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融资20亿美元 意在将Uber挤出中国?

大交通 本文作者:简静 2015-07-11
随着Uber越发重视中国市场,并且加码融资的时候,滴滴快的必须更快的行动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为了更从容的进行业务的布局和更新,必须甩掉Uber。

7月8日,滴滴快的公司宣布又完成了20亿美元的融资,新的投资方包括资本国际私募基金(CapitalInternationalPrivateEquityFund)、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等多家全球知名投资者,而阿里巴巴、腾讯、淡马锡、高都资本(CoatueManagement)等现有股东也都追加了投资。

此轮融资完成后,滴滴快的将拥有超过3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而在此之前,滴滴打车已进行了四轮融资共计8.81亿美元;快的打车也进行了天使轮和后续四轮的融资,共计7.8亿美元;滴滴快的合并后,也曾于今年5月进行过一次融资,微博投资1.42亿美元。

不差钱,加上此轮的20亿美元,滴滴快的总计融资37.4亿美元。随着滴滴快的最新融资完成,媒体也纷纷解读超过35亿美元的储备将会如何部署。

滴滴快的总裁柳青给出了充满官方口吻的答案,她对媒体说:“这个资本投入不是说在补贴上的投入,而是在技术上的投入,产品上的投入,大数据的投入,以及市场方面的投入。”

无独有偶,滴滴快的最大的竞争对手Uber也传出将进行10亿美元融资。近期,Uber的创始人兼CEO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还专程来到中国,并且接受了财新专访,他表示自己过去的半年间至少有50天呆在中国,还宣称将成立一家真正的中国公司。可见中国市场在卡兰尼克眼中的重要性,毕竟,Uber在全球服务出行数最多的十个城市里,中国就占了四个。

中国的市场容量和潜力不容小觑,Uber当然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但是,本土公司滴滴快的怎么会轻易将蛋糕拱手相让?然而Uber恐怕并不是轻易能够击退的对手。

年初,“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的滴滴快的合并,首要原因是减少两家公司的内耗和恶性竞争,但为了防止Uber在中国扩张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滴滴打车的投资方DST创始人Yuri就曾告诫滴滴打车CEO程维:“必须和快的合并才能生存,否则会被Uber杀死。”

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在中国占据了近80%的专车市场份额,但是Uber在中国也越来越“接地气”——用中国式的营销方式补贴司机乘客,在滴滴快的背后紧追不舍。

此外,出租车公司的抗议、各地交通监管部门对于专车、快车时松时紧的监管力度,也令滴滴快的的发展非常被动,尽快找到专车、快车的替代品,避开私家车参与运营这个雷区就显得格外迫切,顺风车的推出、出租车合乘业务的内测便应运而生。

但是一方面要加速新业务的推广,一方面还要防止Uber趁机抢占市场,否则新阵地还未攻下,旧地盘还有丢掉的可能。尽管Uber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约为10%,但谁也不会轻视这个对手。

所以,随着Uber越发重视中国市场,并且加码融资的时候,滴滴快的必须更快的行动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为了更从容的进行业务的布局和更新,必须甩掉Uber。

由此看来,柳青手里沉甸甸的35亿美金首要任务恐怕要加码占领市场和用户,将Uber甩开甚至挤出中国。

最新数据显示,滴滴快的此轮融资后估值将达到150亿美元,Uber的估值已达到500亿美元。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