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冯海宁 2019-05-20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以便向更多公众普及传统文化,让文物藏品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北京93家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179家博物馆推出了108项展览、讲座等活动……北京市博物馆大数据平台也于18日正式上线,29家博物馆的33137件藏品在该平台公开,公众今后可以直接用手机欣赏博物馆里的文物藏品。

北京93家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广东各博物馆共举办展览416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地博物馆活动精彩纷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上线“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因为该平台整合了政务、业务与公共服务三大模块,打破了区域、馆际、行业限制,将成为不闭馆的博物馆。公众登录该平台可随时免费欣赏文物藏品。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已经免费对外开放,但公众要欣赏这些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必须亲临一家家博物馆去看,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另外,还有一部分博物馆收取门票,公众必须付费进入。而北京上线的“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公众既不用耗费时间精力也不用购买门票就能在家欣赏文物藏品,显然这是一项实在的便民惠民之举。

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传播、传承传统优秀文化。虽然传统博物馆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但相比而言,线上平台具有便捷、免费、互动等多种优势,传播范围更广。所以,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以便向更多公众普及传统文化,让文物藏品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很多博物馆基于安保等方面考虑,只公开展示一部分馆藏文物,还有一部分文物藏品处于“沉睡”状态。如果博物馆借助大数据平台展览展示文物藏品,就可以消除安保之忧,降低管理成本。目前还没有一家传统博物馆实现每天24小时开放,而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则可以做到这一点,既节省管理成本又方便公众欣赏。

打造“不闭馆”的线上博物馆是博物馆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北京此次上线“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则引领了这种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政府,要想让更多公众欣赏博物馆文物藏品,要想更好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各级政府有必要整合当地的博物馆资源,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打造“不闭馆”的线上“大博物馆”。

一旦“不闭馆”博物馆在全国四面开花,其积极价值不亚于传统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从这个角度来说,打造线上博物馆平台,无论是打破传统博物馆之间壁垒,还是为此增加财政投入,都是非常值得的。主要问题在于,各级政府是否有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的意识,是不是想更广泛地弘扬传统文化,是否愿意为此增加投入?

当然,线上博物馆平台不是文物藏品上线这么简单,首先,在文物藏品图像拍摄、制作等方面要有严格的专业标准,最好让公众在手机上欣赏文物藏品与现场欣赏视觉差别不大。其次,要有详细的多种方式的有关文物藏品的介绍,包括语音、文字等。其三,尽量多地把传统博物馆馆藏文物在线上平台展示出来,避免文物“沉睡”。

除了政府层面整合当地博物馆资源上线“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外,类似于故宫博物院这种文物藏品数量巨大的“超级博物馆”,也应该打造自己的“不闭馆”博物馆,这有可能会影响门票收入,但是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文物藏品上线不会对传统博物馆存在价值造成太大冲击,因为线上欣赏与现场欣赏体验不同。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冯海宁,原标题:《“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