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从不受待见到“共享帝国”

大住宿 本文作者:陈一佳 2015-07-12
经过7年的发展,Airbnb早在2014已估值百亿美元,并引领者美国“分享经济”的创新浪潮,被视为创业公司的典范。和其它成功的公司一样,现在Airbnb令人眼馋的美好前景背后,是创业之初不为人知的心酸,经受挫折之后不断的学习和突破。

Airbnb:创业的核心在于创造 

所谓“创业”,核心就在于创造,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造”这一创业的核心精神,在Airbnb三个创始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他们自己是从一无所有的“流氓无产者”,靠奋斗变身为10亿美元身价的科技新贵,领导这个全球估值排名第三的创新企业;其次,他们的Airbnb,开拓的是人们原本没有,或者说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制造了这样一种需求;最后,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之前不存在的,在他们的手中慢慢诞生并且变得成熟。

三个穷光蛋:Airbnb一开始也不受投资人待见 

内特最早因为在Craiglist上找房子,和创业伙伴乔成为室友,布赖恩则是乔的同学。三个年轻人互相欣赏,很快就打成一片。后来,内特因为跳槽而搬出去。没想到房租却突然上涨了25%,乔和布赖恩这两个穷小伙儿就开始为了交房租动脑筋。内特说,那时刚好有个国际设计大会在旧金山举行,他们发现所有的酒店都被订满了,于是就想把空余的卧室出租给需要落脚地的设计师。这一次,他们赚了1000多美元。几个小伙儿觉得,肯定有其他的机会也可以这样做,于是开始设计一个网站。

说到当年招募用户难,主要是很难说服人们拿自己的房子出来出租,确实,Airbnb最不同于很多创新企业的一点是,它并不是某种现有产品的改良,因为不存在现成的市场。而为这样一种新的服务拓展市场时,需要改变的就是人们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了,但要让人们认为这是一种需求,也需要时间和技巧。

当年的Airbnb不光不受用户“待见”,内特他们当年在投资人那里也接二连三地碰壁,这种草根一族中更有生命力的想法,未必是那些属于社会上层的投资人能马上理解的,因而寻找投资的道路困难重重。三个人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加入了被《纽约时报》誉为“硅谷的创新企业制造机”的企业加速器Y Combinator。内特说从Y Combinator的创始人之一保罗·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模小不是问题,“他说,虽然你们想建立的是网络公司,但开始不成规模并不是问题。换句话说,创建公司之初,首要的是挽起袖子自己做,成功形成模式后,规模自然会增长。”此外,保罗还建议他们去会见自己的用户。

于是,三个人受到这句话的启发,开始把关注点集中在单个市场。内特、布赖恩和乔来到纽约后,开始和仅有的两三个房东打电话,并上门给他们的房子拍照。在和这几个房东建立联系后,还邀请他们去喝一杯,建议他们更好地在Airbnb上展现自己的房子,并和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内特说:“见过这几个房东后,很快我们在纽约有20到30间出租房,它们都有漂亮的照片、合适的价位、很详尽的描述。有了这些以后,想来纽约旅游的人,如果觉得纽约的房子非常贵,就会通过我们的网站找到这些房子,并在网站上预订。这些房东开始挣钱,他们会和朋友说,我靠出租挣钱了。他们的朋友也会注册为房主,以网站上出租房展示的高标准来打造自己的网页。同一时间,游客来到纽约,通过Airbnb获得很好的旅游经历,回到家后,这些来自巴黎、柏林、北京等地的游客也会成为房主,并劝说他们的朋友成为房主。从2009年初开始,我们的房主在全世界呈几何级增长。”用户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

Airbnb:房东和房客共同的“旅行”




在Airbnb上在找房子的过程中,第一个感受是它其实并不便宜,或者说和周围中档酒店相比,并没有价格上的明显优势。第二个感受就是没有像订酒店那样直截了当。一般酒店还是有大概的标准划分的,至少会在商务、家庭、年轻化等方面做一些风格区分。但是在Airbnb上,就很容易挑花眼了,这里的房源大部分是民宅,各种风格都有。要花很多时间去看照片,看以前房客的留言。虽然比直接订酒店花了更多的时间和心思,但是这个过程很让人享受。很多房东贴出的照片都赏心悦目,而且装潢不同于酒店式比较程式化的设计。另外,在这些照片里面,你会看到那个城市的片段,同时这些房东也让你开始走近当地的居民。Airbnb创始人之一内森·布林克兹克说:“Airbnb上都是私人的住所,所以旅游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当地人的生活”。而“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应该就是其中的核心所在。而体验,大概也是Airbnb为人们真正增加的价值。

