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公主”变形记:穿着水晶舞鞋的女英雄,正打碎玻璃天花板

主题娱乐 本文作者:光谱、杜晨 2019-07-12
曾几何时穿着水晶舞鞋的迪士尼公主,如今正在打碎玻璃天花板。

即将于明年上映的《花木兰》,最近在中外引发争议。这部迪士尼根据其20年前同名热门动画改编的真人电影,完全重新定义了许多人对主角花木兰的印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的木兰,从虚构作品中北方或中原民族变成了住土楼、着唐妆的客家人;典故中险些被封了尚书郎的女扮男装,也在预告片中变成了红颜上沙场的飒爽英姿。

尽管新真人版《花木兰》与历史典故的描述相去甚远,但从预告片来看它仍然在努力且毫不保留地塑造一个性别认知明确的、毋需伪装的独立女性形象。

而这样的塑造,和我们看到的许多探讨独立女性题材的中文影视剧,如《我的前半生》、《创业时代》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但是,这样的差异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迪士尼作品中可以说有整个女性英雄 (heroine) 形象的蜕变史。

事实上,在通过动画片塑造女性形象的历史里,迪士尼曾历经黑暗时刻。好在,跟着迪士尼一起,女英雄们终于在大荧幕上实现了自己的成长,而这一切花费了长达八十年的时间。

黑历史时代:来自城堡带着爱的王子,和随便谁都可以的公主

1937年,迪士尼发布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剧情中,被继母陷害流落森林的白雪公主不得不一边清理着小矮人们留下的脏衣物和垃圾,白雪公主一边唱着 "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期待有王子拯救自己。

最终也是身骑白马的王子对着沉睡的白雪公主额头的深情一吻,白雪公主才被从魔咒中拯救。

作为人类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片,《白雪公主》无疑在电影和动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这部片子(以及其原著《格林童话》的)的其中一项成就,就是成功奠定了公主配王子、王子救公主、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套路,影响了后世一众文艺作品的叙事方式。

然而在今天的语境下审视,这样的桥段和设定显得格外俗套。

除了被迫成为矮人的保姆之外,《白雪公主》另一处巨大争议,无疑是那位仅因白雪公主的日思夜想就凭空出现的无名王子——没错,如果你重看这部动画片,会发现白雪公主以及王子本人,从未提及过王子的名字。

事实上,这位王子是在剧中正派人物里唯一外貌身型正常的男子。这一设定进一步强化了某种潜在的,对于女性在交往中所处地位的暗示:找一位还过得去的男子结束自己的劫难,去过 happily ever after 的生活,才是女孩子应该期待的人生结局。

至于王子姓甚名谁,并不重要。只要他是来自城堡带着爱,就足够了。直到本世纪初,他才在迪士尼的一次采访中变成了弗洛里安。

迪士尼所塑造出的白雪公主,符合在当时大多数男性对于女性,以及大多数女性对于自己的期待。迪士尼历史专家 Jim Korkis 曾表示[1],“迪士尼动画女主角总是反映他们的时代。白雪公主是当时女性的楷模,她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必须有王子才能完整。”

《白雪公主》上映两年后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于。战时的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增强,却又因为间歇期男性回归下降,最终间接推动了女性对地位的更高要求,和自我认知的变化。

然而在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五年之后,迪士尼制作的《灰姑娘》在体现这种明显变化上仍然显得格外迟钝。

再一次,女主角辛德瑞拉,需要受到仙女的照顾和王子的青睐,才有了幸福的生活。

——不过这个时候的辛德瑞拉,比起白雪公主的一味等待,已经开始主动参加皇宫舞会,出现在王子面前。

而在1959年上映的《睡美人》,更是将对女性自我奋斗无用的男性主义暗示发挥到了极致:爱洛公主在大部分时间里,不是在唱歌,就是在睡觉。

所有主要情节都由保护她的三位仙子推动,大决战则由王子完成。这部动画片其实可以不叫《睡美人》,译为《三仙子智斗女巫,公主王子命中注定在一起》更为贴切。

艰难的转身:宝嘉康蒂的果决,和木兰的超越

二战结束后美国先后历经两次女权主义运动,分别发生在六十到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至今。在此期间,迪士尼的女性形象也在进行艰难的转型,并终于在上世纪末实现了重要的突破。

《风中奇缘》(Pocahontas) 就是一个转折点。它还成为了第一部将非白人作为女性主角的迪士尼动画长片。

故事改编自真实人物,背景置于殖民主义飞速发展的十七世纪。作为北美“新大陆”原住民包华顿部族的公主,宝嘉康蒂(又译波卡洪特斯)违背了酋长让她嫁给部族最强战士的意愿,却和误打误撞陷入丛林的英国殖民者约翰·史密斯相遇、产生情愫,并随后坠入爱河。

二人的交往,伴随着包华顿和殖民者的冲突加剧。最终,宝嘉康蒂在爱人和部族之间选择了前者,而爱的感染力促成了两股力量最终达成和平。

《风中奇缘》一反人们对族群对抗的刻板印象。宝嘉康蒂不但接受了史密斯告诉她的先进知识,还教给了他对大自然更为尊敬,和对其它族裔更为包容的处世方式,完成了殖民历史上不算常见的反向价值观输出:

You think the only people who are people

Are the people who look and think like you

But if you walk the footsteps of a stranger

You'll learn things you never knew, you never knew

不仅扮演了重塑殖民者世界观的人,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宝嘉康蒂都在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而非像之前的多位迪士尼公主形象一样,唯一能做的是等待王子救援。当不确定自己该如何选择时,宝嘉康蒂求助于柳树婆婆,而这一神奇力量的存在并没有改变她的命运,而是告诉他应该遵从内心,走出自己的道路。

