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最近两日关于Homejoy倒闭的消息引发了许多人对O2O的反思,甚至有人质疑O2O是伪命题。相信最初说O2O是伪命题的人正拍手称快。反思是应该的,毕竟有一些企业关门了,这当中必然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但彻底质疑O2O就有点哗众取宠了。
我很想知道这些质疑O2O的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好吧,权且让我猜一猜。
第一种人:不懂O2O的仇视者。这类人看着市面上O2O企业一家挨着一家的融资,眼红,就跟着也做了所谓的O2O项目或O2O转型,在线上开个商城或者开发了一个APP,花了大把的钱招了技术和运营,花了大把的钱做了推广,结果发现没卵用,于是就怒发冲冠,叫嚣O2O是伪命题。这当中有一部分是传统行业从业者,他们的生意被电商冲击的七零八落,但又无力回天,看到一部分O2O企业倒闭了,跳起脚来跟过年一样欢快,唯恐所有的O2O企业不倒闭。
第二种人:哗众取宠,甘做一只鹤群中的鸡(鸡立鹤群)。这类人带着营销的目的,不管是营销自己还是营销产品,核心就是为了吸引人注意。看着O2O的文章很吸睛,看着一些人靠着写O2O迅速上升,急了,眼睛冒绿光了,于是也加入了赞歌的行伍中,同样如第一种人,没卵用,于是就标新立异,搞一些不成熟的项目和必然失败的企业论证O2O是伪命题,结果还真的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这更加坚定了他唱衰O2O的决心,并一发不可收拾。
O2O是什么,已经没有必要去讨论概念了。总之它不是商业模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运营模板,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运营途径”,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为实现某一商业目的而运用互联网所组成的战略战术”。但它的最终目的不会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品质,改善用户体验。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反驳了:O2O哪里降低了成本,尽看到烧钱补贴的。这是因为当下O2O的生态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O2O的生活方式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接受。教育市场是需要付出昂贵代价的。就比如滴滴快的,投入十几个亿教育市场,如果有一天,当人们出行首选打车软件时,就没有必要再付出成本补贴了,或许到那一天,滴滴快的们推出了五花八门的广告,你还舍不得卸载。
而如今,智能手机已然成为每个人的标配,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已经置身于O2O的大环境中:烈日炎炎下我们学会了用叫车软件;形形色色的餐厅,我们知道了使用点评工具;外出旅游,我们明白网上订机票和订酒店更省心;购买标准化商品,我们更清楚在线上下单既省时又省力。
那些叫嚣O2O是伪命题的人,如果我拔掉你的网线,停掉你的WIFI,你会跳起脚来骂我么?我相信会。但我更相信,你是口是心非——嘴上说是伪命题,但心里却不愿脱离O2O的生活环境。
如果O2O是伪命题,为什么BAT还要不断的砸钱投入,他们脑袋坏了?如果O2O真是伪命题,为什么投资机构还要争相寻找他们认为好的O2O项目,他们不想挣钱?
当下的环境跟数十年前的大跃进很相像,那时大家都知道共产主义好,都向往过上共产主义的生活,但是我们的思想超越了行动的速度,我们的目标高出了实际产能,所以吃亏了。吃亏不是坏事,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更深刻地明白了实事求是。O2O也一样,一部分企业失败了,只能证明某些路径走错了,但不能说方向就是错的。
最后再重申那句话:Homejoy的倒闭真的跟你没毛钱关系。他的倒闭,不能给你的企业带来一点点效益,也不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一点点改善。
同志,洗洗睡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