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数字技术革新,智慧文旅需理性引导

本文作者:李仲广 2019-09-06
数字文旅是大的发展方向,但需要理性,更需要扎实的工匠精神。

9月4日,2019江苏互联网大会分论坛暨江苏智慧文旅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行。在下午场主题为“智慧演绎——文旅新需求新服务”的分论坛中,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与现场嘉宾从数字文旅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等角度分享了对新文旅时代大数据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的思考。

以下为李仲广演讲全文: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江苏互联网大会和首届江苏智慧文旅高峰论坛,现在是金秋九月,大家也知道每年这个时候是我们旅游业的旺季,金九银十在旅游业是很明显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智慧旅游也应该大有所为。

根据会议的议程给我安排的主题是在文旅新时代大数据驱动产业迭代升级,我研究下来,还是想呼吁一下当前智慧文旅、数字文旅还是需要理性地去做引导。

第一个问题,我想我们目前数字文旅新时代,我们讲这个新时代,跟传统的时代相比还是有它的特点。比如说在以前,原来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有一个关于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对来说,整个行业是相对自发的,相对分散的。现在是自觉的,相对制度化,这个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在制度化的阶段文旅新时代应当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个,以前旅游是把它作为一种消费来定性,现在我们更多是把它加上文化的元素和内涵。会议的大标题是“核聚变”,事实上在中央部门不是简单加起来的事儿。

第一个是有文化的内涵+纵横。

第二个,真融合、深融合是一个国家战略。

第三个,在中国的根本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幸福产业、美好生活里面,文旅是主力军的作用。

过去我们也听到一些商业上面的意见,就是文旅没有天花板,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方向。

有一个数字,国家文化产业在GDP里面可以占到30%。

再一个,我们刚刚发布上半年文化消费数字,我们看到精神消费超过物质消费,中国的三次消费革命,解决温饱问题,目前已经进入精神消费的层面。

在文旅新时代里面,我们还看到大量的文旅主体涌现,比如说我们文旅部门、文旅企业,研究和规划的、报告的、数据的、联盟的、会议的、项目的等等。这个方面不是原来文化搞文化的,旅游搞旅游的,现在文旅的主体应该是成型了。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在线上的主体是主要的。比如说今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搞文旅会议基本上都是搞这种智慧、智能大型的文旅会议,线上的多一些,我们后天在天津要做一个数字文旅的论坛,所以文旅融合在线上进行是现在发生的,现实发生的。

所以第二点我想给大家报告的是智慧文旅等数字化是推动旅游业现代化新浪潮的一个新的动能。怎么说这个问题呢?第一个,我们要了解的是在中国的,包括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和产业革命过程中,大家看到无线电技术、录音录像、电脑手机、物联网、智慧交通等等。

第二个,我想跟大家交流的这个观点,我们这个数字技术,他们可以统称为数字化。比如说智慧的、智能的、互联网的、大数据、5G、物联网都可以统称为数字,这个是数字技术目前很多种叫法。

第三个,数字文旅为什么推动旅游业现代化新浪潮呢?因为现代旅游业迄今为止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841年旅行社出现,当时叫现代旅游业出现,现在看来已经很传统了。上个世纪末,OTA出现,是第二次现代旅游业过程,大家逐渐把它归为一个传统产业。当代的产业有哪些?应该说目前来看,数字化文旅融合竞争格局和产品创新,这个新的阶段可以叫数字文旅。第一个现代化是旅行社,第二个现代化是OTA,第三个现代化应该叫文旅云,文旅云我认为是第三个阶段的代表。在这个阶段,文旅云作为数字文旅的阶段,如何去验证数字文旅?我们把它定义为当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所有现象。

今天的会议是赞美70周年的,从建国1949年到今天,这70年我们中国数字文旅经历了哪些阶段?从电子出版、文化传播、旅游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OTA、一部手机游、一个APP、虚拟旅游、数字文化、智慧旅游、游记。

下一步我们的数字文旅会往哪些方向走?我想5G文旅、文旅云、VR,包括手机的替代,手机消失之后的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

