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Uber 同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独木桥”

大交通 本文作者:高晨 2015-06-21
国内的这些打车软件相互之间的竞争方式比较单一,只有各种形式的优惠,《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整理出了一些非 Uber 的专车模式,专车还可以这么玩。

没有 6 折优惠码后,每次打开 Uber 都会有些犹豫,特别是在车费会加倍的上下班高峰期。曾经改用过神州专车,因为第一次用会送 50 元优惠券;滴滴专车“撒”红包的那段日子,我打车的首选又变成了滴滴……

所以,无论对于哪款专车软件,我都不是忠实用户。身边像我一样的朋友还有很多,在专车服务质量和体验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价格很容易影响大家的决定。事实上,除了各种形式的优惠,国内的这些打车软件并未为我们提供更多样的选择,相互之间的竞争方式也比较单一。

也许,这些专车服务提供者并不一定要在价格上死磕,或者绞尽脑汁地想要跟 Uber 花哨地宣传方式 PK,离开 Uber 所在的“主干道”,专车还可以有更多玩法。

最近,《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就整理出了一些非 Uber 专车:只为少年服务的 Shuddle,只走特定路线的 Loup,打车一口价的 Sidecar,他们正是解决了 Uber 做不到的或是吸取了 Uber 在某些方面的教训,即使无法超越 Uber 也仍然能获得用户和投资人的青睐。

Shuddle:未满 16 岁少年的 Uber

Shuddle 是一项专门接送孩子的出租车服务,被称为“Uber for kids”。Shuddle 的模式与 Uber 、Lyft 等打车服务类似,但他们面对的市场更加细分,主要针对 16 岁以下用户。

没有时间接送孩子的家长可以提前预定 Shuddle 服务,之后 Shuddle 司机会按要求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或是去参加聚会、比赛之类的。

Shuddle 优于 Uber 的一点是,其司机赛选机制特别严格,除了是个好司机,还得是个好“保姆”。Shuddle 在招聘司机时不仅会对应聘者背景进行严格审查,还会举行面试,并要求应聘者提供两份雇主推荐信。同时,对已成为 Shuddle 司机的员工,Shuddle 也会实时监察他们的保险和驾照状况。

严格的准入机制,加之 95% 的司机都是女性,且大部分具有带小孩经验,Shuddle 给人的感觉要安全许多。因此在租车接孩子这个领域,Shuddle 正逐渐成为家长们的首选。

Sidecar:车费“一口价”

虽然现有部分打车软件会大致显示到达目的地所花费用,但由于堵车或变更路线等原因,下车前如果收到一张自己觉得不合理的打车单,难免会不高兴甚至是和司机起争议。

Sidecar 的做法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输入好起点和目的地后,司机可自行定价,用低价策略吸引用户。而用户则可以根据价格自行选择车辆,不用担心司机临时加价或者随意要价的情况。据 Sidecar CEO 介绍,使用 Sidecar 打车的花费与坐公交或地铁差不多。

此外,由于 Sidecar 自身定位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出租车的补充,并不是要取代出租车的地位,所以在专车服务被各地出租车司机抵制时,Sidecar 能够“幸免于难”。

只走固定线路的专车

这类专车服务兴起于旧金山湾区,主要服务对象是每天上下班出行的用户。Loup、Chariot 以及目前因审查问题暂时关闭的 Leap Transit 都是有固定路线的专车。他们的服务介于私家车和公共交通之间,和 Uber、Lyft 一样,用户可通过应用来订车。但又与公共交通一样,这些专车往来于固定路线间。

Chariot CEO Ali Vahabzadeh 曾经问过他的用户为什么他们选择 Chariot,而不是 Uber,用户的回答是:“上下班高峰时打开 Uber 通常会有 2-3 倍的提价。”鉴于 Chariot 的价格远低于 Uber,虽然比公交车贵一点,但可以避免上下班高峰期的拥挤,如果是通勤出行,显然 Chariot 这类有固定路线的专车服务更合适。

为了保证专车司机质量,Chariot 还根据其他公司的前车之鉴,雇佣专业司机、自行审查他们的背景并提醒他们与公交站保持距离。

同样是专车软件,上述这些公司选择了另辟蹊径。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认为,尽管他们关注的只是专车市场里的一个小分支,但他们并不担心这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与 Uber 相比他们能在细分领域获得更忠实,粘度更高的用户,也能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好这些用户。何况 Uber 本身面临的安全或者高峰出行资费太高的问题,刚好是这些公司可以弥补的空隙。

由于用户的出行需求多样,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包揽全部专车市场。但只凭价格优惠抢客户,也不应当成为唯一的竞争途径。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Beats of Bit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