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神秘的中国羽人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执惠旅游 2015-02-09
飞天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融合为一的形象。它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

飞天是由古印度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乾闼婆(天歌神)和紧那罗(天乐神)演变而来。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夫妻,后来被佛教所吸收。

随着佛教理论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古印度佛教中的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中国佛教的眉目清秀、体态优美的天人飞仙了。

飞天的艺术形象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的结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它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最独特的艺术创作之一。据说,在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有4500余身。

1、莫高窟北凉时期第275窟的飞天画在尸毗王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其造型形式为西域式飞天,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珰,头束圆髻,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

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十分相似,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

     尸毗王本生上部的飞天(275窟-北凉)

2、北魏的飞天形象大体上还保留着西域式飞天的特点,但有一些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头束圆髻。身体比例逐渐修长,有的腿部相当于腰身的两倍。

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如莫高窟北魏第260窟的飞天。

飞天(260窟-北魏)

     尸毗王本生上部的飞天(254窟-北魏) 

3、西魏至北周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

中原式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

印度的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5窟南壁上层的十二身伎乐飞天。

弹奏箜篌的伎乐飞天(285窟—西魏)

 

伎乐飞天(285窟-西魏)

飞天(249窟-西魏) 

西王母画上的飞天(249窟-西魏) 

此壁画融入了汉魏以来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和表现技法,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充分显示了佛教和佛教艺术不断中国化的特色。

飞天(290窟-北周)

飞天的面部晕染出现了白鼻、白嘴、白下巴、还有白吉祥痣的新画法,用红、黑、白三色画出裙及天衣,表现出一派浓郁的西域风格。

 丝绸之路商旅往来的景象,最下层为飞天。(296窟-北周) 

          飞天(296窟-北周)

4、隋代的飞天是莫高窟飞天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一个时代。飞天多以群体出现。

一是风格特点多样性。既有西域式飞天,也有中原式飞天,更多的是中西合璧式的飞天。

二是脸型身材多样性。脸型有丰圆型,也有清秀型;身材有健壮型,也有修长型。但大多数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肢柔细,绰约多姿。

三是衣冠服饰多样性。有上身半裸的,也有着僧祗支的;有穿无袖短裙的,也有穿宽袖长裙的;有头戴宝冠的,也有头束发髻的,还有秃发僧人式的飞天。

四是飞行姿态多样性。有上飞的,也有下飞的;有顺风横飞的,也有逆风横飞的;有单飞的,也有群飞的。但飞行的姿态已不呈“U”字形,身体比较自由舒展。

从总体上说,隋代飞天是处在交流、融合、探索、创新的时期,总趋势是向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为唐代飞天完全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飞天(266窟-隋)

       龛顶飞天(419窟-隋) 

帝释天(419窟—隋) 

飞天(420窟-隋)

三兔莲花藻井(407窟—隋)  

这个华盖式藻井很有特色,不仅摆脱了四方套叠的程式,而且在艺术美的构成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方井中心莲花呈悬空状,圆形花心中安置了三只旋转飞奔的兔子,三兔共三耳,却有一兔双耳之感,由此更使画面舍冗去繁、简练概括。同时,三耳相接,构成三角形,与圆形外框曲直对比自然成趣。

莲花外是快速旋动的飞天和天花,运动方向与三兔一致,形成运动中的合力。外层是花纹细密的边框及流苏。整个藻井结构谨严,造型生动,色彩华丽。

5、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

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最具有唐代前期风格特点的飞天,是画在初唐第321窟中的双飞天和盛唐第320窟中的四飞天。

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

双飞天(321窟-初唐)

夜半逾城(328窟—初唐) 

藻井(329窟-初唐) 

说法图中的飞天(320窟-盛唐) 

320窟的四飞天画在南壁《西方净土变》中阿弥陀佛头顶华盖的上方,每侧两身,以对称的形式(上图为中左侧),围绕华盖互相追逐, 一个在前扬手散花、翻身回顾,一个在后举臂紧追、前呼后应,表现出一种奋发进取、自由轻松的精神力量和飞行之美。

飞天四周彩云飘浮、香花纷落,既表现飞天向佛陀做供养,又表现出佛国天堂的自由欢乐。飞天的色彩虽已变黑,面容也不清晰,但整体形象生幼、身材修长、姿态轻盈、人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有力、色彩艳丽丰富,是唐代飞天代表作之一。

西方净土图中的飞天(217窟-盛唐) 

观无量寿经变上方右侧飞天(172窟-盛唐)

说法图(322窟—盛唐) 

宝珠飞天(158窟-中唐)

榆林窟壁画——祥云飞天(25窟-中唐) 

 榆林窟壁画—伎乐飞天(15窟-中唐)

6、五代和北宋这一时期的飞天继承唐代余风,但无创新,不复生气,完全失去了唐代飞天生气欢快的基调。

当时一些画师画匠继承模仿唐代风格特点,在榆林窟和莫高窟也留下了一些上乘的飞天之作。其代表作品是榆林窟第16窟和莫高窟327窟中的飞天。

榆林窟壁画—抚琴飞天(16窟-五代) 

 敦煌莫高窟壁画—双飞天之一(327窟-宋) 

7、莫高窟西夏时期的飞天,一部分沿袭宋代的风格,一部分具有西夏独特的风格。最大的特点是把西夏党项族的人物风貌和民俗特点融入了飞天的形象。

脸型长圆,两腮外鼓,深目尖鼻,身体健壮,身穿皮衣,多饰珠环,世俗性很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第97窟中的两身童子飞天。


  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童子(97窟-西夏) 

8、元代时在莫高窟和榆林窟营建重修的洞窟都很少。元代流行密宗,藏传密宗艺术中无飞天,汉传密宗艺术中现存的飞天也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画在第3窟南壁和北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上方两角的四身飞天。这四身飞天形象、姿态、衣饰基本相似,头梳锥髻、戴珠冠,脸型丰圆,长眉秀眼,上体半裸,项饰璎珞,臂饰宝钏。一手托莲花,一手执莲枝负在肩上,乘黄色卷云从空而降,衣裙巾带很短,身体沉重,飞动感不强,已无佛教飞天的姿态风貌,倒像是四身乘云飞行的道教仙童。

 

敦煌莫高窟壁画—莲花飞天(3窟-元) 

 榆林窟壁画—伎乐飞天(10窟-元)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