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与白金汉宫往事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田聪 2014-12-04
当时,许多出得起钱的英国父母在政府的批准下都采取了这种办法。对于国王和王后来说,这样做应该会被人们理解为是一种谨慎而又体面的行为。然而国王认为这并非上策,撤离给普通父母带来的安慰是不可能为国王和王后这样的父母所能享受到的。

大英帝国在20世纪走向没落,但英国的韧性在这之后更加显现出来,并且一路走到今天。这段历史属于伊丽莎白二世,只是往事渐渐无关历史,而关乎伊丽莎白二世的当代王室。

尽管就女王本身而言,来自温莎古堡的回忆可能更令她难以忘怀,但提起伊丽莎白二世,人们想到的自然是白金汉宫。这里才是她真正的舞台,是她耗尽大半生去经营的家园,她的悲喜、苦乐,都在这座规模宏伟的长方形建筑群中。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区,是英国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王宫东接圣詹姆斯公园,西临海德公园,内有宴会厅、典礼厅、音乐厅、画廊、图书室等600多个厅室。远远看去,最显眼的是高出宫殿顶部的旗杆。这根旗杆是有象征意义的。如果旗杆上国旗飘扬,表示女王正住在宫中,如果没有,那就代表女王外出。

白金汉宫的风格是意大利式的,内有600多个厅室。在白金汉宫正门前的广场中心,有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西侧有占地40英亩的御花园。

白金汉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3年。那一年,势力强大的白金汉公爵在一片桑椹林中建起了他的府邸,名为“Buckinghan House”。1726年,乔治三世买下这座府邸送给他的妻子。自此以后,白金汉宫以女王的宫殿闻名。1825年,乔治四世对白金汉宫进行大规模扩建,以作王宫,并改名为“Buckinghan Palace”。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白金汉宫才正式成为英国王宫。从此,历代国王都在这里居住、办公。

伊丽莎白公主

1926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公主出生了。她简直就是童星秀兰·邓波儿的翻版,她的照片被印在商店里的巧克力盒上。花边的长袍,金黄的卷发,蓝色的大眼睛,可爱极了。

伊丽莎白一出生就受到极大的关注,尽管人们并不知道她将来会成为女王住进白金汉宫。这位公主不是王位的继承人,因为按照王室的排列顺序,她的父亲艾伯特王子的地位在其长兄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之下,爱德华将来也会有孩子。以此推论,这位公主应与白金汉宫无缘。但伊丽莎白一出生就是一位相当特别的公主——一位漂亮公主。

在她10岁那一年,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写了。当时的国王,也就是伊丽莎白的伯父爱德华八世,为娶一个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子放弃了王位。离婚两个字从此成为王室的耻辱和家族丑闻的代名词。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伊丽莎白的父亲戴上王冠接受了王位。这个从前生活安逸闲适的男人,听到消息时哭了一个小时。但王族不能任性,不管多痛苦,他都要接受事实。这是他的职责,他的使命。

国王退位那天,妹妹玛格丽特公主问伊丽莎白:“将来你会成为女王吗?”伊丽莎白回答说:“会的。”玛格丽特公主说:“你真可怜。”

伊丽莎白成了王位的第一法定继承人。她看见了父亲接受王位时的恐慌,她不想和父亲一样,她只想和她的小马儿们一起玩耍,过平常的生活。但相反的,她们全家搬进了富丽堂皇的白金汉宫。

王族的悲哀就在于他们太过于高高在上。在宫殿里,小公主们与世隔绝,像囚犯一样。她们交不到新朋友,好朋友都是自己的亲戚。那时侯,她们常常爬到花园里的一座小山上,站在那里偷偷看墙外的世界,看普通人忙碌奔波。一切平常的事物在她们眼里都是神奇的,骑木马是什么滋味?自由自在地在公园里捉迷藏又是什么滋味?

