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 Uber的十条经验,36氪的三个故事,还有万万没想到…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小欧 2015-07-06
36氪联合创始人、网剧爆款《万万没想到》的打造者之一、Uber上海的灵魂人物,还有中欧创业学的教授……这些人聚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他们能否从各自的角度给今天的创业者们以智慧和养分?

1987年出生的36氪联合创始人、网剧爆款《万万没想到》的打造者之一、Uber上海的灵魂人物,还有中欧创业学的教授……这些人聚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他们能否从各自的角度给今天的创业者们以智慧和养分?答案当然是必须的!

王晓峰的“十条”Uber上海总经理

Uber从2013年8月登陆上海,从第一台车上路至今22个月,说十条经验。

❶重塑用户体验,而非颠覆
总有人叫我们的CEO为坏蛋,说他想干死谁,想颠覆谁。其实Uber想做的是重塑用户体验,确切地说是用户出行方面的体验。

❷技术为本
当你打开APP,看到用户抵达时间、平台实现方式、积分定价解决供需方案……所有的内容背后都有各种各样的学者专家的专业和技术支持。

❸像鸟爱惜羽毛一样爱护品牌
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公司,初期求生存,都不太在乎品牌,但对我们来说,从第一辆车上路开始,就知道品牌的重要性。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怎样让人因为爱上这个品牌而使用你的服务,这些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❹社交媒体的力量:1-9-90法则
相信社交媒体的力量,我们信奉1-9-90法则。世界上只有1%的人是意见领袖,9%的人是跟进者,剩下90%是普罗大众。意见领袖开始拥有或使用某一事物,他们身边会有一批人很快购买或帮助宣传,接着大众会开始跟进。

❺10倍法则
人生苦短,我们在选人和做事的时候都会遵从“10倍法则”——如果你做的事没比别人好上10倍,就别做了。如果仅优化5%或10%,为什么要在这上面浪费生命呢?历史不会记住你,客户不会喜欢你。10倍法则,这是团队不断创新的源泉。

❻用精兵
让一个人干十个人甚至一百个人的活儿,这是我们选人的原则。选对的人、爱你的人、合适的人帮助你,一起壮大事业。

❼远离撕逼
王晓峰演讲那天正值神州租车的广告在朋友圈里快速扩散,面对争议,他只在PPT上打出这几个大字,宣示Uber的一贯原则。

❽担起社会责任
粗略估计,上海的车辆一天搭载人次1.3,如果让搭载人次翻倍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上海目前200万辆车只需要100万辆就可以满足出行需求,届时路上的车要少一半,这是件多么爽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所能预见的美好前景。

❾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不大在乎挣多少钱,我们致力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更好的服务上去。

❿……但钱还是蛮重要的,你们懂的

王壮的三个小故事36氪联合创始人

| 坚持 |

我这几年见了几百甚至上千家创业公司,但对于“坚持”这个词,能想到做到的公司并不多,其中就有一家叫J理财。我在2012年认识这家公司的CEO,他当时准备做个一键推送类的应用,拿到7家VC,最后被他选中的那家竟然放了鸽子,错过了时间点,团队只能转型去做另一个关于电视盒子的项目,出于政策原因,电视盒子的项目以失败告终,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接着成立了如今的J理财,经过半年经营,公司每个月流水可达4亿-5亿元,已初具规模。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的创业故事,他的故事,让我感慨颇多。

| 运气 |

创业公司的成长路径有两个类型,刚刚故事里的那种是其一——生存死亡,死而复生,反反复复,最终成功了;另一种路径更为典型——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平平,突然有一天,势头向上了。这个关键的节点,可以说成是运气。

36氪在四年前初创时其实就是一个科技博客,我们将国外关于创业的优质信息带到国内,占尽先机,网站流量迅速增长,公司发展迅猛。2014年4月开始,36氪陆续搭建了融资平台和众筹平台。由于这些年的积累,几乎每一个产品都能迅速占领市场,取得快速发展。这两波运气都被我们踩准了。

成功者大多是勤奋、执著,再加上六成的运气。除了勤奋和执著,其实还需要预测,要对行业有比较深的洞见,能够预测到外部的机遇还有你的运气大概什么时候会到来。当运气到来时,要保证公司还活着,毕竟创业者往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挫折。

| 梦想 |

创业是骨子里的东西,不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阅历丰富而消失,只是有的人为生活所累,把它隐藏了起来,变成一个梦想。

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其实有标准可循。有些人不管他拿多高的薪水,工作多顺心,他还是一次次地压抑不住,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管别人是否认同。这种人是适合创业的,他的精神是适合创业的;还有一种人,虽然心里面想创业,但总觉得有很多东西抛不开,承受不了压力,这一类人,目前来说还不太适合创业。

范钧的“万万没想到”万合天宜联合创始人(叫兽易小星合伙人)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我给团队立下两个规矩:①一定要自给自足,不要指望别人投资;②不要去找投资人,要让他们主动来找。VC的触角非常灵敏,你如果还没有进入他的视野,说明你还没有做得够好,此时的你其实并没有投资价值。

