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疫情之下研学旅行的“危”与“机”

本文作者:吴若山 2020-02-19
研学旅行行业必须做好更长时间奋斗的思想准备,研学企业要做好6个月没有营收的心理准备和预案设计。

日前,成都市教育局发出《致全市师生及家长的一封公开信》,除了向全市师生及家长普及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还尤其提到“不要让孩子参加诸如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聚集性活动,不建议带孩子出游。”

苏州市教育局也发出了《致全市师生家长的倡议书》要求,“不参加任何形式的集体活动及冬令营研学旅行等”。

由教育部门发出的紧急叫停研学旅行的公开信、倡议书正越来越多。这对当前防控疫情扩散,确有必要。另一方面,也显示新型肺炎疫情对研学旅行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如何科学评估研学旅行行业所受影响,当下又该如何应对转“危”为“机”,需要澄清、观照。

如何科学评估疫情对研学旅行行业的影响

依托对一线研学旅行企业的问卷调查、在线会议探讨、大数据分析等,我们总体研判,研学旅行行业恢复形势不容乐观,其难度较一般旅游业态更大。经初步调研分析,假设疫情4月得到控制,5月起经济运作恢复常态,疫情将至少导致研学旅游企业全年整体营收减少35-40%。对行业规模认识不清、现金流不足、专业能力不足的研学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潜在影响比现实影响大 “安全”顾虑会被进一步凸显

尽管春节是旅游业的旺季,但是由于研学旅行行业自身特点,该行业在春节前后的退团退款现象并不十分突出。虽然遭受了一些损失,但研学旅行在疫情早期并没有受到很大冲击,这是本轮区别于旅游业其他分赛道的一个明显特点。

春节期间,除了研学旅行头部企业还有一定冬令营、出境研学订单量,大多数企业都处于歇业状态。一般而言,每年从3月到11月,才是研学旅行的运营期。3—4月是酝酿期,5—6月逐渐进入旺季,7—8月进入研学高潮,9—10月滞缓下行期,11月是淡季收尾期。

因此,从时间节点上看,本次疫情对于研学旅行的现实影响不算大,但是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虽然业界几乎都很肯定,旅游业在疫情之后将呈现报复性反弹、补偿性反弹,但是从另一个向度来说,疫情也增加了人们对聚集性活动的恐惧,在结束后的短期内也会留下潜在的心理影响,特别是研学旅行行业对于“安全”因素要求更是“严上加严”。

守住暑期“黄金期”不容易 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对于研学旅行而言,暑期是行业绝对意义上的“黄金期”。然而,今年由于学生春季开课时间一再延迟,暑期是否会集中补课进而压缩暑期时间,值得观察的,甚至这种可能性还比较大。研学旅行行业必须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即使暑期没有被压缩或者压缩时间不长,在恢复后较短时间组织以学校、班级为单位的大规模出游,学校层面出于安全等综合因素也会顾虑重重。

企业经营承压加大 行业洗牌是必然

从2019年研学旅游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处于营收下滑、利润亏损状态。在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本轮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研学旅行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综合多方情势,大致可以判断,从全国各地研学旅行企业业务将遇到全面下滑和亏损。具体而言,2020上半年出境研学、本地社会实践活动都会被取消,暑期研学将因此经受严峻考验。

此外,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的部分市场是亲子游、社会散客招生的夏令营客源,但这部分市场在整体研学出行所占比例不足20%,也将迎来不同程度的下滑。

因此,2020年,研学旅行企业将经历一次不可避免的大浪淘沙,现金流不足、缺乏战略设计、人才队伍不稳定、上下游资源把控力不足的公司将会淡出这一细分市场,行业洗牌即将到来。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客观上提高了研学行业的准入门槛,未来还需要积极发挥好本轮研学企业“马太效应”的积极因素,在课程设计、师资配置、服务细节、安全保障等方面挖出“护城河”,筑高竞争壁垒,打开长期盈利能力空间。

如何面对危机 又如何转危为机

任何危机都会孕育生机。只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只要研学实践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没有变,只要旅游业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途径没有变,研学旅行行业就一定能够再次腾飞。

