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后游客人次3亿、收入5800亿:成都旅游如何“爬坡”?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曾建中 2019-02-22
旅游这个消费引擎更火热了,机会在哪里?

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愈加突出,而旅游又是消费的重要引擎。

近日,国家发改委提出,到2020年,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

这在地方,也有具体动作。

成都近期提出“三城三都”6个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包括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

这些计划,一个贯穿核心产业是旅游,文创、赛事、会展、音乐、美食都是大文旅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以及具体推动元素。

在国内城市中,成都旅游一直处于高位。其提出,到2020年实现游客人次3亿、旅游收入5800亿元。参考其近几年成绩,这是一个可能需要多“跳一跳”才能够着的目标。

旅游市场日显巨阔,地方目标当立。以成都为代表,或可一窥一个区域打造旅游高地的逻辑和轨迹,亦可探视成绩和目标背后或明或暗的诸多挑战,如何为鉴,如何应对?

1、成都如何成为旅游高地

2017年,成都的游客人次排在重庆、上海、北京和武汉之后,位居第五,旅游收入排在北上广、天津、重庆和杭州之后,位居全国第七。2018年,预计成都游客人次2.43亿,旅游收入3700亿元,反超杭州。

成都旅游亮眼成绩背后,是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看经济。

2018年,成都GDP达1.53万亿元,增速8%,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8位,省会城市第2位,次于广州;中西部城市第2位,次于重庆。

这些位次,近几年几无变化。

2018年,成都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2%。

同时,成都正打造千亿级产业的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文化旅游和生活服务五大新兴服务业,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

新经济是成都一直重点发力领域,2018年,成都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培育独角兽企业4家,营造形成了一定的新经济活力。

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成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环境。综观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较多区域,莫不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成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8年分别增长8.2%、9%。成都的常住人口也在增长,2018年达1633万人,同比增加约29万人。在此前发布的新总规中,成都的目标是2035年2300万人,看齐北京。

在现近乎赤膊化的“抢人大战”中,成都早在2016年即有多个动作,占得先机,并延续至今。人才的引入不止于城市人口的扩充,还在于对城市消费、产业和经济的推动。

消费型城市是成都的标签之一,而其已是千万级人口的消费池。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1.8亿元,同比增长10%,位列副省级城市增速第二。

其中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养生等消费升温,包括会展收入增长17.2%,餐饮收入增长13.7%。

乐观豁达、享受生活的城市文化沉淀,使得成都的常住人口本身就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区域优质消费市场。

一个细节,2016年末,成都汽车保有量就达到406万量辆,仅次于北京,全国排名第2。

同时,成都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来为旅游消费提供更多的外延空间。

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12条,国际(地区)航线达114条。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295万人次,其中国际(地区)旅客599.8万人次,位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第26位。

待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2020年(预计)投入运营后,成都将成为国内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成贵高铁、西成客专等铁路规划建设正构建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30分钟,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1小时高铁交通圈;至川南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至重庆1小时,至武汉、西安、昆明、贵阳、长沙4小时,至兰州、西宁6小时高铁交通圈,至北京、上海、广州8小时高铁交通圈。

公路方面,成都正实现与全国主要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包括构建成都至重庆2.5小时、至贵阳6.5小时、至昆明8小时、至西安7.5小时、至武汉12小时、至兰州10小时、至西宁13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

承接更多交通圈层带来客流的,是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供给。成都是中西部世界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旅游产品有着明显的差异化。

不得不提的是城市营销的“成都模式”。其营销的丰富度、层次感、持续性、话题性,在中西部乃至全国,近几年几乎无出其右者。

举两个例子。

一,年轻人到大城市打拼不易,“北漂”一词是高度概括,而成都创造出了“蓉漂”概念,在各种“漂”中几乎算是唯一可分秋色的词,而且“蓉漂”主打良好的创新创业、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不少年轻人形成强吸引力,“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一slogan被强化;