在1993年8月7日白金汉宫对外开放之前,外面的人只能站在现实世界,远远揣测着伊丽莎白等公主们的生活情形。站在白金汉宫门口,观看王宫卫兵的换岗仪式。

或许是这样的原因,王宫卫兵们身穿红色制服、头顶黑色高帽的形象被人们看做是英国的标志之一,他们的照片因此被广泛地印在明信片上传遍世界,以他们的形象制成的玩偶也常常被旅游者当成是“到英国一游”的物证。至于生活在卫兵后面庞大宫殿里的王室成员,人们就知之甚少了。

关于伊丽莎白公主的童年生活,我们所能知道的大概怎么也不如她的女家庭教师克劳菲小姐来得详实:

“伊丽莎白公主是个非常内向的孩子,她很乖,爱整洁。每晚临睡前她都要把鞋子整整齐齐地摆在椅子底下,把她的玩具马放好,还给它们喂食喂水。她的衣服也叠得很整齐,或许这就是她的性格,有条理,有原则。”

当时小公主们的教育和现在不一样,她们在家里接受教育。她们的正式教材,从各方面来考量都是可靠、可信的,是被精挑细选出来的。尽管如此,这些教育对于她们来说仍然是远远不够的。伊丽莎白接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她母亲。

伊丽莎白母亲的教育方式,是把一个贵族小女孩培养成一个“演员”。这个“演员”关心国家大事,在宴会上能彬彬有礼而不失风趣地和别人交谈,既不居高临下,又不失淑女风范。

温莎古堡

温莎城堡位于伦敦西北30公里泰晤士河畔的一座山岗上。这里最早是个被称为“温杜塞拉”的村落,1066年,诺曼底公爵,即后来的威廉一世,为了保护泰晤士河上来往的船只以及王室的安全,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了石堡,取名“温莎”。

1215年,英王约翰在这里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克伦威尔的“掘地运动”和1688年的君主立宪也都发生在这里。

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安妮死后无嗣,与斯图亚特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又信奉新教的德国汉诺威选侯乔治被迎立为英国国王,汉诺威王朝开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表明与德国彻底划清界限,1917年7月17日,乔治五世宣布:“从即日起,朕决定更改族姓。今后,朕全家姓温莎,朕的家族就叫温莎家族。”“温莎王朝”由此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

爱德华八世也是在这里向曾两度离婚的美国平民华莱士·辛普逊夫人求婚,最终被迫退位,出走英伦三岛,被其弟乔治六世封为温莎公爵。0

战争中的坚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德国入侵的威胁,国王必须决定,怎样安排他的两个女儿。纳粹的伞兵部队可能会大批或以小组的方式降落,杀死或劫持单个目标,而两位小公主显然很可能受到伤害。

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就是把她们撤到某自治领的安全地,比如加拿大。当时,许多出得起钱的英国父母在政府的批准下都采取了这种办法。对于国王和王后来说,这样做应该会被人们理解为是一种谨慎而又体面的行为。然而国王认为这并非上策,撤离给普通父母带来的安慰是不可能为国王和王后这样的父母所能享受到的。

两位公主必须留下来

温莎,似乎是使王室家庭生活受到最低限度干扰的最安全之地。所以新年过后,两位公主直接从桑德林厄姆来到温莎古堡。在那里,伊丽莎白度过了她余下的童年时代,她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直至今天,在她所有的住所中,她仍然把温莎视为最温馨的家。

在温莎古堡,伊丽莎白无疑是幸福的,但也超乎寻常地与世隔绝,这与她过去的童年非常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活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即便是在安全坚固的要塞。战争使她的父母几乎整日没有一点空闲时间,她与父母的接触比以前更少了。她和长期以来与之关系密切的三位女性一起,过着修女式的生活:妹妹玛格丽特,女侍勃勃还有家庭教师克劳菲小姐。但相较于女王式的生活,伊丽莎白或许更喜欢这样的单纯。

时至今日,女王还常常带领众多随从到“温莎”小憩或度周末。每逢王室喜庆之日,女王都要在此大设宴席招待各界权贵。圣诞节、复活节等重大节日,女王均来此参加隆重的庆祝活动。在英国,能出席温莎古堡的盛典和在堡中留宿,是拥有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在二战的那段岁月里,伊丽莎白也在为未来的工作做着准备——其实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像士兵一样接受训练,为了成为女王,继承父业。成为女王这一点高于一切,家庭、欢乐、所有的一切,都不如她的王室使命重要。

1945年,离战争结束还有一年,伊丽莎白18岁,已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她光芒四射,一如今天她的外孙威廉王子般耀眼夺目。就在这一年,她以培养独立性为由,说服国王和王后,参加了本土辅助部队。

