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鉴时评:湖北首开,景区免门票进入实质性阶段,“景区度假化”将成迭代刚需!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周鸣岐 2020-08-09
景区转型已成不可逆的大潮流,保持老观念必将被淘汰。

8月7日,一则旅游行业重磅消息刷屏了朋友圈。

湖北省副省长张文兵宣布,从8月8日开始,全省近400家A级旅游景区对全国游客免门票开放。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包括“十一”黄金周在内。此外,湖北还通过设立旅游包机、旅游专列、旅游包团等项目奖补,欢迎省外游客入鄂。

此政策一出,可以说首开了全省域、面向全国、无门槛、全时段、实质性免门票的先例。对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能起到一个根本性推动的“临门一脚”作用。

景区减免相关国家政策沿革回顾

国家政策倒逼景区降价始于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提及,将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当时被视为普惠消费者刺激旅游的“大招”,推动具有公共品性质的重点国有景区回归公益属性。

紧接着2018年6月29日进入政策落实阶段,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8〕951号),要求各地区应确保于2018年9月底前降低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取得明显成效。此次文件主要针对“重点国有景区”,即有各类国家级头衔或5A级评级的国有景区,但也提出了下一步“积极推动4A级及以下国有景区降价”。

此政策一出,至当年9月底,共29个省份981个景区门票价格下降或取消,部分景区索道、游船、环保车等政府定价的交通工具定价也有所下调。

到了2019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19〕333号)要求推进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降价,并强化配套服务价格监管,确保降价取得实效。此文件不仅要求对所有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5A、4A级景区门票成本监审调查、价格评估调整工作,进一步要求对垄断性较强的交通车、缆车、游船、停车等服务进行价格监管。

2019年8月23日继续加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文件中主要任务第一条最前部分就提出:“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此后各省陆续出台过各类免门票政策,但基本都对客群、时间、景区等作出一些限制,以免冲击过大。

通过对过往至今各项政策演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趋势:

1)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强

在2018年3月到2019年8月,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以高层级、连续、密集地出台政策,涵盖范围从“重点国有景区”的门票降价,到5A、4A景区的门票和垄断性交通价格,进一步扩大到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和景区又一大财源:演出门票。至此大多国有资产涵盖的观光景区主要盈利项目:门票、交通、演出,已全部纳入在政策性降价(甚至免费)之内。

可见,景区降价绝不是一时兴起的惠民政策,而是建立在经济战略上考量的,会持续的、不断深化提升。

2)层级越来越高、重视度不断提升

最初提出门票改革仅仅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三节“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的第七条“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中只有不起眼的半句话,不仔细找还真找不到。而到了2019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位列与“稳就业、促消费”并列的三大议题之一“,也是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措施”的第一条。

此外,发文单位也从国家发改委提高到国务院办公厅层级,也体现出国家政府的重视程度又提升了一大步。

疫情后,最后临门一脚,景区免费时代即将来临

疫情对旅游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疫后最早开始以免门票刺激行业复苏的是安徽省黄山市。2020年3月31日宣布,4月1日至14日,连续14天,黄山市内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徽州古城等31家A级以上景区对安徽省居民免费开放(当时跨省游还被禁止)。一时间,黄山景区犹如长假一般,人头攒动。此后不少地区开始效仿。

而省域级别,面向全国游客的大范围免门票,最早出现在山西,但对时间段尚有限制。7月8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关于加快促进服务业恢复稳定增长若干措施》,文件明确,2020年下半年山西省国有的126家A级以上景区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对全国游客免首道门票。

8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内蒙古旅游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发展,激发大众旅游消费,内蒙古376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大幅度减免门票。但主要面向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参加高考和中考的中学生、以及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对面向客群的门槛尚有一点限制。

我认为,在湖北省此次高调宣布,且由各央媒大力推广的,无任何限制免门票,很可能掀起一轮各省竞相加入景区免费的热潮。显然在疫情对经济的压力下,各省对于旅游提振消费,进而拉动就业和经济,已经如饥似渴。

顺应政策导向,拥抱景区免费

自然景区、历史人文景区等本身就属于社会公共品的旅游资源,免费或只收少许门票在很多国家皆是如此。但即使有国家政策推动,国有景区回归公共品属性在业内依然有不少反对的杂音。为何?利益使然。

目前绝大多数国有景区的收入核心为景区门票及索道、车辆交通等基础性收入,坐拥社会公共资源,能“躺”着赚钱,毛利极高,自然造成转型动力缺乏,人浮于事。比如大家可以看看那些位于头部的上市景区,往年业绩报表中,基础性收入几乎占了绝大多数的收入和利润。这就是行业现状的缩影,几十年来可有丝毫改变?此外还有一些业内专家,为拖延景区减免费,寻找着各种理由和借口。

实则即使外行也能看得很清楚,减免门票对于吸引游客、增加景区的游览频次、繁荣旅游市场,进而增加就业、拉动区域经济,存在显而易见的益处。特别在疫情后,出口遇阻,制造业过剩,吸引消费对于地方经济尤为重要。曾有数据显示,旅游经济中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带来6.8元的间接收入。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已成为国内不少城市的核心支柱产业,比如三亚、桂林、丽江、大理、西双版纳、厦门、黄山市等等……

我认为,景区免费,短期阵痛,长期利好。国家政策导向持续倒逼,并在多个省份的带动下,更多省份跟进,全国大范围景区门票免费将是大势所趋。虽然景区基础性收入减少了,但如能促成观光景区向度假化升级,带动周边居民更多致富机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当前国家“六保”“六稳”的根本性任务一致。对地方来说,增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远远超过国有景区的门票收入。长期来看,门票减免促进旅游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利国利民。景区门票依赖的破除既是对国有景区的巨大挑战,也是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景区迭代进步、旅游目的地产业联动发展的探索和机遇。

而对于失去门票收入后,景区阵痛期的生存和发展,地方政府给予景区一定的迭代升级投资和运营补贴,这与不少城市兴建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一样,是政府作为社会服务职能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优秀的景区吸引的客流和消费,也会回哺到地方的发展。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景鉴智库”(ID:jjwlzk),作者:周鸣岐,原标题:《景鉴时评:湖北首开,景区免门票进入实质性阶段,“景区度假化”将成迭代刚需!》。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