二、以城市为主题的歌不少,唯《成都》的传唱范围、热度等最为突出,唱响了一座城。虽政府部门未主动为之,但后有借势之举,成都在年轻群体中又火了一把。

2、成绩背后短板显现

成都游客人次由2014年的1.86亿增至2018年的2.43亿(预计),增速分别为19.86%、2.87%、5.97%、5.08%、15%(预计)。

成都近年来旅游数据一览

对比重庆,其2014-2018年的旅游人次增速依次为13.2%、12.18%、15.1%、20.28%、10.13%,由3.49亿人次增至5.97亿人次。

同期西安的增速依次为18.5%、13.3%、10.4%、20.5%、36.73%,由1.2亿人次增至2.47亿人次。

重庆保有全国城市中最多的客流量,和其辖区面积大、人口多有关,加上其旅游资源丰富,不少景区景点免费。另外洪崖洞等在抖音走红,成为网红城市,增加了引流作用。

西安同样也在抖音走红,并与抖音合作,客流量在2018年大涨。

成都在客流量提升方面,还需有更多努力。

不过纵客流量增速胜出,旅游收入方面,成都赢回一局。2018年,成都旅游总收入预计3700亿元,是西安的近1.5倍,且反超杭州(3589亿元),但少于重庆的4234亿元(预计)。

但游客消费客单价,成都高于重庆,低于杭州,这或说明旅游产品的供给丰富度、消费水平,成都强于重庆,弱于杭州。

成都计划打造世界会展之都,在会展经济方面加大力度,对提升游客客单价有帮助,会展与旅游是彼此互促关系。乌镇转型会展小镇,即有这个逻辑,会议会展带来大量商务游客,游客停留时间较长,消费更多更高。

而在一个较大体量的客流量基础上,若客流量增速较低,但不断做高客单价,亦可理解为一种提升竞争力的方式。

再看入境游客。

2018年,成都预计入境游客340.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暂未公布。2017年,成都入境游客301.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0.7%、5.2%。

重庆2018年入境游客388.02万人次、外汇收入21.9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28%和12.44%;两个指标2017年为358万人次、19.4亿美元。

入境游客人次,成都与重庆的差距有缩小趋势。另单看2017年数据,成都入境游客客单价低于重庆。

广州、上海的数据更为突出。2018年,广州入境旅游过夜为900.63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4.82亿美元;上海入境游客893.7万人次。

入境游是旅游活力及市场竞争力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分为纯旅游和商务旅游,影响因素包括城市知名度、旅游产品和对外经济情况等。

一个参考信息是,2016年来成都的入境游客休闲旅游占比72.5%,商务游为27.5%。

以此结合上述入境游数据,或可说明,成都的知名度、旅游产品的供给有一定的突出性,但在塑造出世界级旅游品牌形象、形成世界级客源市场,以及对外经济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大熊猫算是成都旅游乃至城市在国际上最响的名片,具有强IP的独特性,甚至唯一性,这种核心吸引物的强势营销输出、认知强化,以及旅游体验产品的延伸供给,为成都旅游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但也要看到,随着大熊猫去到国外养殖生活,它的稀缺度及其带来的品牌效应,已有所减弱。

大熊猫之外,成都需要更多、更强势的世界级旅游品牌或IP。

商务游的重复率和高客单价,相比一般休闲旅游来说,更具竞争力。成都需要有更多的国际经济贸易往来。

2月11日,成都提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动员令,将2019年作为成都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

优化营商环境,有助更多吸引外资,促进更密集的贸易往来,商务游体量也将提升。

3、向故宫学习旅游文创

从西部文创中心,到世界文创名城,成都的定调变化,将文创提升至一个更高维度。

成都提出,2018-2020年3年间,其将推进超过127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480亿元;到2020年,力争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800亿元,占GDP比重约10%。

而早在2016年,杭州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541亿元,占GDP的21%,彼时,成都的该两项指标均不到杭州的1/4。到2017年,杭州的两项指标已升至3041亿元、24.2%。

北京、上海更为突出。北京2017年文创产业增加值3908.8亿元,占GDP比重达14%。同年上海的两项指标分别为超3718亿元、12.3%。

文创的边界不断延展,已较模糊化。加之文化和旅游融合趋势走强,大文旅产业格局渐成,文创与旅游的结合将更为紧密,彼此互促将产生更多的效益。旅游文创已渐成文创产业的重要板块。

故宫是显例。

文创的扩大效应,已将故宫这一IP价值呈现推至一个高峰。数据显示,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已达到15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13日,当年故宫的游客人次已超1700万,形成故宫文创消费庞大的基础群体。今年元宵节,故宫94年来首开“灯会”的“紫禁城上元之夜”,门票抢夺的“疯狂”还未远去。

关于故宫文创,虽有不同声音,但其文创产品的繁多品类和设计、节目IP打造、借力电商、创意营销等,堪称旅游文创的商业教科书式操作。

不过,珠玉在前,借鉴不易。故宫的唯一性、文物资源的丰厚度、舆论或认知高度,都是国内其他博物馆等文博资源难以匹敌的。

可既言之文化创意,唯有创新以求突破,成都有哪些机会?

