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家巨无霸的重要赛道:腾讯与联通成立文旅公司目的为何?

本文作者:张启安(峨眉峰) 2019-03-05
现在启动为时不晚,未来运营才是难点。

上周,联通与腾讯的合资公司正式宣布成立,这家名为“云景文旅”的公司将承担起联通与腾讯进军文旅产业服务重任。

根据发布的通稿显示,云景文旅将构建完整的智慧文旅产品体系,形成“建设+运营”的全闭环服务,以深化发展产品应用为核心。云景文旅的股东分别为联通大数据和腾讯产业基金,公司董事长为联通大数据公司总经理赵越。

可做确认的一点是,无论是文旅大数据应用还是旅游O2O产品,这两家巨无霸瞄准的是细分又庞大的文旅用户群体与全新的文旅场景。 

现在启动为时不晚,未来运营才是难点,两家企业有优势亦有共通短板。话不多说,我们单刀直入。 

1、为何布局?首先,文旅目的地的匹配消费者类型极为广泛。其次,基于庞大游客流量的用户数据足够庞大又足够复杂,当然,来自线下的流量更为便宜。更为关键者,在5G“万物互联”时代,一个靠谱的产业爆发点便是旅游O2O,这是互联网巨头需要提早布局,又不得不鏖斗的主战场。

2、旅游O2O目前还难以解决核心痛点。文旅目的地的内容与业态除门票、酒店等标品外,多数承接资源均为碎片化和非标准化。目前OTA仍然难以大规模进入到国内这类碎片化非标资源领域,成本高、个性化明显,数据获取难度大等等,皆为阻碍。

换言之,链接非标资源并非OTA不想,而是现时不能。非标资源的人力成本、沟通成本、实际产出成本都是OTA们难以下嘴啃下硬骨头的关键。就算投入成本啃下来,因非标化限制,能否让用户个性需求得到满足亦难以论定。

在旅游O2O中,购物、餐饮、小交通环节的个性化差异需求和组合令人头疼,要不成本高昂,要不客流稀少,要不供应链难以支持,所有这些短板都有待于从根本上发生质的改变。你看,目前旅游O2O赛道上还没长出极具代表性的企业,无论用户规模突出抑或收入利润客观,皆未见到领先者。

举个例子,若提及腾讯文旅产业布局,“一部手机游云南”不得不提,这款产品是此前市场上出现的多个旅游O2O产品中,最为经典的一个。“游云南”的O2O定位非常明显,除了传统的机、酒、门票、线路之外,加入了场景服务功能,比如识花草、扫码识景、找厕所、投诉,以及线上购物、景区直播等环节。说实话,从场景服务功能来说,“游云南”这款产品经典,但仍处于最为初级阶段。简单的单一场景服务,难以解决产品打开率低、粘性低、装机量低、转化率低、满足核心个性化需求的核心痛点,“游云南”便是一例。 

那么核心的改变在哪里?

3、未来的5G变局。未来5G时代的一整条产业链,峨眉峰觉得,先后顺序可能是从大数据到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再到场景化的落地应用。

5G破局首在大数据,移动运营商做文旅大数据更为有利。运营商可以掌握用户全天候位置信息、移动端打开情况乃至超越iOS或安卓的系统限制,其精确度和对用户覆盖的广泛性远超任何超级APP。

不过移动运营商短板亦非常明显,所有用户穿门而过,当窗帘拉上时,运营商就很难准确感知用户在屋子里的行为,而在屋子里接客的就是互联网服务商,比如BAT。腾讯与联通的合作正是双方互补的最优选择。

基于文旅大数据的项目都无外瞄准两个板块,一个是B端,在旅游数据较为混沌难以细分的情况下,为政府、企业提供文旅大数据支撑。一个是在C端,通过整合目的地的资源,以目的地为使用场景来吸纳用户使用频次增加用户粘性,占据场景端入口,锚定战略高点。

当然,从互联网运营角度来说,这些基于行为分析的数据对于BAT价值意义更大。将跨区域行为+域内行为进行颗粒度的再细化,才能为真正的大数据提供基础层分析支撑,进而为“万物互联”AI大脑做最重要的赋能。毫不夸张的说,以目前BAT竞争态势来看,未来可能只存在一个“万物互联”的AI大脑。 

作为文旅从业者,可千万不要以为这与你无关。大道理很多,但原因只有一个,你们才是线下客群的深度感知者。

4、共通的短板。如果从文旅大数据层面来说,联通与腾讯都存在极大的短板,那就是对文旅目的地的运营特点了解不够,对文旅场景中的用户行为了解不多。面对海量的数据,这两个巨无霸可能很难以切分出更为有效的文旅数据品类与文旅行为特征标签。比如在春节期间,旅游人次怎么定?旅游消费怎么定?若从全域旅游角度来看,什么样的人是游客,什么样的人是旅客?若从营销角度来看,散客来源如何区分,又如何摒弃无效参数? 

如果数据的分类与标签呈现不精细,就没有准确的分析,更难以基于用户需求匹配碎片化资源,所谓的AI大脑就会变傻。

说句实话,腾讯和联通自己来干这活,也可能效果不太好。当然,如果现在还只是个G端生意,那也不错。

更细节的思考,加峨眉峰微信(tripvividzh),与我聊聊?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