在腾飞之前,我们该如何认识危机、找出生机,需要业界的共同智慧,也需要一些方法论。

需要把困难预计得再严峻一些 加大反思力度

不要被“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严冬过后是阳春”等论调冲昏了头,微观的研学企业必须要把问题想得更复杂些、把困难想得更严峻些。

从宏观环境上看,我们有必要对比2003和2020两个年份前后的经济数据。2002年,GDP数值是1039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3%,而且持续处于上行空间。然而,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宏观经济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6.8%增速开始,GDP增速已经连续8个季度处于下行轨道,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速都维持在6%。

宏观经济环境很难让人乐观起来。研学旅行行业必须做好更长时间奋斗的思想准备,研学企业要做好6个月没有营收的心理准备和预案设计。

严峻形势的背后,研学旅行留下了不少值得反思、警惕的问题。比如,本次疫情对于一些民营投入的研学基地营地运营,是一次摧毁性打击。与一般研学企业相比,营地基地建设无疑是一种典型的重资产模式。这就需要对基地营地过热的发展模式提出反思:这是否就是一种好的模式?毕竟这种主导模式投入高、回报周期长,人力依赖性强,经营周期短,风险性很大。

需要提高在线化水平 迎接信息化大考

基于疫情现实考虑,一些研学机构纷纷推出云平台。显而易见,研学旅行在线培训平台近期日常活跃,一些研学旅行名企也在积极拓展此类业务。一个直播研学课程在线人数往往能达到千人规模,多的能达到万人规模。有些内容、话题还是能直击当下研学旅行行业关切点,例如“新型肺炎过后,在什么条件下,家长会同意孩子出游?”等。

这既是一次暂时应对方法,也对未来极具启示意义。相关研学旅行企业需要在在线研学、VR研学等领域深入发力,积极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各种相关服务和线路产品设计。不过,相关研学旅行企业也不必一哄而上,需要一起从自身实际出发,因企制宜,提高在线化水平,迎接信息化大考。

需要苦练内功 梳理甚至再造业务流程和模式

疫情期间,研学旅行企业可以对员工展开培训、学习等,对公司的接待流程、课程开发、评估体系等开展再梳理、再审视、再提高,提高自身竞争力,力争实现未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建议,研学旅行企业需要利用本轮疫情带来的“空档期”,积极苦练内功,留住核心人才,在产品业态创新方面多做提前谋划。比如,经过本轮疫情,研学课程是否会一些新的需求?是否可以在自然教育、生命教育、卫生教育、爱国教育等领域呈现一些新形式和新内容?

需要与相关学校、教育部门积极进行沟通、交流 体现企业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

如果签订的成团协议,处于疫情期间,应积极主动与相关学校沟通,及时中止合同,妥善处理相关费用问题,要拿出企业的诚心和担当。研学旅行行业是一个B端色彩很重的行业,做一锤子买卖的思维最为短视。企业要有战略眼光,用亏损换信任,会赢得长期客户。

商议中的合作协议,企业需要迅速了解、掌握学校、学生、家长、教育部门等的痛点、焦虑点,做好交流、解释工作,一切以安全为最大服务旨归,要体现企业的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

针对往年沉淀客户、潜在客户,企业都要及早进行沟通、交流,维护忠诚客户资源、开拓新客户渠道,预判行业形势,估算自身今年业务量,做好相关应变准备和计划。

需要确立信心 长期看 行业依然处于上行空间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本轮负面影响是阶段性、时间周期性的。今年秋季学生开学再到明年会是另一个时间周期,值得更多期待。

总体看,研学旅行目前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全国还有很多省市政策层面并没有落实到位,只要宏观经济保持稳定性以及行业进入健康发展轨道,预判未来研学旅行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前提是,需要坚持活到春天。有些研学旅行企业之所以看不到春天了,因为它们已经被埋在了冬天里。熬下去,活下去,就能复得笑语,直当得意。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作者:人民文旅智库理事长兼首席研究员 吴若山,原标题:吴若山:疫情之下研学旅行的“危”与“机”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