伦敦冰封刚解,她就离开城堡,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坎伯利,她写下了生命中的精彩一页。

在那里她学习怎样看地图,怎样开车护送,怎样拆卸和维修发动机。

伊丽莎白检查火花塞的时候,一旁的玛格丽特公主简直惊呆了。王后有一次在宴会上对朋友说:“知道吗,昨天晚饭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谈火花塞。伊丽莎白知道怎么换卡车轮胎,怎么维护发动机,并且她喜欢做。”

从公主到军官夫人

战争结束了,伊丽莎白越来越自信。当然,这其中还另有缘故。在参观一所海军学校时,她见到了菲力普王子,她一生的爱人……

菲力普是她的远亲,蒙巴顿亲王的外甥,当时刚满18岁,在海军学校上学。他在伊丽莎白和妹妹玛格丽特面前熟练地玩火车,跳过网球网,逗她们玩。伊丽莎白公主对他一见钟情。

菲力普不像那些板着脸假正经的仆从,他英俊潇洒、多才多艺、放荡不羁,在死气沉沉的宫廷生活中,他带来的生气和活力让许多人感到不安,包括国王和王后。伊丽莎白无疑是位淑女,他们能合适吗?她的父母实在怀疑。他们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对这件事保持观望态度,然而他们没想到从那以后伊丽莎白居然心无二属。

临近1945年,菲力普亲王服役归来,伊丽莎白充分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倔强、顽固的个性,正如她在战争中为了一点点独立性所做出的努力。她把亲王的一张相片显眼地放在她的壁炉台上,在因为缺乏谨慎而受到责备后,她只是换上了一张菲力普留着浓密的海军胡子的相片,并说那个伪装可以骗过任何人。显然它并没有把人们骗住。正相反,不久,关于这件罗曼史的流言便开始出现在报纸上。而她的倔强给她带来的收获就是她终于赢得了她的母亲的支持。

1947年,伊丽莎白终于公开了她和菲力普王子的婚事。她的肤色象珠贝一样光彩照人,她的双眸湛蓝清澈。她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有生气,充满活力。伊丽莎白公主和菲力普王子的婚礼举世瞩目,给战后的萧条注入了一些生气。其轰动丝毫不逊于三十几年后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结合。

伊丽莎白离开这个生长了二十几年的亲密家庭,开始了一份属于她自己的崭新生活。

1949年圣诞前夕,菲力普到皇家海军兵舰“契克斯号”上任海军上尉和副指挥。对于伊丽莎白来说,这是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光。

当飞机抵达马耳他的时候,伊丽莎白第一次,当然也是最后一次感到,她自己完全脱离了官场生活和一切公务的约束,她终于可以如她多年所愿过上普通的生活了,自我和使命两不相犯,享受着单纯的幸福和快乐。

她像普通顾客一样,先打电话到发廊预约,然后去做头发,做完离开,如一个普通海军军官的夫人。他和丈夫一起去威尼斯酒店的大舞厅,然后到露台呆上15或20分钟,菲力普让乐队演奏公主最喜欢的曲子——惠灵顿公爵的《登上第一趟列车》。

马耳他的生活和伦敦苍白刻板的生活一定有天壤之别,或许她也一度忘记了自己是未来的女王。在马耳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女人。她和今天这个遥不可及的身影截然不同,她有情有爱,充满活力,自由自在。

尽管已经有太多的限制与责任,然而相比以后,这段过往的年少时光俨然是伊丽莎白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美好回忆。

女王的职责

1952年2月6日,伊丽莎白的父亲、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去世,尽管痛失亲人,她却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她是女王,她必须处理这些事情,她必须签署文件,她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思考。普通人的生活结束了,以后哪怕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再有了。

1953年6月2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了加冕典礼,地球上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在庆祝这一盛大仪式,英国和英联邦有六亿五千万居民,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加冕礼那天聚集到伦敦。加冕典礼的情景,像是一场婚礼,一场伊丽莎白与英国的婚礼,从那以后,她首先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然后才是伊丽莎白本人。

那个沉重无比的珠宝皇冠由大主教戴在了伊丽莎白头上。承受了万民仰望的伊丽莎白,同时承受了人们沉甸甸的期待、投入和忠诚,以及这场典礼所代表的责任。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