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特索道”)2月28日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称,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约5900万元, 同比增长109%。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23亿元,同比增长约16%,而营业成本相对增幅较小,因此主营业务利润较同比增长。
三特索道避过退市风险。
其2017年半年报显示,2017上半年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6.61%;亏损3357万元,同比增亏19.08%。另2016年三特索道全年亏损5400万元,若2017下半年无法扭亏为盈,三特索道将因连续两年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上述业绩快报显示,三特索道的贵州梵净山、海南索道等项目业绩增长较为突出。早在2月14日,三特索道发布公告称,梵净山项目自2009年开业以来,营业收入连年攀升,逐年实现千万级增长,为公司累计贡献净利润约2亿元,经营成果显著。分管该项目的公司首席运营官张泉被奖励50万元。类似原因,张泉在2010年已被奖励过60万元。
执惠梳理发现,三特索道业绩起伏在于其多个项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梵净山项目相比一直飘红。2017年1-6月,在所有盈利子公司中,梵净山旅业公司(合并) 贡献的净利润最多,占比近三成。
坐落贵州铜仁的梵净山被称为“第五大佛教名山”,目前看来打出了一张成绩不错的牌,但其背后已有暗潮涌动,接下来怎么打、打好,并不容易。
生意做得不赖
梵净山被称为“贵州第一山”,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脉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
梵净山项目包括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梵净山索道及旅游小区的整体开发,旅游小区面积12平方公里,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不足3%,为现在所称的梵净山景区,属国家级4A级景区,标志性景点包括: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梵净山项目由三特索道控股子公司贵州三特梵净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梵净山旅业公司”)负责开发运营。自2009年4月底运营始,其对三特索道的利润即做出百万级贡献。
2014年-2017年的数据更为显眼。
执惠获取的数据显示,梵净山旅业公司(合并)2014年-2016年三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95亿(四舍五入,下同)、1.14亿、1.3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20亿、0.33亿、0.40亿。另2017年1-6月的营业收入为0.61亿,净利润为0.18亿。参照2016年1-6月营业收入0.531亿、净利润0.138亿,可估算2017年全年营业收入1.5亿左右、净利润0.44亿左右。
从游客人次来看,梵净山旅业公司(合并)2014年-2016年的数据分别为: 43.05万人次、51.40万人次、60.88万人次; 2017年1-6月为29.96万人次,去年同期24.56万人次,可估算2017年全年游客人次70万左右。
营收、利润、客流量每年俱增,原因并不复杂。
一方面,消费需求提升、旅游投资扩增,提供了更大的游客基数;另一方面,梵净山“天赋异禀”。
梵净山被认为是世界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是难得的生态净土,享有“地质博物馆”之誉,保护区内现有植物种类约2000余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31种,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且稀有性强,形成独有的自然景观。另被誉为“地球的独生子”的黔金丝猴生活在这里,其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梵净山还是弥勒道场,与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和峨嵋山并称 “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这也属独特性或稀缺性资源。
出众的资源禀赋,吸引众多游客或佛教信众登临梵净山。另运营中,梵净山通过在景区内增设栈道,增加旅游线路,改善外部交通条件,比如开通高铁铜仁南站、铜仁机场直达梵净山的旅游专线车等,另加强品牌营销,突出“梵天净土”概念,对现有和潜在客群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更优惠的旅游政策,减少门票等成本,吸引更多游客。
但梵净山的业绩并不仅有光鲜一面。
背后暗藏隐忧
细究可发现,2014年-2016年,梵净山项目三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游客人次增速,都已放缓。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客群来源或可提供一些缘由。