打开家门,迎接陌生人,不是一个小决定。一个房东说在Airbnb出租房屋不仅给他带来了收入,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Airbnb的理念其实就好像是反向旅行,我之所以喜欢旅行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在旅途中去结识不同的人,在Airbnb,我作为房东,人们来找我,我给房客们提供服务,我可以像在旅途中一样去结识不同的人,通过他们去获得旅行的体验。”

分享时代的基石:信任 

在Airbnb上找房子设立账户时,需要脸谱网账号做认证,同时在每个房东的名字下面会出现“Verified ID”(已核实身份)这样的字眼。而对于身份的核实,Airbnb有着两层要求,一层是生活中我们常用的身份证明,比如身份证或者护照;另外一层就是所谓的网络身份证明,比如你的脸谱网或者领英等账号。而且你提供的这些账号也会交到专门的外包公司Jumio手上进行分析,如果你的社交媒体账号,出现朋友少于100个的情况,还有可能被拒。这么严格的要求,是为了确保身份的真实性,而不是僵尸账号。有了这两次身份证明后,他们还会要求提供电话和电邮,才算完成了身份的完整核实。如此复杂的过程和高要求的认证体制,成为Airbnb在用户心中建立信任的基石。而这种信任,也成为Airbnb能够快速在全球让几十万用户敞开自家大门的法宝。

Airbnb在2013年推出身份认证系统,当时一度在用户当中引起了争议。一些用户认为Airbnb这样的行为是自绝后路,因为实名制的身份证明机制会侵犯个人的隐私权。面对各种质疑,Airbnb的另一个创始人布赖恩说:“我们这样做主要不是为了今天的社区,而是为了建立明天的社区。”后来负面声音慢慢淡去,也许Airbnb在当时确实丢失了一些生意,但是并没有阻止更多的人加入,而Airbnb在此之后更加快速地增长也许就是最好的证明。显然,信任机制的建立符合更多人的利益。

Airbnb曾经经历过两次信任危机。一次是房客连续两个晚上因为忘记到ATM机取钱而没法交房费;2011年,一个女房东说通过Airbnb租住自己房子的房客,洗劫了自己的住处,这批房客劫走了她的贵重物品。她质疑Airbnb只有到付款后才向房东开放房客信息的政策是不合理的,房东的安全完全没有办法保障;甚至在2012年,更有一个21岁的应召女郎把Airbnb变成了自己的临时妓院,这位应召女郎说,对于“客人”而言,租用Airbnb的公寓比上酒店开房更省钱。

随着这一系列负面案例的爆发,如何规范房客的行为这一难题一下子摆在了Airbnb的创业团队面前。如果没有任何的应对措施,随着用户的增长,房客背景越来越混杂,类似案件发生的概率一定还会提高,这会从根本上打击Airbnb的形象,并影响公司更长远的发展。因此Airbnb的团队在2013年推出了这个复杂的身份认证系统。与此同时,还推出了对房东最高达100万美元的担保金,希望扫除大家敞开家门的后顾之忧。在此之后,也确实没有再爆出类似的恶性事件。

而建立信任的问题也在Airbnb企业管理的理念上有所体现。Airbnb曾经被爆料雇用人在Craiglist(克雷格名单)开设假账户,去劝说那些在上面出租房子的人到Airbnb上出租自己的屋子,虽然布赖恩曾公开表示那不是公司的行为,而是雇用的临时工自己所为,但还是让很多人对企业文化产生过疑问。而Airbnb这两年也花了很多心思在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改进上,布赖恩去年在自己的一个博客当中就写道,为他们投资1.5亿美元的彼得·蒂尔给他们的忠告竟然是“别把企业文化搞砸了”。他认为Airbnb的核心精神应该是建立和维护好企业文化,让所有员工都能共享同样的激情,用同样的方式去工作,这比盈利增长等等还要重要。只有这样,员工之间才会用互相间最牢固的“信任”去工作,并把这种信任传达给用户和合作方。

