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易观报告看O2O三家团购下半场揭幕战

本文作者:IssacTsui 2015-07-20
据易观国际报告,作者从数据、竞争态势和营销角度,对美团、大众点评和糯米的团购发展态势进行一番对比分析。

前日深夜,有几个圈内的朋友问小西说,你对易观刚推出来的报告怎么看?我答一声靠,大半夜的我能怎么看,还不是赶紧爬起来掌灯看。不过认真一看,发现几个问题还是蛮有意思的。下面分三点来分解。

第一点,易观报告的一些核心数据很“突兀”,跟之前行业公认的数据差距很大,不符合行内人士的认知共识。

易观的这个报告叫《中国生活服务O2O市场专题研究报告》。从时效性来看,这个报告其实是不合格的,因为热点时段早就过了(半年数据会稍稍滞后,但推后半个多月还是不能忍受)。

其次,遭到很多小伙伴吐槽的是,报告中的数据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大家公认的市场份额是,美团占比62%,点评占比20%、糯米占比15%。但在该报告中,占据市场第一的美团,其市占被计算为51.9%,而此前市场份额略超20%的大众点评,却激增至29.5%。

我想,对于这个数据,除了大众点评一家比较得意之外,美团、糯米都不会高兴(所以有些朋友在猜测这是某公司的定制报告,在此小西不予置评)。

因为在此之前,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媒体、乃至美团、百度糯米两家公司的高层在市场格局的认知表述上是差不多一致的。这个报告一出,误差太大,美团不高兴被少算了、低估了,百度糯米也不高兴,因为点评市占一下高了不少,如果为真,那这将大大增加其下半年赶超点评的难度。

事实上,经营数据一直算是一个敏感问题。在美团、点评和糯米这三家企业中,在数据方面最透明的是美团。此前,美团一直在不断公布它的月度、半年度和年度数据,这绝对是业界良心。像点评基本不怎么公布实际数据,提的比较多的是期望目标。

印象中有一次,点评高管说他的GMV“接近”百亿,那到底有多接近,大家都不得而知。对于百度糯米,可能由于前一段忙于整合,数据也不多,但据小西的线报称,最近一段时间糯米的增长是有目共睹的。

简单说,小西综合圈内朋友的看法,大家对易观报告的几个核心数据是基本不认可的。

第二点,与报告相反,从竞争态势来看,目前O2O三雄中老二大众点评的地位其实已经岌岌可危。年中之前,美团和点评、糯米,已经形成一个“123”的竞争序列。

但最近一月中,风云突变。百度内部整合完毕,抛出200亿力顶糯米,明确宣称年内就能干翻点评;美团则又是融资传言,又是拆分事业部。老三、老大出招势大力沉,而老二点评则没有对应的战略性动作出现,让业内很多人感觉点评居中左支右绌,非常被动。

过去一月内给人惊艳最多的是百度糯米。简单说就是,老板愿意砸钱了,团队思路理清了。从老板李彦宏、到战略副总金宇,再到总经理曾良,你从各种表述中能够感受到现在的百度糯米的确发生了不少变化。

从大战略上,百度糯米先是抛出一个200亿的话题,一下抢过了业界讨论的焦点。这是公司战略和营销的双赢。在阶段性目标(或者说成果)上,曾良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当下市场中,美团占60%左右的市场份额,“点评下降很快,降到25%不到,而我们涨了5个百分点以上,超过了15%”,并借机抛出了年内赶超点评的阶段性目标。然后在具体举措上,百度糯米很快宣布上线旅游频道,去哪儿网资源全面接入。这几个动作,从战略到战术,都是实实在在的推进,让人印象深刻。

再看美团,坐拥60%的市占,美团在近期可谓虚实并举。虚的是融资传言,不管融资是几亿,也不管从哪里传出来了的,这都说明了资本、业界对美团的高认可度。

前几天,王兴开了一次很简朴的发布会,关于融资没说啥,但秀出了一组很靓丽的运营数据,同时就事业部分拆进行了解读。这延续了美团高透明度的做法。

最后看点评,不得不说,最近一个时期的动作都颇为被动。首先从时机上,对年中这个关键时段重视不够,当美团、糯米快速出手的时候,点评不是慢了一拍,是慢了两拍(考虑一下他原有的站位),这是被动之一。没有预置一个像样的战略动作来做下半年的KICKOFF,应该是最大的问题。

其二,如果像有分析所称(即点评与这次易观报告有深度合作)的话,其实这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大家都是知道数据很敏感,没有很好底层数据背书的数据报告是很容易被找出毛病来的。现在看来,这个报告的确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

第三点,从营销角度来说,如果把美团、百度糯米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放在一起看,你能看到一家在战略、营销等各层面具备高度协作执行力的公司的正常体现。相形之下,大众点评在战略被动的连带作用下,营销层面也是颇为被动。

分析美团、百度糯米近期的动作,明显可以看出来不是为了PR而PR,而是典型的战略先行、营销跟上。营销部门感觉有料好传播,而业务部门也会觉得营销效果很不错。

这种效果反推回去,反映出的是一种相对高段位的营销玩法,即:市场部门与业务部门保持高频度的沟通互动,在一些关键的营销时段、战略方向上留出足够的提前量进行讨论。这样当时机成熟,业务部门会感觉市场营销很得力,而市场部门也会感觉比较主动,事半功倍。

反之,大众点评的表现则集中体现了营销的另一种段位,他可能花费了不少心思和成本,却无法带来足够的“战略性效果”。由此反推,在其内部,市场部门估计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存在不少问题。

他们无法将营销规划“预置”相应的战略性动作中,这导致市场部门做出的营销动作很多都是本部门闭门造车的产物,缺乏最亟需的“战略硬货”。没有硬货,总是就那些虚头巴脑的数据、逻辑说来说去,效果都不堪大用。

但话说回来,有时候营销上出现这种情况也怨不得市场部门。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无论业务数据、还是战略动作,都需要积累、酝酿、规划。这些东西,不是市场部门要有就有的,市场部要想办法驱动业务部门去做,但更关键的是公司高层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前瞻性和节奏感。

最后说点八卦,前一段尹生采访张涛时,张涛表示对点评的PR和营销感觉“非常满意”。对此,小西也是持保留意见的,因为即便公司的PR再好,作为公司老大也是不能公开夸的。

你看马云什么时候夸过阿里的公关?!不但不能夸,你在公开场合还是谦虚一些,要说自己做得很不够才行。因为那说明自己把时间花在内功上了,而非外面这些事上。这就是格局啊。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IssacTsu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