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智慧文旅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周期,这背后不只有疫情影响的推动加速,更在于文旅产业迭代升级、目的地创新变革的趋势使然。
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50个国家或地区建成或在建“一机游”项目(或智慧文旅平台),且数据还呈扩大之势,各项目(平台)体量不同、模式不一,但本质诉求多类同,亦能一窥智慧化、数字化在目的地及文旅业的渗透作用提升。
今年7月16日上线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苏心游”是其中新锐代表之一,其还在不断进化完善中,待明年上半年平台基本建成后,其将文旅资源数字化、文旅工作智能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目标,实现“一机游江苏、一图览文旅、一键管行业”的智慧文旅体系。
细窥其里,“苏心游”平台是一个值得拆解分析的智慧文旅案例,一个旅游强省的政府治理数字化、文旅产业数字化的逻辑、模式与路径,在其中都有显现。
“苏心游”的核心是什么?
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功能定位可凝练为“三个智慧”:智慧服务、智慧监管和智慧分析。落地为具体的产品与服务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核心点:
其一,集发布、查询、预约、订购和推荐等功能于一体的“苏心游”服务,涵盖苏心住、苏心听、苏心赏、苏心购、苏心食等栏目,通过APP、PC端、小程序、公众号等多终端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服务全覆盖,实现“一键打包江苏”。
其二,在智慧监管功能板块开发“啄木鸟”风险管理系统,可及时收集公众对江苏文旅市场质量问题、安全隐患投诉,及时派发处置任务并反馈处置结果,实现行业监管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营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文旅市场环境。
一个重要细节是,这个系统是公众参与线上安全监控的创新设计,其不仅实现了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更在游客、场所、管理部门之间形成了安全监管的闭环,创新了管理面向服务、管理服务相互转化融合的一体化工作新模式。
其三,在智慧分析功能板块实现“个性化”推送,通过利用公众在文旅消费中形成的位置、预订、评价等数据,对消费群体进行精准画像,有针对性地将文旅产品和服务信息快速送达消费者。
这三个核心的落地和延伸,也对几个要素提出了不小要求,最为核心之一是数字化能力,包括大数据的聚合体量、多样化程度、颗粒度,以及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
据了解,该平台目前正归集和持续对接文旅行业基础信息、运营服务效能、产业经济发展等“家底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江苏省内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景区、度假区、酒店、旅行社、民宿等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信息;
二是江苏全省景区、度假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的实时客流、实时视频、实时停车场空余车位等运营服务效能数据;
三是逐步对接江苏省“互联网+政务平台”、江苏省交通、公安、气象、教育等横向部门数据;
四是汇聚多元社会数据,包括中国电信的运营商数据,中国银联的消费数据,携程、同程、途牛等OTA数据等17大类、200多种对文旅行业和游客出行有重要意义的数据。
从未来看,这些数据将江苏文旅行业的数据网不断织密,宏观的行业信息、微观的用户画像都保有较精细的颗粒度,进而使得“苏心游”平台的数据分析决策中心实现了“垂直主题和跨域专题”的纵横分析体系。主要涵盖目的地客情分析、文旅消费分析、线上行为分析、文旅活动分析、舆情口碑分析、新媒体运营分析、适游指数分析、区域影响力分析8大主题分析体系;产业运营监测分析、文旅区域发展分析、文旅产品及受众画像分析、游前游中游后体验分析、夜间经济发展分析等5大专题分析体系。
据了解,这8大类主题分析和5大类专题分析,将不定期形成专题报告,既是江苏文旅发展动态和趋势的前瞻研判的重要依据,也为江苏文旅各类业务工作的开展、文旅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决策参考。
化繁为简,以用户画像为例,“苏心游”有以全省各市、县为对象,对接待的游客进行识别、分析,挖掘省内外游客客源、性别、年龄、住宿、线路等信息,及时掌握各地游客行为偏好,这是目的地客情主题分析;同时,文旅消费分析方面,“苏心游”平台通过数据汇聚挖掘游客消费行为,动态分析游客的整体消费情况、来源地分布情况、“吃住行游购娱”消费行业分布情况等等,在有效了解游客消费偏好的同时,可以动态把握文旅消费贡献度,识别不同消费水平的客源地,从而为市场营销推广提供有效的依据。
此外,在区域发展分析方面,“苏心游”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掌握不同客源地游客更喜欢逛江苏的哪些城市、哪些景区,更喜欢买江苏的哪些商品,更喜欢哪种旅游的形式,以及更喜欢的出行方式等,比如上海的游客更偏爱金鸡湖,而安徽的游客更喜欢夫子庙。这些数据分析结果通报给13个地市和相关文旅企业,为他们对不同客源地采取更精准的营销、产品供给等提供帮助。
这些是典型的通过需求端精准分析来优化供给端,进而形成供需两端正向循环作用的逻辑,在供需两端带来更完善的匹配:更多的产品与服务精准匹配需求,带来更多的消费流量触达转化。
所以对文旅数字化至少可以分两层来看,一是大体量数据的采集、打通与应用,构建文旅数字化、产业互联网的基底;二是推动目的地文旅产品与服务的存量优化、增量做大、质量做优。这将是“苏心游”带给江苏文旅产业升级、目的地创新变革的核心改变之一。
打造文旅生态共同体
如果将“苏心游”平台上述核心三点内容置入到目的地的政府端、企业端和用户端的语境中,会发现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是一个推动政府、企业与用户构成生态共同体的关键角色或重要载体。
