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消费理性化将成“新常态”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陈强远 2021-06-12
“中国式”旅游是掣肘人们追求多样化、高品质、特色化旅游的重要因素。

端午假期将至。多个旅游服务平台的预定数据显示,这个三天假期国内旅游产品、酒店、机票的订单量与价格均有所增长,有媒体据此预判,今年端午出游人数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如何与火爆的“五一”假期旅游情况结合来看,不少专家认为,国民出游消费需求不减反增,旅游业国内大循环呈现良好态势。

关于上半年旅游黄金期的重现,常被解释为“报复性消费”。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疫情限制了人们正常的旅游消费需求,疫情稳定后人们选择释放欲望、疯狂消费。打个比方,旅游需求如流水,疫情对旅游消费的限制如大坝拦水,当大坝开闸泄洪,水流量远超无大坝时的正常排放量,那么超出的水流量就属报复性消费。不过仅仅通过疫情前后两年的旅游消费数据,笔者认为无法有力支撑报复性消费的论断。疫情前国内旅游市场本就处于高速增长区间,如果考虑到这一正常增长值,那么报复性消费对旅游经济的贡献度将会小于目前的估计。因此,虽然旅游市场火热,但我们不能因“报复性消费”而过于乐观。

另一个舆论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旅游爆发性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眼下,端午假期消费者出游意愿相对不很高涨,无法与五一胜景相提并论,就此有人得出结论,认为旅游市场只是暂时性反弹,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被抑制将长期存在。不过笔者认为,对于国内旅游产业不能盲目乐观,但也大可不必过于悲观。

“五一”黄金周的火热,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随着国内疫情趋稳,消费者国内旅游需求实现正常释放,国外旅游需求的回流、春节旅游需求的补偿性消费以及出于对未来疫情不确定的考虑而提前配置旅游计划等,实现了需求的叠加放大。在这个过程中,报复性消费所起到的作用较小。端午节假期旅游热度的些许下滑,也是个别城市疫情防控情况、消费者旅游记忆、旅游需求季节波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正全面进入“常态化”阶段,这也意味着未来国内旅游活动将长期出于的大环境和大背景。未来,国内旅游业发展长期向好的势头没有改变,国内旅游档期、项目和产品的“爆款”与“冷门”仍将兼存。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疫情常态化正倒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方式与模式,国民旅游消费更趋理性化。一大表现是,本地游、城市周边游成热门旅游目的地,从空间地域上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改变旅游资源与旅游需求的空间错配,减缓或避免旅游扎堆现象的出现。其次,消费者选择的旅游类型更多样化,游客利用数字化、预约制等智慧旅游技术自发调节出游计划。

旅游是幸福产业,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当前,“中国式”旅游是掣肘人们追求多样化、高品质、特色化旅游的重要因素。从需求侧来看,疫情防控常态化倒逼下,消费者旅游需求的日趋理性和合理,为破解“中国式”旅游困境提供了助力。而从供给侧来看,破解“中国式”旅游难题,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设计,巩固疫情常态化下旅游消费理性化态势,实现旅游需求的更合理分散,另一方面还需深入推进大众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和红色旅游,提升优质旅游供给,提高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质量。对人们多样化、高品质、特色化旅游需求满足的过程,也是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文来源:光明日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陈强远,原标题:光明时评:国内旅游消费理性化将成“新常态”》。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执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