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投资人眼中的杀手气质与传教士能力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刘芹 2015-07-16
中欧校友、晨兴创投合伙人刘芹是近两年来最为耀眼的投资人。他成功投资过小米、迅雷、YY等公司,刘芹围绕他在创投行业的经验,将他对创业者的认知分享给大家。

杀手风格or传教士风格

创业者通常可见两种风格,杀手风格和传教士风格。亲力亲为的杀手型创业者最受青睐。他们有能力解决公司业务发展中的短板,就跟打仗一样,他要拿下这个山头,就要有在百万军中取下将领首级的能力。公司的发展是哪有短板补哪里,他得不停地变,缺什么都能自己顶上,也许不一定能做得最好,但是他要有从0到1解决短板的能力。他们根据企业需要,更多扮演救火员的角色,他们自己定义和规划正确的事情,做什么,怎么做。

传教士风格的创业者是布道者,有很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在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时,创业者要从救火员转换为组织者,快速建立团队,把细节梳理成体系。传教士传教一定是你不信他的时候他来传。所以他身边聚集一群什么样的人,基本就能衡量他的理念。如果他下面的人,每个都很有想法,那一定是他的想法比其他人都大。能把其他人震住,他就能取得1+1大于2的成功。

很少有人能把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气质结合起来,很多人有良好的背景,但无杀手气质。领导力方面软性的东西,是最难理解和把握的。我们通常花费一半的时间去了解创业者的业务和想法,用另一半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如何做出一些关键性的选择,比如择偶、择校等。

为什么更喜欢年轻创业者?

领导者的弹性和学习能力,在互联网创新行业非常重要。特别有经验的人,容易没弹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相对喜欢年轻人。年轻创业者要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年龄大些的创业者,要求领导力非常强大。

当下的商学院应该多下注在年轻人身上,他们是未来中国的企业家。要给有潜力的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下三个原因的叠加,给了中国企业家前所未有的机会:

中国的第二次全球化,互联网带来了深度,使国际输出成为可能

1.科技创新有了技术上的支持

2.本地企业家的觉醒

3.连续失败3次,通常有系统性缺陷

企业创始人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真正的领导者,对所供职公司的战略和商业模型的理解,对每段工作的总结都很敏感,有思考,有提炼,有深度。学习能力是一种内化的能力,在方方面面都会有体现。

多次创业者,每次在不同行业都没有成功案例的情况,要看他是否能够很好地总结每次失败,但要记得成功和失败是相对的。还要看他怎么分析为什么失败,怎么失败的,对失败的剖析是否深刻,是否有系统性缺陷,还只是运气不好。如果善于总结,及时总结,下一次成功的概率会提高。第一次创业就成功的人,第二次创业失败的几率会更高;经过两次创业失败的人,第三次创业成功的概率会高10倍;但连续经过3次创业不成功的人,通常该创业者会有系统性缺陷。

创业有五万分之一的成功概率

所有趋势性的大机遇都和时机有关。十年前,小米的雷军一直在思考和捕捉机遇。有一天晚上,他和我打了12小时的电话,我们很快达成了做小米的决定。无从得知思考这个机遇他花了多长时间,我想我和他之前合作的过程,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思考的形式。他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足够大。

创业者出发时都精挑细选想把握一个足够大的机遇,但必须随时审视,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行业规模是否还足够大,如果不是,还值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在里面。

所谓市场机遇就是时机。所有趋势性的大机遇都和时机有关,不可太早,不可太晚,捕捉正确的时机真的极其关键。

我们做早期投资,花了很多脑细胞去思考和预判大潮,往往都是提前布局,抽象点说就是提前半步。2009-2010年,雷军开始思考智能手机这件事,当时他一定是少数派,因为他有提前于整个市场的先知先觉。所谓眼界,就是你比别人提前捕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在创业的第一天就要思考竞争壁垒

你要深入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今天在中国做投资非常难,几乎每个细分的创业领域都是红海。该怎么办?在创业的第一天你就需要思考竞争壁垒,思考如何把自己所处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转化为蓝海。

小公司刚出道时都会受到质疑,创业者每次融资的时候都在讲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可能有一些合理性,挖掘和整理出来就是你的竞争壁垒。对平台级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就是网络效应、生态系统。其实不管你从事什么业务,反映到最朴素的原理里,就是用户对你忠诚,不断回来找你。

找你所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

你对于战略想得越透,你对所需人才的描述就越清晰。找人这件事,其实非常考验你对创业方向的思考深度。找人一定不容易。我时刻提醒我们基金投资的创业者们,你对找人的重视程度充分反映在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这体现了你对品质的要求。

你要尽可能找到你所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我有一个定语——你所能找到的。我非常欣赏今天互联网的一个特质——精益创业。精益创业有个特征:你找的人都是自驱动的人。最好的管理是不用管理,因为他比你还有激情要让这件事成功。小公司不要找需要被管理的人,要找有自驱动力的,他被你的视觉所感化,自愿加入。

在这件事上,我和一些创业者有不同观点。我不是反对培养人,只是觉得小公司从头开始培养人是不是太奢侈了,是不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去寻找足够优秀的人上?如果你自信找来的个个都是特种部队,其实不需要太多员工。人一多,效率就低,事情就复杂,人少反而容易突破。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