梵净山所在的湘、渝、黔、滇边区,多属于“老、少、边、穷”区域,人均收入和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居民出游能力和动力被制约。
比如贵州,虽GDP增速近几年领先,但总量依然靠后,2016年位列全国21位,人均GDP3.32万元,比全国人均5.38万元少2万元,位列全国倒数第三,更往前一度是全国倒数第一。铜仁市2016年GDP总量在贵州9个地级市中排第8,人均GDP2.74万元排第7。
铜仁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交通下降0.2%、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9%。
执惠尚未获取到梵净山最新的游客构成情况,可参考的是早先铜仁官方给出的数据:国内游客地域结构百分比,铜仁本地为12.50,贵州省内其他城市为4.05,贵州省外为83.45;另中青年游客占比90%多。
客群区域辐射受限,梵净山的主要客群来自广东、广西、重庆、湖南等地。广东游客出游能力强,广西、重庆和湖南游客的可到达性相对强一些。
梵净山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中青年多样化的需求,交通条件不够发达,可到达性欠缺,使得梵净山难以形成足够的复购率。
更不利的是,国家级保护区属性决定了梵净山景区旅游活动不好延展,旅游开发受到限制,景区内的酒店餐饮等数量布局受限,接待能力和二次消费水平不高。为保护生态资源,梵净山景区进山游客最大承载量被设为8000人。
一些细节值得玩味。
三特索道2017年半年报提到,梵净山旅业公司2017年1-6月业绩不错有两个主因,一是受益于贵州省对京津冀等地旅游业推广的政策,包括在“一带一路”会议期间对京津冀游客实行免票及半价票优惠,对杭州、宁波、苏州、上海、广州、深圳、青岛和大连八大帮扶城市游客全年半价优惠。
这说明梵净山还是一个区域性景区,尚只能通过门票优惠缩减出游成本,来撬动未完全触及的更大客群区域。
二是梵净山以申报 5A 景区和申请2018年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为契机,对景区的软件设施和服务精细化严格要求,建立健全景区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工作,采用线上和线下售票相结合的形式增加客流人次。
这样,基于传统的门票优惠、软硬件设施改善提升等手段,梵净山景区获取到更多客流。
怎么做好佛系景区生意
梵净山正在谋求“做大”,进行景区扩容,这有助于在核心景点外,将周边次核心景点进行整合带动,但这种类摊大饼方式长远看并非要点,没有跳脱出观光旅游的运营思维。
梵净山当下相对紧迫的是做强IP,先说佛教圣地。
梵净山虽被誉为第五大佛教圣地,但四大佛教名山在前,所谓“多认前四,不知第五”,相比四大佛教名山已有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声誉,梵净山更偏区域性IP,在品牌传播度上已不具备头部优势,较难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认知记忆。
就五山的市场区位、交通优势、佛教寺院资源等来看,梵净山也处于下风。
况以客流量已是千万级别,名气很大的普陀山来说,其“佛系景区“的生意也不那么好做。普陀山旅游项目运营方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陀山旅游”)正拟IPO。其年报数据显示, 2014-2016年,主营业务(集中在客运,含索道、客车和水路)收入为3.36亿、3.49亿、3.47亿元,增速放缓。而2014-2016年,普陀山游客人次为625.56万、663.97万、749.68万,一直为增。一个重要原因是,索道、客车、水路的票价,均由物价局所定,运营方要想提价很难。
对应来说,梵净山的操盘者一要琢磨怎么做强佛教IP,二要思量怎么做好这个生意。
再说生态资源。
前文已述梵净山生态资源独特、稀缺且广博,而在梵净山周边湖南、重庆和云南等地也有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比如张家界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著名的自然遗产。
因品类众多,且一般人很难区分其中异同,这些不同的分类IP其实辨识度不够高,放之全国也一样。梵净山正在创建5A级景区,即是为IP加分,增加辨识度。
严格来讲,梵净山要突出重围也殊为不易。
做强IP更多为吸引游客,而梵净山还需要围绕佛教文化和生态资源衍生旅游产品。
三特索道在建项目——贵州太平河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符合这样的逻辑。该项目在梵净山脚下,集合梵净山国家级保护区、河、谷、滩、林等资源,计划打造成康体运动、禅修养心、原乡观光的综合型休闲旅游度假区,为梵净山景区提供互补的旅游产品。
项目具体开发内容包括巫傩苗寨、福田禅林、低碳田园、云水禅心漂流、楚天会所、梵净人家、德岩民宿、云水乡居等休闲旅游度假产品。
这一项目产品业态多样,对操盘者的运营能力要求甚高,产品如何组合,主打市场或客群怎么定位,如何吸引足量客群,都是操盘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梵净山这一IP在旅游市场中是否能够及时足量抬升,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这一项目的IP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