分享时代:给普通人新希望的时代 

有人说过,网络时代对人们意识的最大改变就是“分享”这个概念,最早,人们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照片,以及话题和观点,人们开始接受一个更加开放的生活状态。在这个基础之上,下一个阶段可能就是分享我们所用的物质资源,比如像Airbnb这样,分享我们的房子。这改变的将是资源的分配以及使用,也更具有社交性。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社交网络身份对于Airbnb为何如此重要了,因为这是他们平台社交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特告诉我,他们在创建Airbnb的时候还没有“分享经济”这一概念,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公司竟然成为这个概念的代名词之一。“分享经济”很酷的地方在于,我拿Airbnb举个例子,只要你有个家,你会招待客人,你就可以参与,并从分享经济中获得回报。

Airbnb在全球分享的住所数量已经远超洲际酒店和希尔顿酒店的房间总和,同时Airbnb的估值也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酒店眼馋。纽约大学的教授阿伦·桑达拉拉吉(Arun Sundararajan)认为,这种模式更可能在未来成为房产市场很主流的做法。

不只是Airbnb,整个世界都开始接受“分享经济”从各方面带来的改变,同时也爆发出一系列这一方向的创新企业。据Altimeter Group(奥特米特集团)的一份报告,目前,这股“分享经济”的浪潮已经催生了超过200家新企业,涉及的领域丰富多彩。而人们接受的程度也变得越来越广。有了更多分享平台,人们点对点的供需信息就会变得更加透明,资源可以更好地根据这些信息而被配置。

点评机制:分享时代的质控法宝 

当然,拥有那么多客房,Airbnb不可能像传统酒店那样,对每一个房间进行严苛的检验,而他们平台上的评语机制就成了保证质量最重要的一层壁垒,内特介绍说:“旅行结束后,房主和房客彼此互留评价,双方都在通过评语积累声誉。当你在搜索住所的时候,会发现房主有很多评语。这些都是以前住客通过我们的系统留下的,相当于第三方的认证。”

和酒店业相比,Airbnb最大的区别是,Airbnb建立的,是一个让大众民主使用、民主维护的平台和机制。除此之外,在营利模式上,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酒店业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需要拥有地产、建筑,并进行装修和宣传。而另一方面,Airbnb的成本则相对较低,更多是把钱花在了平台的维护、客服以及宣传上,而收入则是从房东和房客两边进行双向收费。对于房客,Airbnb根据房费收取6%到12%的服务费;对于房东,则收取3%的手续费。因此,清晰的营利模式也是Airbnb吸引投资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天生创业家:身价10亿美元,仍骑自行车上下班 

Airbnb的办公环境漂亮是出了名的,曾经还多次和谷歌、脸谱网的办公楼一起被列为全球最酷的工作场所。公司一楼大厅的后面是一个大天井,天井里有桌椅,空中悬着塑料泡沫做的一大朵云,还有一整面墙被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占满了,自然中不失现代感,还多了几分办公的乐趣。Airbnb还对宠物大开方便之门。有一名员工说在这儿不但能带狗上班,还能带狗开会。Airbnb在着装上也给了员工完全的自由,我们在那里看到有的员工穿着睡衣,有的抱着大熊。每个员工的喜好、个性和自由意志都可以在这个公司里充分展现。

Airbnb在2014年4月融资时,估值就已经达到100亿美元,而内特和他的创始人伙伴也因此跻身10亿美元身价俱乐部。和内特说到他现在被标上的这个巨额标签时,内特还有点不好意思,他说:“我还没有时间去想这个问题,因为每天都很忙,我也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还是一样骑自行车上下班。”

Airbnb:首战中国遭遇水土不服 

同时Airbnb也把目光放到了中国,但是进入中国市场却发现反而竞争不过从2011年才建立的,如蚂蚁短租、小猪短租等本土企业。一方面,中国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和美国人有所不同,这使得Airbnb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来增加客户群安全度这一招,在中国不太管用;另一方面就是文化上,中国的用户群还不能马上接受这种共享模式。当然,Airbnb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首先把关注点放在了越来越多走出国门的中国旅客身上,在中国以外地区拥有大量出租房源的Airbnb,在这方面也更容易显示出优势。谈到中国的旅游市场,内特说:“中国的国际旅游消费排名世界第一。未来(这个数字)只会变得更多,所以我们在努力推广我们的服务。”

谈到未来的发展,内特说希望把Airbnb变成一个全方位为大家提供旅行服务的公司,而不只是局限在住宿上。对于Airbnb的有些新尝试,行业内褒贬不一。但Airbnb不会停止新的尝试。像内特自己说的那样,“成功其实就是坚持,如果你从不放弃,你也就不会失败。我觉得以前做过的所有事情,不管是否成功,都让我更加聪明”。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