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O2O:好营销还需好产品

大交通 本文作者:执惠旅游 2015-06-26
对滴滴快的、Uber、嘀嗒这些互联网O2O公司来说。O2O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无论它的模式创新有多么绚烂多姿,但若最终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给予乘客应有的安全感,以及无法与别家的同类模式进行差异化竞争,那么它们的发展也必不能长远。

6月25日,神州专车一组“Beat U,我怕黑专车”的海报瞬间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在这组发布的海报中,众多名人手持的带有“U”字母的警示牌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专车市场主力玩家之一的Uber。网友中有的人赞赏,认为神州直打Uber有安全风险的痛点;也有的人批评,认为其属于恶意攻击竞争对手。

其实对于神州专车的此次营销,不论它得到更多的是舆论的点赞还是差评,它最终都实现了一个目的,出名了。

作为专车市场的后来者,神州专车目前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粉丝数都跟滴滴快的、Uber这些早早起家的竞争对手有不小的差距,因此通过此次类似“傍大款”的营销手法,神州专车起码实现了自己被更多的受众知道的愿望。

不过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却让神州专车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首先据一些媒体报道,一些法律界人士对神州专车海报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涉嫌构成商业诋毁的不正当竞争。

神州专车的这副海报无疑潜藏着一种意思,那就是表明已经让大多数人受益的这些专车、快车、拼车等等都是不合法、不应该存在的模式。在目前的市场上,除了神州专车是用自有车辆来运营外,滴滴快的、Uber、嘀嗒拼车等互联网公司都是聚集社会车辆来运营,并不符合我国现行的出租车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今年初,交通运输部首次表态,肯定了“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再次重申了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但在大多数受众的心里,专车、快车以及拼车的诞生却极大的解决了此前打车难的问题,打破了过去出租车垄断的局面,大大增加了老百姓出行的便利。据笔者身边的一些朋友表示,自从有了专车、快车后,出租车司机的服务都一下变的好起来了。

其实因为自有车辆,神州专车无非是想通过攻击竞争对手软肋来宣扬自己更安全、更合法的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客观来说,安全因素的确是影响专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但Uber们却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价格亲民。目前市场上,诸如快车、拼车等等产品的费用都是非常优惠的,甚至比出租车低了许多,而车型、车况却大大优于出租车,因此凭借其物美价廉的特点赢得了消费者。

而神州专车的车况尽管依然很好,甚至大部分都是新购车辆,但价格却较高。以笔者的亲身体验来看,同一段路程,神州专车的价格几乎是快车、拼车的两、三倍;而且在早晚高峰时段,神州专车还在加价,一段原本50元左右的路程,加价后能涨到70元,尽管用上优惠券能降价一些,但总体来讲,出行成本依然不菲。

因此,如果说神州专车通过这次营销能抢到一些消费者,那应该也是对安全因素较为在意、对价格却不敏感的高收入人群;而一般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普通大众,可能仍然不会轻易选择它。

事实上,不论是哪家公司、哪种车辆形式,最终解决的都应该是老百姓出行便捷、价格实惠的问题,因此公司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做好产品、提高服务的重心上来,让消费者满意,而不是靠一些营销手法来博取媒体的热炒。

如果神州专车通过此次营销打开了知名度,却在后续产品和服务上不能满足更多普通老百姓的需求,那就是赚取了短期眼球却失掉了长远发展的失败策略。

当然,对滴滴快的、Uber、嘀嗒这些互联网O2O公司同样也是如此。O2O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无论它的模式创新有多么绚烂多姿,但若最终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无法及时弥补自己的缺点,给予乘客应有的安全感,以及无法与别家的同类模式进行差异化竞争,那么它们的发展也必不能长远。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网易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