万合天宜从2012年一路走来,每一年都是一个里程碑。

| 2012年•生存 |

公司的目标首先是要活下来,要把自己的品牌树起来。由于很多客户有互联网视频的需求,我们就给他们做定制。做定制的好处在于投入少,回报好,但面临着“被修理”的痛苦。我们在第一年所逝去的青春,都被客户给吃了。好在客户吃了我们的青春,但也回馈给我们经验值和资金,让我们的公司得以维持运营。

| 2013年•内容 |

第二年开始做内容平台,然后就有了《万万没想到》。这部剧制作上仅耗资1.5万元,很多特效是手绘的。公司雇不起演员,就让工作人员来演:保洁小妹出演客户经理,结果她成了明星;配音演员出身的王大锤出演主角,现在成了准一线明星。通过《万万》我们收获了内容平台和丰富的品牌运营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们来说,也真是“万万没想到”。

有了第一部剧的成功,接下来考验你的是“有没有复制能力”。第一个是爆款,第二个也能成?于是我们做了《报告老板》,确切地说是从第五集开始,我们黑了《小时代》引爆了此剧,证明了我们的能力。

| 2014年•平台 |

2014年我们做了更大的布局,开始做平台。有平台才有生命力,一个单纯的内容公司会为项目所累,得迅速把自己品牌化平台化才行。

| 我们的标签 |

如果说要给万合天宜贴几个标签的话,第一个标签“梦想”——来这个公司的人都是怀揣着一个梦想的,要做成一件事,做出牛逼的内容让大家欣赏;

第二个标签“快乐”——我们的目标是为用户、观众、员工、合作伙伴和投资人带来快乐;

第三个标签“责任”——公司对员工有责任,我比我们的员工年长很多,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会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非常欣慰;公司对社会也有责任,我们的作品虽然是掉节操的、有时也会互黑,但我们是宣扬正能量的,就像《万万》里说的,我们宣扬的是屌丝逆袭迎娶白富美的励志故事,而这一点是最关键的。

龚焱谈创新的三种形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助理教授

在过去的60年中,全球商业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局,其实质可以概括为定价权的两次转移:

| 1987年第一次转移 |

本世纪80年代中期(具体年份为1987年)发生了定价权的第一次转移——零售业的定价权从制造商转移到渠道手中。延续了30年的属于制造商的黄金时期就此一去不复返,美国排名前十的零售商市场份额的总和从先前的8%飙升至20%,其背后的驱动关键因素在于“沃尔玛的崛起”。

沃尔玛从一个地区性品牌最终成长为国际知名品牌,在这一过程中,以其为代表的打折型零售商彻底颠覆了原有的零售业态(百货商店),零售市场的格局也从原来的高度分散走向高度集中状态。在定价权的这一次转移中,诞生了很多伟大的公司和伟大的品牌故事,它们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四个字——渠道为王。

| 2003年第二次转移 |

定价权的第二次转移发生在2003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人类历史上买卖双方第一次处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平台,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一个勤奋的买方有可能拥有比卖方更多的信息。中国有句俗话“买的没有卖的精”,但互联网的诞生将这句话的逻辑摧毁了。这样一来,用户便稳稳地接住了从渠道手中转移过来的定价权。

第二次定价权转移发生的时候,价值创新这一概念迅速崛起。传统战略上单纯的技术或研发投入,它跟企业绩效的增长几乎没有相关性;而价值创新,或者说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整合,能够推动企业绩效的持续性成长,这点对于新兴企业尤为重要。价值创新可以帮助这些缺乏技术积累的新兴企业实现弯道超车。

| 价值创新 |

价值创新本质上来说,代表一个公司的核心商业逻辑,其着眼点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同时把价值有效地传递给用户,这是价值创新的第一个关键点。第二个关键点是,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我们如何有效捕获价值。

通过对很多公司发展路径的追踪,我发现,创新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词,也不是一个离散变量,创新是一个连续的变量,是一个不断生长演进的过程。

| 创新三形态 |

创新有不同的形态,形态有低端和高端之分。很多中国企业目前都处在低端的创新形态,这种形态我把它定义为“移植型创新”,通俗地讲就是“山寨”。移植创新在某种前提下可以弥补原创能力的不足,甚至可以造就伟大的企业。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始于移植,也止步于移植。

在山寨之上的创新形态叫“整合创新”,即把不同的创新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创新形态。可以说,很大一部分中国企业现在仍处于移植创新和整合创新这两种形态。

创新的高端形态,所谓的“原创”是在第三阶段——跃变式创新。在整合创新的基础上不停迭代,就能够实现真正原创式创新。

| 关于创新的三点启示 |

启示1.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对新模式和新技术保持高度敏感度,这是成功的移植创新最基本的前提,如果没有敏感度,移植创新无从谈起。

启示2.每个创业者/创业团队都面临三重选择。

战略路径的选择——做探路者还是移植者,是开疆辟土还是执行放大。

拓展模式的选择——是“一统天下”还是用孵化的方式来拓展当地运营团队的积极性。

市场切入点的选择——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是主流市场还是边缘市场。
这三个选择会为创业带来不同的机会,最终让创业者走上不同的路径。

启示3.关于整合创新有两条基本思路:一个是跨地区整合,把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的创新元素整合;二是跨行业整合,即跨界和嫁接。

(以上内容整理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ELLEMEN联合主办的首届DREAM MAKE创想家盛典上嘉宾的现场演讲)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