国外的情况,美国是数字文旅强国,欧洲的数字经济比例已经超过50%,德国是55%,韩国率先商用5G,日本推动智慧城市5.0版本,新加坡最近在中国的一些展示也是很令人深刻的,香港的数码港已经搞了20多年。

总的来看,我们评价我们智慧旅游的成果是明显的,智慧文旅是驶入快车道,它对行业的帕累托效应很显著。对象、队伍、技术和方法、成果都已经发展成型,下一步文旅会在更宽的道路,以更快的速度来发展。

这是我个人的判断。

第三个,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一些需要反思的现象。

这些问题,我们归结在中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文旅智慧化水平、智能化水平确实有待提高。无论是我们个人的感觉,还是国际比较,有待提高。特别是专业化这一块。

第三个,进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这个是跟国外比较。

还有好多还是做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

另外,就是信息孤岛的现象很严重,小的方面各个市各个省是相互孤立的;大的方面,中国人货一出境就是一切从来,这些孤岛都得解决。

另外一个,科技主义和生活世界这个问题。我们科技主义有点严重,旅游从哲学角度,是一个生活世界的范畴,还是要以游客为本,以人为本,回归到人的社会属性上面。

总的来看,智慧旅游对解决旅游业的基本问题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另外,人工智能在数字文旅中的定位,它应当是为旅游业发展添砖,而不应当是一个完全核心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当前现象的反思。今年作为5G文旅元年、数字文旅元年,活动井喷。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中国智慧文旅的会议,我们已经参加了二十多场,这二十多场看下来之后,就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呼吁大家理性。理性在哪里呢?目前还是需要回归到我们的项目上面,我们的产品上面。如何回归?如何去做典型的成功案例?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我们想做一些建议,这个建议就是我们要把智慧文旅、数字文旅发展的衡量标准回归到产业上面来。大家现在想一想,老百姓出行他能用到智慧文旅、数字文旅有哪些?这个相对来说还是少。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的目的地,我们的企业如何用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比如说这是江苏,江苏9月份在长三角做竞争,有没有能够实现竞争力提升?有没有做计算评估?

第二个评判,就是三个“有助于”,宏观上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文化强国、旅游强国指标有一百多个,技术还只是占一定的比例。为什么要紧盯竞争力这个目标?一会儿我会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个,有助于中观的文旅融合,通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和发展优质旅游实现旅游业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让老百姓能够用得上。

如何推动这些?我觉得要解决几个关系:科技和文旅的关系;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机器和服务的关系。文化和旅游是一种交集的关系,也不是完全重合,在国家规范的标准就是文化和旅游,不能说文旅。第三个,机器和服务,我认为应该五五开,从播音的案例和旅游的案例,有时候我们讲长三角这个地方没有电视了,我在一个荒山野岭度假村里面很智能,但是完全违背我的意愿。

再一个就是旅行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三者关系,后面有一个讲稿,具体的不展开了。

发展原则,我们认为有四个原则,第一个,就是数字化,坚决的数字化;第二个,要产业化,就是一定要让企业来干,政府不要干这个事儿;再一个,就是要2C,企业干这个事儿也行,不要2G;第三个,解决这个消费频次的问题,就要日常化,如何日常化,这个有一些办法;再一个,我们要做好发展的评价和案例推荐。

智慧文旅和数字文旅的示范区、城市、企业、产品、技术,我们陆续会有一些成果。民航业这个数字应该说有一个典型的标准。

再一个,有一个国际化的战略。数字文旅天生就是覆盖全球的,所以应该有一个全球战略。同时,国际交流和合作应当启动起来,特别是老外在中国很艰难的,我们一定要优化老外在中国的旅游环境和服务。打破信息孤岛和数字孤岛,特别是各个城市、各个省,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这个孤岛。

最后一个,为什么我说数字文旅不是很本质的问题?过去二十多年它并没有在旅游协引起大的反应,也没有在旅游行业大的反应。因为旅游的本质,旅游业的一些基本问题,你这个数字化、智能化解决不了的话,很难去进入到这个问题,在专业和课程方面的设置尽管有一些,但是我认为还要加强。

从边缘到中心就必须突破这些基本问题。

总的来看,我认为数字文旅是大的发展方向,但是需要理性,更需要扎实的工匠精神。

我就跟大家汇报这些,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