《风中奇缘》结尾,史密斯在险些升级的冲突中受到重伤,不得不回到祖国接受治疗。在这里,宝嘉康蒂作出了片中最令人惊讶,也最为经典的决定,完成了荧幕形象在观者眼中的圣洁化:她拒绝了和史密斯共同谱写人生的邀约,告诉爱人留在部族里才是自己所选择的路,最终目送着英国大船驶向遥远的天际线。

这样的宝嘉康蒂,成为了迪士尼史上最为饱满,也最为真实的女英雄形象之一。

但动画片《木兰》是迪士尼在出走传统“公主”路线上最大胆的一次尝试。

木兰的故事我们都已不能更熟悉。二十年前的原版动画长片,已经在剧情上对《木兰诗》的原文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改编,比如《木兰诗》在代父从军的部分之前从未提及木兰有任何媒妁之约。

而在1998版动画长片,以及本次的真人电影中,迪士尼在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之前就已加入和媒婆爽约的情节。

在某种程度上,编剧和制片人凭空制造了这一桥段,试图突出木兰不但可以和男儿一同沙场洒血,还是一个有意愿、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外力协助便能实现人生理想的巾帼英雄,和多年前的迪士尼公主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木兰和片中最大“花瓶”李翔之间的关系,更是验证了迪士尼已经在塑造独立女性形象的道路上实现了艰难的转型。

片中,木兰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一次又一次救下李翔的性命,但在片子中段,木兰的女儿身被发现,李翔却将她逐出军队了事——通过这段剧情,迪士尼狠戳了一下男权至上的俗套,在许多女性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一些细节备受当时的女性主义人士批评,比如对亚裔族群的刻画不准确、百老汇风格的音乐等,1998版《花木兰》还是做到了一件值得注意的事:这是迪斯尼首次在顶级作品中呈现一个具有混合性别表达痕迹的主角。

制片人 Pam Coats 曾表示,《花木兰》想要带给观众一个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风格,在身体和心理上同等强壮的形象。木兰的形象超越了种族、阶层和性别,成为了迪士尼在上世纪所塑造的最为成功的英雄之一。

和此前的迪士尼女英雄相比,木兰和宝嘉康蒂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超越之处:她们并未和追求者/爱人结成伴侣。李翔来花家求爱/蹭饭,电影并未交代二人未来有何发展;《风中奇缘》正片里拒绝史密斯的宝嘉康蒂,更是足够决绝。

通过这种设定,迪士尼大胆地告诉观众们:公主没有王子,照样可以 happily ever after.

和过去说再见“我要的是爱,不是爱情!”

看过《冰雪奇缘》的你相信也会同意,没有什么比迪士尼调侃自己所发明的桥段更有意思了。

首次采用双女主角,艾莎和安娜是本片的一对公主。因为无法控制魔法的艾莎选择了自我囚禁,而想要找回真相和姐姐的安娜却一次次被王子欺骗。

王子露出了邪恶的真面目,而姐妹终于明白能够让艾莎控制住魔法、让安娜恢复健康的,正是姐妹间的真爱。

一些研究者认为,《冰雪奇缘》展示了迪士尼在叙事上的重要突破:艾莎一直被告诫压抑自己的魔法,但她越压抑,越容易形成可怕的力量。

这一叙事恰好折射了在男性主导的现实中,女性的意愿、表达和独立性所受到的自我压抑,以及社会结构性的压抑。女性天生具有独立性,这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不应该也不可能被有效地压抑,否则迟早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片中艾莎的手套,就是这种结构性以及自我压抑的视觉代表。

当艾莎摘下手套,脱掉了披风、扔掉了王冠、散开了头发,展现出了作为女性毫无拘束,最为本真的形象,也成就了属于女权释放的,迪士尼动画长片八十年历史上最为标志性的一幕。

最让观众哭笑不得的,就是汉斯王子。《冰雪奇缘》在片子前半段一本正经地演绎着俗套的桥段,这是一个标准复刻的迪士尼经典王子形象,过去从来都是爱情和救援的施予者。最后却突然来了个180度大掉头,把有着英俊外表和完美人格的汉斯王子变成了大反派,令人忍俊不禁。

至于另一位男性主角克里斯托弗,则在艾莎和安娜的自我救赎之旅中变成了彻底的配角。

他自始至终没有真正改变两位女主角的命运。安娜真正需要的,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情,而是保护,是牺牲,是姐妹、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坦诚相待。

曾几何时穿着水晶舞鞋的迪士尼公主,如今正在打碎玻璃天花板。《冰雪奇缘》让观众看到,迪士尼已经和经典时代甜软、懦弱的公主形象彻底说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能够独当一面,且不需要王子的帮扶和爱情的力量,也能自我选择、自我拯救,实现独立的——字面意义上的女英雄。

通过最新真人版《花木兰》,迪士尼似乎在告诉人们:这条路,我走定了。

在预告片的大部分篇幅里,伴着“女人应端庄自若落落大方”的背景音,木兰以头发散落的清晰女性形象,在战场上与追击者缠斗。或许,迪士尼故意选择了原片里雪崩一役,来容许木兰以这样的形象出现。

这样的选择,意图是十分明确的:拯救这个国家于外敌入侵的,不是女扮男装的士兵,而是一位堂堂正正的女人。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硅星人”(ID:guixingren123),作者:光谱、杜晨,原标题:《迪士尼“公主”变形记》。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