从政府端(G端)来看,一方面,文旅产业发展的浪潮势能已明晰可见,加之其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角色被倚重度提升,如何加快推动文旅业发展成为重要命题之一;另一方面,区域内人员更密集流动、文旅产品的更新带来的多样化供给、消费者大众与小众消费需求的交杂,都要求政府在文旅业监管治理数字化乃至整个文旅产业数字化方面,具备更多的能力,这体现在对文旅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形成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推动市场更良性发展,同时将行政资源、产业支持政策、国有资源与其他市场要素的“数字化”整合作用,促进目的地文旅产品新供给,进而与更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实现契合匹配,带来供需两端的良性循环作用;此外,借助智慧文旅平台,搭建目的地营销、品牌IP打造有效载体;比如目前苏心游运营和技术两条腿走路,其中运营核心之一在于本地化非标文旅产品的挖掘、打造、营销、销售转化;
企业端(B端),直观诉求是旅游产品与服务的精准供给转化,这主要取决于自身产品与升级能力、足够客源的持续触达与消费转化。“苏心游”平台能带来什么?一方面,作为对游客和居民服务的线上总入口,其通过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文旅服务,引导和扩大文旅消费,既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流转化,并通过数据孤岛的更多打通,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让企业在产品与服务供给方面,提升精准度、为后续提升优化带来指导;还通过聚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使企业进入一个可能相互作用的协同场域中,推动自身产品与服务串联转化;
用户端(C端),核心诉求也很直接,精准的产品服务需求满足、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安心消费,其中有几个关键词:精准、全面、便利、放心。“苏心游”平台对应的大致路径是:大数据与用户精准画像,更细颗粒度的产品服务与需求对应;文旅“线上超市”,产品与服务供给丰富全面、获取便利;市场有效监管与环境改善,构建安心消费市场。
延伸来说,以上三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作用关系,未来将形成一个目的地的文旅产业闭环。这将体现在:一、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治理、服务水平提升,营造更好的文旅市场环境;二、企业的产品服务供给精准度、优化升级能力提升,推动目的地文旅产品新供给体系、服务体系再造与升级,消费吸引力提升,带来更多消费转化;三、用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消费链条拉长、消费黏性拉高。
“苏心游”三端如此相互作用,将逐步推动江苏文旅产业的升级,未来随着该平台的进一步优化完善与迭代,其对推动江苏文旅全域发展的效能层级也将提高。
文旅产业数字化的宏阔图景
根据既有规划,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将全面建成,实现文旅资源数字化、文旅工作智能化、公共服务精准化目标,成为成为江苏文旅线上总入口,实现“一机游江苏、一图览文旅、一键管行业”的智慧文旅体系。
其背后映衬的是目的地智慧文旅发展的较迫切需求,以及文旅产业数字化进阶的宏阔图景。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消费的距离、场域或场景以及心理,正在重塑文旅消费的路径、业态和模式,比如云旅游、云展览、云直播等,同时推动了“无预约不旅游”的更普及化,进而促进了在线化的覆盖范围和渗透率,人们的在线时长、频次,以及线上用户体量都会增加,倒逼旅游企业加速拥抱互联网、大数据,在营销、销售和产品等方面更加数字化、智慧化,对目的地来说,同样如此。以江苏为例,疫情期间,江苏全省各级文化场馆、景区景点运用新媒体、虚拟现实等载体手段,推出一大批线上赏景、展览、展示、展演、阅读项目,让人们足不出户共享文化大餐和旅游体验。
文旅产业的数字化,将会是数字经济市场的巨大增量之一。文旅业的一个明显特征是非标化,导致产品服务质量的良莠不齐、服务能效比提升需大量成本,以及难以规模化。而数字化带来的可能是海量用户、海量数据加上分析能力,推动文旅产品服务的精准性、创新性和能效比提升。这是不少互联网巨头跨界进入文旅业的缘由之一。
文旅产业数字化的政策红利,也在叠加。
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会议指出,旅游消费潜力巨大,要支持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等服务,打造特色景区数字展览馆,鼓励景区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引导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等举措。
同期,文旅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消费升级,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并在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举措。
近期国家发布的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科技与创新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未来5G网络、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投资落地,预计将进一步加大,数字化技术的基底、载体等都将得以丰富。
市场、政策、技术等多重要素叠加作用,这是文旅产业数字化的想象空间,也是数字经济的变量。具体到“苏心游”等目的地智慧文旅平台来说,它们的可能性在于,将一省或一市目的地数字全域旅游作为重要切入点,基于文旅融合、文旅跨界融合等属性,与其他相关领域产业进行共融互促,构建更长更厚实的产业链,推动更多部门、企业与互联网、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生态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