司已然布局。

然而,这些项目赚钱效益并不明显,绝大多数还处在亏损状态。业内人士认为,冰雪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行业内公司想要赚钱还得再努把力。

冰雪产业“热”起来

嗅到了冰雪产业的“热钱效应”,十多家上市公司早早布局。

作为“全球第一房企”,万科集团已运营管理了吉林万科松花湖、桥山北大壶以及北京石京龙三个滑雪项目,初步树立了万科冰雪品牌形象;

长白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开发前景,未来冰雪产业有望成为长白山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和重要的看点所在;

探路者在销售冰雪系列产品、举办一系列冰雪项目赛事外,也涉足了滑雪场运营,以期通过中国冰雪产业爆发的契机谋求多元化转型;

除重点布局产业热点体育小镇外,莱茵体育出资设立“冰雪运动公司”,共同打造及运营亚洲地区冰雪运动赛事,在亚洲地区推广冰雪运动并进行商业开发……

在冰雪产业链上,上市公司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对总营收的贡献极其微小甚至尚在亏损中,而新三板上则聚集了一批以“冰雪”为主业的公司,涵盖了更加全面的冰雪业务。

卡宾滑雪是中国最大的滑雪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冬奥会场馆之一——云顶密苑滑雪场的全套自动化造雪系统设计及设备供应服务均由卡宾滑雪集团提供;

梅珑体育成立于1993年,体育营销出身,自2003起开始为“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做赛事运营服务,至今已连续做了14年;

建华中兴主要生产滑雪、射击、防寒、打猎等运动型专业手套,远销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冰雪+体育、冰雪+民俗、冰雪+文化等深度融合的冬季特色旅游产品,则已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地区迸发“热效应”。

目前,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已占全市旅游产业的一半比重,吉林省冰雪旅游综合收入占到该省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的三分之一。

蛋糕虽大,赚钱却难

政策不断“加油添柴”,说冰雪经济十分火热并不为过,但运作冰雪产业的公司却偏偏不赚钱。

例如,号称“中国冰雪产业第一股”的卡宾滑雪已经出现亏损,让人大跌眼镜。

2018年12月6日晚,卡宾滑雪发布对外投资公告称,拟以现金600万元对“重庆南天湖滑雪场”的经营者——重庆嵩悦旅游有限公司增资。公司称,这此投资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业务构成,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亏损却还继续加码投资,面对具有万亿元发展前景的冰雪产业,卡宾滑雪无疑想分一块“大蛋糕”。

青少年作为未来冰雪运动的主力军,其需求自然是许多公司布局的重点,新三板公司泛华体育算是这个赛道的幸运儿。

2018年6月,泛华体育正式启动了“全国百城千校冰雪进校园”项目,拟在3年内全国建设、运营并管理180片冰场并同时开展运营、维护、赛事及培训资源导入等。

从泛华体育发布财报来看,公司自2018年6月介入该项目以后,相比2018年半年报的5147.64万元营收和-616.89万元净利润,三季报的营收和净利润纷纷向好,前三季度分别为8786.19万元和-728.49万元,亏损面收窄。

梅珑体育则没这么幸运。

其以运营小众赛事为主营业务,自2003年起开始为“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做赛事运营服务,至今已连续做了14年。 2016年,梅珑体育将赛事运营拓展到城际穿越跑、赛艇、森林马拉松等多个领域。

尽管如此,梅珑体育公开的财报显示,公司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公司董事长王梅也曾公开说,“大家都觉得体育这么热,能挣到快钱,其实体育是没有快钱的。”

从行业数据来看,2017年雪场数量和滑雪人次的增速有了明显放缓。滑雪人次方面,2017年同比增速为15.89%,2016年同比增速为21%。滑雪场数量2017年同比增速为8.82%,2016年同比增速为14%。

“政策红利和资本的助力让冰雪产业曝光率陡升,行业也变得热闹起来,但是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冰雪经济仍差距甚大,冰雪产业不是短期产生暴利的行业,一定要以长期投资的角度去考虑。”

某位滑雪产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冰雪产业虽然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仍然面临人才、市场、运营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很多企业远未成熟。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盛波,原标题:《上市公司砸钱布局冰雪产业,但赚钱为啥这么难?》。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