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核心提示] 如果说 OTA 是对传统旅游社的叛逆,那么阿里去啊要做的,则是对 OTA 的叛逆,如何根据人来设计旅游商品,让旅游商品变得不一样,可以听听去啊的逻辑。
当人们的出行需求从单纯的定机票,定酒店转变到高端定制,目的地规划之后,在线旅游的产品也从单纯解决信息不对称,售卖产品,变成以人为主心,开始围绕着人的需求进行组合和重构。
阿里旅行去啊的战略副总裁周正出现在极客公园的产业叛逆论坛上,与其他演讲嘉宾讲述的颠覆线下的模式所不同的是,他所要表达的,是对线上既有模式的叛逆,这种叛逆,更像是用户本身的一种回归。
提到在线旅游,我们脑海里想到的是携程,艺龙,去哪儿等传统的 OTA 平台,相比之下,依托于阿里巴巴,去啊选择做一个在线服务平台,不提供自营业务,通过淘系带来亿万用户的流量,吸引商家在平台上进行售卖。以迪斯尼门票这个售卖业务为例,去年在阿里旅行平台售卖了超过180万张香港迪士尼门票,占总体内地赴港迪士尼人数的60%以上。
在整个过程中,去啊利用阿里巴巴独特的平台资源,提供一些特色的项目,包括未来酒店和在线签证。
依托于平台的创新
首先是未来酒店,3月30日,阿里旅行·去啊正式发布「未来酒店」战略,根据用户的信用值提供相应的服务,信用分为 600 分的就可以去酒店可以订前台,比如平台会跟跟橘子酒店谈合作,在平台下了单之后,信用高的用户,可以直接入住,跟后台打通。
去啊跟后台打通的方式是入股石基公司,去年9月份,阿里巴巴集团斥资28.1亿人民币入股了这家从事酒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销售的公司。
去啊把酒店前台 PMS(酒店管理系统)跟平台打通,解决了酒店用户在前台花时间比较多的痛点。信用良好的用户在阿里旅行信用住酒店入住,不用付押金,急速退房。
另外,在机票方面,周正介绍,在线旅游以前更多的是解决效率问题,第一代 OTA 解决的是在线化,以前能够七小时上班,它变成 7 乘 24 小时上班,用在线化提高效率。而现在要做的是供需重构,重新把握用户的消费需求。
比如用户一年去几次北京、上海,平台会将这些需求汇集起来,根据用户的需求跟航空公司谈合作,开发一个周六周日家庭出游的新产品,将供给和需求进行新的匹配。航空公司也可以平台上精准的用户系统进行营销,将机票的出行信息发到消费者那里。
另外是签证,利用社保、阿里大数据、网商银行的数据,阿里现在已经成功实现在线签证的有新加坡和卢森堡两个国家,当用户的芝麻信用分达到规定以后就可以免提交银行流水、工作证明、房产证明和汽车证明,把办签证的过程简化了很多。
除此之外,跟去啊接触的还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澳洲、新西兰等国家,以后在线签证馆里,可以不用再填那么多资料,平台把资料统一使用。把用户的信用充分利用起来。
新旅游时代:根据人来设计商品
不同寻常的做法基于阿里旅行对新旅游时代的理解,在周正看来,旅游的 IT 时代是以旅游产品为中心,商家生产产品通过互联网和线下门店把它销售出去,通过分销渠道,提高效率,携程在线 7 乘 24 小时来做,更多是把效率提高了。这些网站走的流程是从商品到人,把好的商品推到人去。
而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旅游产品则是以用户为中心,掌握用户的数据,在对用户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对供需而不是效率进行重构。
从人到商品,之前是 B2C,现在是 C2B,人有什么需求,根据人来设计商品,而不是有了商品再进行推销,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其次,是基于用户在旅游时期的痛点,以前旅游更多的是一个雏形,一个酒店的控制,一个环节的流程怎么更顺,而现在,目的地的体验已经成为旅游最大的痛点。阿里旅游把目的地体验当成重点。
去啊在其中会做到几个对接:一个是目的地人群,通过目的地的维度把人群圈出来,看哪些人对这个目的地感兴趣,把目的地的资源圈出来。另一个则是对接商品和独立交易体系,比如支付宝,把它连接起来。还有旅游当中的购物,购物不仅仅是旅游问题,尤其是海外购物。这些对接都让用户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