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江苗寨过个年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执惠旅游 2015-01-28
走在西江千户苗寨的风雨桥上,迎面都是从吊脚楼里涌出的人,为了赶往斗牛坪庆祝鼓藏节的到来,参加一场盛大而隆重的聚会……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其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蔓延而上,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苗寨一分为二。苗寨以青石板串联,民居大多以枫木搭建而成。暗红色的枫木依山势层层叠叠向两边铺展开来,晕染出一个独具特色、绚烂多姿的民族风情。

西江的苗族是以“西”氏族为主的多支苗族,经过多次迁徙融合后形成的统一体。苗族是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的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

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

“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

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林荫记》记载,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管理苗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了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

目前西江境内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

传说黔东南的苗族起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被公认为苗族始祖。

蚩尤曾打败了炎帝,后炎帝与黄帝联合起来,在涿鹿与蚩尤展开激战。"涿鹿之战"中,蚩尤战死,他的子民部分融入黄帝部族,部分逐渐迁徙到了全国甚至世界的许多地方。

苗族也本是蚩尤的后代。传说蚩尤与轩辕黄帝同是神农氏的后裔。蚩尤部落居于黄河流域的山西运城一带。皇帝部落居于黄河下游地区。为争夺土地,蚩尤黄帝多次争斗。

蚩尤部落有盐矿,又发明了炼铁术,初期胜于黄帝部落。后来黄帝发明了指南针。利用辨别方向的强项,使用计谋战胜了蚩尤部落,大败蚩尤于河北逐鹿县。

蚩尤的三个儿子继父志,辗转于黄河南北,与黄帝分天下。屡战而不能取胜。三子力蚩,篡居北方,继父国号“九黎国”。故后来西周时有九黎族之称;二子福蚩被俘,子弟逐代汉化。

秦始皇时代出一“徐福”,带五千童男童女下东瀛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后为日人祖先;福蚩部落部分残余南下,加入蚩尤长子傍蚩部落,同傍蚩共同耕织于黄河以南地区。

傍蚩再败于黄帝,率部迁徙至江淮地区,部分直抵鄱阳湖畔及赣江流域。春秋时期,秦始皇灭六国。傍蚩后代元金不肯归附,与秦始皇派来的大将黄调战于洪泽湖岸。

战了不知多少年月,后代哈元,飞哈均死于马下。飞哈后人虎飞量难取胜,遂留四子和虎飞在身边随身助战,命长子引虎飞,次子莫虎飞,三子条虎飞率直系氏族向大西南迁徙。寻找耕地牧场,另拓疆土,以求安身,繁衍后代。

汉文帝时,引虎飞莫虎飞条虎飞遵从父命,带领三支氏族由赣江湘水流域向广西进发。到达柳州后,沿融江都柳江逆水而上到榕江。溯平永河到九千寨和榕江剑河交界一带“分鼓”后,一部经小丹江翻越雷公山,历经十四年,于葵丑年冬到达黔东南深山密林中的鸡江,即现在的西江(苗名仙祥)。当时仅余25户人家。

雷公山由240座山峰组成。主峰为乌东山,海拔2179米,是苗山的最高峰。昔日苗族在此深山安营扎寨,隐居下来。并以西江做为苗家大本营,逐渐向外发展,开拓疆土。

到明清时代,贵州和广西的雷山、榕江、宰腊、融县、独山、麻江、南丹、台江、施秉、老黄平、镇远、锦屏、剑河、凯里、花溪、河坝、平坝、石门坎等地区,都有了苗寨的身影,西江已发展为千户大寨。

由于这支队伍是由引虎飞莫虎飞和条虎飞三兄弟带来的,所以史上又称苗族为“三苗”。其中条虎飞并非虎飞嫡生,本是汉将后人。

三岁左右,其父与虎飞争斗死于战场,被虎飞收为义子。长成后虽对苗族忠心耿耿,但其他两支氏族总认为是汉人后裔。故西江人说他是“单条”。这也许就是西江村口石壁上没有条虎飞名字的缘故吧。

到三国时期,莫虎飞后人孟禾(又名孟获)为苗人首领。自立为王,号为站国。因不满诸葛孔明率部进入苗域,率众与之抵抗。被诸葛亮用计七擒七纵,最后心悦诚服,成为历史上一段佳话。随后诸葛随孟获亲往考察。两月有余,方到西江。

后来诸葛派人从成都送来乐器铜鼓和刺花绣女,传授击鼓制绣衣等技术。组织成立地方政府鸡江司管会,并派成都人陈向明做司管会长老(最高行政长官)进行管理。当今西江部分陈姓当为陈向明后人。

古时自隋朝起,就不许苗人参加考举,不得参政,不允许有自己的文字及学校。凡事都由历代王朝官吏主宰决定。清代满清政府在苗乡安屯设卫,加大统治镇压力度,引起苗人强烈不满,对满清王朝极为仇视。

咸丰年间,以莫虎飞后人求仙王为领导的苗民先后在台江、剑河、雷山、丹寨、凯里等地举行反清起义,攻克榕江台江等地。台江知县张礼度被苗民打死在公堂上,贵州知府逃到汉口。

苗人自以为得意,派兵将又攻下湖南长沙。接着围攻湖北武昌,三月攻克不下。同治元年,满旗援军到来,联合鄂军和溃散的湘军,一举打败苗军。并用近十年时间,追杀苗军至黔东南雷公山区。

同治九年,满清军攻破苗寨大本营。求仙王率30人逃走台江一带,后投黑塘自尽。苗人杀略送密二将领于同治十一年四月在乌东山被擒,后被解至长沙。杀略骑铜马火炉,送密被点天灯,均受极刑。这次历时18年的苗反遂告平息。

民国时期,西江还是“黔东事变”的主要发生地。关于这段历史,西江村口石壁上只一笔带过,没有详细记载。

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通常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

西江苗族的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传承了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风格。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的利用可耕作的土地,西江苗族将吊脚楼建在斜坡上。吊脚楼一栋栋的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而且,西江苗族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特别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风雨桥

西江苗户们为了各村寨拥有好的风水条件和居民生活方便,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桂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

鼓藏节

所谓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西江的民间节日众多,而以每年一度的吃新节、苗年和十二年过一次的鼓藏节最为隆重。

吃新节属于苗家的生产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六月、七月、八月的中上旬。该节日相传是古代乌图腾崇拜的烧好氏族对谷神的祭祀之沿袭。西江千户苗寨吃新节共过两次。即“头卯节”和“末卯节”。

苗年节分为三次过。初年一般在农历九月中旬,农民把稻谷收完。大年是在“初年”之后,田土庄稼收割差不多了,满二十五日,逢卯日大家庆贺当年庄稼收成。末年是在“大年”后,满二十五日,逢“卯”日过末年。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藏节12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达4年之久。

苗族聚族而居,雷山苗族以血统宗族形成的地域组织"鼓社",为单位维系其生存发展。"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

西江苗户的鼓藏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怀念祖先、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劳俭朴、富裕安康等是鼓藏节的祷告主题。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