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虚云弘法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陈友康 2015-01-27
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嗟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

鸡足山在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山势雄伟,景色壮丽。相传迦叶尊者在此受衣入定,故佛教界尊为“迦叶道场”,与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道场九华山齐名,地位崇高,在东南亚尤享盛誉。

鸡足山佛教鼎盛于明嘉靖至清康熙约二百年间。此时期有大小寺庵静室近三百座,僧人逾千,建筑宏伟,名僧辈出,一时出现“金殿空中香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的盛况。

大旅行家徐霞客为朝拜鸡足山,先后两次万里远征,旅行西南,住鸡足山近半年,并应高僧及护法檀越、丽江知府木增之请,纂修第一部《鸡足山志》,还在游记中对足鸡山佛事之隆盛、僧人之高行推崇备至,使明季迦叶道场盛况与霞客游记并传不朽。清代中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鸡足山寺庵逐渐损毁。

光绪十五年(1889),虚云法师从峨眉往鸡足山朝礼摩诃迦叶。见鸡山已非昔日气象,仅存子孙庙十余座。僧规全失,道场败坏,非本山子孙不得在山中居住,于是发愿重兴迦叶道场。

他在山中结一茅庵,拟开单接待朝山僧侣,遭子孙和尚拒绝,只好离开鸡山。光绪二十八年(1902),云师再上鸡山,遭受同样命运。

光绪三十年(1904),虚云法师应昆明筇竹寺方丈梦佛长老邀请,来滇讲经。大理提督李福兴又请虚云师到大理讲经,并任崇圣寺住持。虚云师不愿居住城市,只要求在鸡足山得一片地,开单接众,恢复迦叶道场。

李福兴责成宾川知州在鸡足山寻得一破院钵盂庵(又各迎祥寺)让虚云师居住。此庵自嘉庆后即无人居住,殿堂倾塌,颓瓦残垣,满目荒凉。虚云师发愿扩建寺院,创立十方丛林,开单接众,重兴鸡足山。

为了筹集建寺资金,虚云法师独自一人前往腾冲募化。当地官绅留他长住腾冲主持寺院,他以修寺募化为急务坚决辞谢,感动信众踊跃捐资。于是回山做好修寺准备工作,并在庵中立定规约,重振律仪。

山中僧人受到感化,开始振作,僧衣素食,上殿挂单。虚云法师又到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台湾等地募化,历尽艰辛,获资甚巨。在泰国首都曼谷,虚云师居住数月而所获极少,就挂单某寺,踞坐蒲团入定,一定九日,轰动曼谷。

该国从国王大臣到普通百姓,均来瞻礼致拜。泰王将他迎入王宫诵经,遂得巨资汇回鸡足山。虚云大师南洋之行,不仪为重兴迦叶道场募得巨资,而且扩大了鸡足山的国际影响,意义很大。

从南洋回国建好寺院后,虚云法师进京请藏。清政府对法师的弘法精神十分嘉许,光绪帝钦赐《龙藏》全副,钦命方丈,御赐紫衣钵具、玉印、锡杖、如意,封赠钵盂庵迎祥寺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赐虚云和尚为“佛慈宏法大师”。

于是云师奉旨回山传戒。祝圣寺建成,宏丽庄严,为全山之冠。虚云大和尚住持祝圣寺,招徕国内外僧侣,建僧侣学校,开坛讲经,阐扬佛法,衰落的迦叶道场得到复兴。

从此,鸡足山声望日隆,成为海内外信众和旅游者向往的佛教圣地。祝圣寺至今仍是鸡山首刹,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有赵朴初先生题匾,现任方丈为四川佛协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宽霖长老。

民国二年(1913),虚云法师到南京商谈佛教事务,请得孙中山先生为鸡足山题写“饮光俨然”匾额,梁启超先生题写“灵岳重辉”匾额。

梁先生题匾中并有“中华民国二年敬赠德清方丈大和尚法鉴”字样(德清系虚公的字)。两位巨人的题字是对虚云大师重兴迦叶道场的嘉许,并使鸡足灵山大为增色。

为振兴鸡足山,虚云大师不仅奔走海内外募集资金,操劳寺院设计和建筑施工,而且亲身参加搬石运木劳动。初建祝圣寺时,钵盂庵门外有一巨石横陈,妨碍施工,虚云师便率十余僧人动手将巨石移至旁边。一时观者惊为神奇,称为“云移石”。

游山士人多有题咏。虚云大师亦有《云移石》诗“钵盂庵拥梵王宫,金色头陀旧有踪。访道敢辞来万里,入山今已度千重。年深岭石留痕迹,月朗池鱼影戏松。俯瞰九州尘外物,天风吹送数声钟。”

虚云大师先后住鸡足山15年,光大名山,弘扬圣法,勤于精进,生活淡泊,赢得当地僧俗入众的由衷敬佩。他身材瘦长,银髯飘拂,目光炯炯,道骨仙风,让人望而即起恭敬之心。

虚云人师一生苦行清修,持戒极严。民国七年(1918),云南省长唐继尧派员迎请大师赴昆明主持水陆法会。宾川县长考虑到路途遥远,拟用乘舆并派兵护送。

虚公辞谢,仅带徒弟修圆同路,携一笠、一蒲、一铲、一藤架步行至昆明。后在昆明西山华亭寺任住持12年。

民国十九年,虚云大师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福建两任省主席杨树庄方声涛等人联名邀请,离滇回福州鼓山任涌泉寺主持,开始了他弘化东南的又一壮丽生涯。

1960年,虚云大师在江西云居山圆寂,享年120岁。云居山建有“虚云和尚纪念堂。”虚公法徒、当代著名高僧净慧法师为纪念堂撰制了一副精辟的对联:“虚空粉碎,一点灵光含万象;云水苍茫,百年劳瘁护三门。”

这副嵌字联是对虚云大和尚一生道行的高度概括和赞美。虚云大师享寿百二,坐阅四朝,饱经沧桑,心胸豁然,般若慧眼照彻古今,鞠躬尽瘁护持佛法,以庄严国土,普度众生,确实是千古罕见的佛门大德,不愧为“当代菩萨化身”。

虚云大和尚有一首著名的《自题诗》:“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嗟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这首诗表明了他舍身忘躯护持佛法的原因。

他生当末法时期,佛教命运处于千钧一发的危急之秋。为挽此颓波,他无私无畏,掉臂独行,历尽万千磨难,朝山修庙,弘扬圣法,与其他高僧大德一道促成了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并使佛教开始了向现代转化的历史性进程。

大师一生照像从未露过笑容,他为佛法而忧,为众生而忧。如今劫波度尽,国家兴旺,佛法昌明,大师当含笑九泉了。

而要使正信佛法优良传统得到更大的发扬,后来者还要发扬虚云大师独行孤往、九死不悔的精神,坚定信念,精进不懈。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佛教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