成都发展文创的做法包括做深做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创产业,围绕“文化+”“互联网+”,培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信息服务、数字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

只是目前来看,成都的旅游文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绵厚悠长的文化、中西部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一定的文创基底。

在日渐注重休闲、体验的文旅市场,产品的文化内涵重要性凸显。成都这些基底具备较强的文化IP属性,为旅游提供可尝试落地的差异化IP产品,成为城市旅游新的吸引物和消费标的。

不过,文化的挖掘深度,以及落地产品呈现的不一高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决定着文创产品的“生死存亡”,这殊为不易。

另可愈加明显看到,旅游文创的创新突破已不局限于打造一些衍生品实物,也在于一个文化遗产在建筑、空间等方面的更多活化利用,这在吸引客流、IP强化等方面,多有作用,故宫最近的“灯节”即为一例。

由此显现的就是日渐火热的夜游经济。

成都做了尝试。今年春节期间,成都推出“夜游锦江”项目,通过全息投影、光影秀等现代手法,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串联都市休闲、东门集市、闹市禅修、锦官古驿四大片区。通过“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带来老成都、蜀都味的天府文化体验。

总结来说,如何将文化基底、现代技术或手段,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打通,成都能做的、要做的还不少。

4、反哺“兄弟”区域,怎么一起做大?

在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计划中,2019年、2020年的游客人次目标分别为2.6亿人次、3亿人次,旅游收入分别为4650亿元、5800亿元。大致测算,这两年的游客人次增幅分别为7%、15.38%,旅游收入增幅分别为25.68%、24.73%。

整体来看,成都要达到既定目标,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增加节奏要基本不变。

执惠获取的信息显示,成都国内游客大部分来自四川省内(近8成),其次是重庆、陕西、广东、云南等地。四川省内又以成都居多(近7成),其次为绵阳、德阳、眉山、南充等地,占比多在百分之一二左右,不足3%。

以此为参考,四川省内游客体量的提升,将成为成都能否顺达目标的关键。

沿此逻辑, 更多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供给是为前提,以缓解供需矛盾,同时成都需要更多更广范围,且具备更强消费能力的旅游消费圈层。

再深一层,也就是四川省内成都周边区域消费能力的提升,将旅游消费需求更多延展至成都,这需要彼此间交通条件改善,尤其是这些区域经济实力的提升。

四川属于较典型的“强省会”区域经济格局。2018年,四川省GDP总量4.06万亿元,成都1.53万亿元,占比37.68%,继续稳居第一。第二为绵阳,GDP2303.8亿元,成都为其6.65倍,相比2017年的6.69倍,稍有缓和。

GDP2000亿“俱乐部”里还有德阳、宜宾和南充,泸州等11个市在1000亿级别,广元、雅安、甘孜等5个市少于1000亿元,广元801.85亿元,甘孜最少,只有291.2亿元。

在建设“强省会”之初,其实即含打造省内经济“一极”,未来更大拉动其他省内区域乃至整个省域经济发展之要义。

现在已是时候。

成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入推进区域合作”、认真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签署成德眉资同城化合作协议,推动环成都经济圈7市一体化发展,与20个市州分别达成全面合作协议。

“三城三都”的行动计划也提及,按照“五大经济区”发展部署,深化成乐、成资、成德等旅游合作,推动与阿坝、甘孜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加快以成都为中心的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

这些战略,有各区域间协同发展之义,也有成都反哺周边城市的计划。尽快落地以及实质见效,确也有不少挑战。

成都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差距偏大,比如成都经济区内的资阳2018年的GDP为1066.53亿元,雅安只有646.1亿元,不足成都的1/20。这对彼此间的协同发展难免有所掣肘。

强市的职能疏解,强弱市间产业的互补协同,虹吸效应的有效避免,形成互促发展城市群肌体等,在一个实力悬殊的区域中,挑战要大于实力相对平衡的区域。

这需要更上层的统筹规划、推进以及适时调整,有效“干预”,也需要各区域在不同的利益情势中,形成有效合理的市场推动机制。

至少,既定的战略和行动,已在形成挑战的同时,创造了区域经济、旅游发展现有空间突破趋好的不小机遇,这是成都的,也是四川其他市的。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