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专车监管难题亟待破解

大交通 本文作者:执惠旅游 2015-06-12
互联网专车本质上是约租车服务,互联网专车发展面临窘境主要是我国的约租车市场发展和规则设置都远远落后西方国家,相关法规和制度更是一片空白。

因长期存在的打车难问题得不到解决,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和发展一直遭受质疑。互联网专车是移动互联网和运输行业的融合创新,各大专车公司能够开拓细分市场,建立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另外,在这个创新平台上可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互联网专车本质上是约租车服务,互联网专车发展面临窘境主要是我国的约租车市场发展和规则设置都远远落后西方国家。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从50年前就开始出现约租车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监管法规,并得到快速发展。以纽约为例,约租车数量已经达到5.3万辆,远超过1.3万辆巡游出租车规模。2014年以前,国内并未在传统巡游车以外发展约租车市场,相关法规和制度更是一片空白。

在互联网专车的冲击之下,有些地方对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已经破冰。广州将在国内率先推行约租车服务试点,这些约租车是经过审核、拥有许可牌照的运营车辆。按照计划,广州将推出2950辆“约租车”,改变传统巡游出租车运营模式相对单一的局面,缓解“打车难”。

5月初,浙江省义乌市出台《出租汽车改革运行方案》,要求2016年全部取消出租车营运权使用费;2018年起不再管控出租车数量;车费由市场定价;鼓励与互联网结合的“专车”。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顾大松表示,到2014年底,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05亿辆,平均每四个家庭就有一辆小汽车。出租车行业采取的特许经营、行政审批方式已经带来行业多输局面。民众抱怨出行堵、停车难、养车贵的同时,“互联网+”恰好为盘活存量汽车提供可能。

顾大松认为,面对专车这个新兴事物,不应该用既有针对出租车的管理思维和方式来管理专车,否则还会导致新的行业垄断和权力寻租。如果说约租车是市场化的,那么就不应该再进行政府特许经营。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技术创新的契机理顺机制、带动生产关系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变,而不是反过来,非要把新生事物带入老框架。

交通运输部《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中,已将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改革列入其中。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交通部通过进一步研究出租汽车行业定位、经营权管理、运价形成机制等各种因素,形成改革指导意见,加快推进行业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引导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着力构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出租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令人满意的出行服务。

消息人士表示,交通部已经形成了出租车行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和各方面的意见,有望近期出台。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经济参考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