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理论升级:找“痛点”投项目是个伪命题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小肥人 2015-08-07
痛点这个概念在如今项目判断中究竟是否真实有效?大多数投资从业者在沿用的判断方式是正确的吗?这有点像是一个普适价值与绝对真理的博弈,其实鲜见有人矫情这个问题。

痛点是整个互联网时代比较常见,近年被尤其突出的概念,一般会被认为“用户未被满足的刚性需求”,也通常会被投资人看作创业公司针对用户的价值所在,进而理解,甚至是项目自身的价值所在。

可是,痛点这个概念在如今项目判断中究竟是否真实有效?大多数投资从业者在沿用的判断方式是正确的吗?这有点像是一个普适价值与绝对真理的博弈,其实鲜见有人矫情这个问题。

上周采访快小递创始人连杰时,他突然抛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估计是融资谈判中遇到了类似这种矛盾点。因为小肥人在采访开始同样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快小递为用户解决快递上门效率问题,可寄快递这个痛点是否真有那么痛?”

连杰先对痛点这件事表达了三个观点:

首先,传统行业既有服务一定会把绝大部分的用户痛点解决掉,不然如何称之为一个行业?

其次,不同于新兴行业如游戏、社交产品中的痛点是固定的存在。传统行业剩余的痛点是系列化的东西,换句话说,在不同的用户身上的痛感不同,有轻有重;

什么是痛点?痛点应该是一旦解决掉,用户的使用习惯会“迈过去回不来”。

关于上述第三点,可以案例解释为,当你习惯了异步通讯(微信),就会减少同步通讯(打电话)工具的使用,当你习惯了出门前用滴滴约车,就会减少跑到路边等出租车的次数。

这也就是连杰对我问题的回答:即便现在用户在发件时,没有强烈的“快递员短时间内必须上门”要求,但当你使用软件叫快递成为习惯后,就不会愿意再花多余的时间去等待。

从颠覆行业到整合行业

至于投资人是否应当将着眼点放在“痛点”上去审视项目,连杰先上升了视角,再来解释问题。他的观点是,用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进入用互联网整合传统行业的阶段。

所谓颠覆,就是电子书挤压实体书,电子商城挤压传统商城,需要一代人在黄金年龄花大约一个年代的时间去完成,它更像是流血革命,京东成功以后中关村空,电子城变成了不良资产。

而在整合模式下,互联网从业者不再需要自己搭建另一个服务体系,只要通过资源整合就可以实现统治行业的目的。连杰认为,这其实就是滴滴打车们的玩法,没有买车和雇司机,只是通过互联网产品使得行业服务更有效率,两三年的时间就成长为一个交通枢纽。

在颠覆模式的时代,所有人都关注产品与服务,因此用户体验和痛点的解决至关重要,但在整合模式下,痛点的解决变成战略中很小的一部分,资源整合才是核心。

接入快递员,提升站点效率

连杰最早是银河证券投行部出身,投行出身的创业者,小肥人接触过几个,若论共性,这类人逻辑思考能力强,有清晰的理念做产品支撑。因此他会对很多事物有比较直接的判断,合理还是不合理。比如对快递公司的站点的存在,他认为就是“一件很科学的事情。”

在现有产品模式下,快小递和站点是合作伙伴。在快递公司整个结构体系中,通常总部搭建主干物流和控制中央信息系统,再由站点做地面派送。一个是信息密集型,一个是人力密集型,并不搭调,因此多数快递公司会将站点承包给个人。快小递就是要同这些站点里的快递员合作,通过移动端产品对接用户和快递员,力求提升整个站点的运转效率,事实上,快递站点的运转效率提升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也根本就是一体两面。

如今提升快递公司效率的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大致分四类:

组织社会化资源投入,比如人人快递使用兼职快递员做近距离配送,形成自有服务;

给各个快递总公司导流,功能类似400电话;

给快递公司的站点导流,如指尖快递;

给快递员导流,如快小递,呼呼快收。

避开第一类自有服务的理由,首先在于前述连杰对快递站点是“科学”的论断,因此现阶段快小递没考虑过替代站点和快递员的自有服务,“我真不信互联网公司的人能做出一个比传统快递员更好的派送团队。”此外,另外两类产品的导流方式没有直达核心位置,就好比要做滴滴却绕过了司机。

产品界面

全盘复制滴滴?不可行

给快递员导流的模式,似乎是最像可以直接复制滴滴在出租市场的成功的,在这里,快小递也和全盘复制滴滴的竞品做出了一些差异化,其关键在于一个叫做“常用快递员”的概念。

打车和快递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户在打车时对出租车没有辨识度,但快递公司不同,每天扫楼的快递员用户会经常碰到,这是成为常用快递员的基础;此外,从快递员的体验来说和出租车司机也有很大不同,他在派件路途中长时间处于眼手耳同时忙碌的状态,对推送的信息不敏感。因此,用户与常用快递员的关系沉淀就很重要。

这种关系的建立也给快小递带来一个额外回报,即在消费者那一端,不再需要互联网团队自己去做推广,现在快小递是在用给快递员红包补贴的方式,促使其为自己也为快小递完成用户积累。这方面连杰想得倒也清楚,一方面自己省了用户端的推广费用,另外,一上来跟快递员讲效率提升根本没用,“但你用红包引导他完成积累之后,效果会慢慢出来。”

其实对于快小递来说,其产品自身壁垒并不高,因此快小递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提升占领市场的速度,连杰也表示,近期正在洽谈A轮融资,而其中很大一块将用作红包,补贴给快递员,提升速度。

商业模式,用高频吃低频

其实按照文章开头连杰关于占领行业中枢的逻辑,当快小递的市场占有率足够大时,其商业模式不会是一个问题,但这类O2O服务面对一个通行的难题在于规模化,一定有一个规模点,超过去之后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用户体验,早期发展压力比较大,如果寻找到自我造血的方向,无疑将提高胜算。

首先是广告,由于与用户交互次数很高,所以目前已经有些社区服务配送产品的广告商找上门来寻求投放,连杰的想法是可以将广告和商品都交由快递员配送,快小递则可以将广告费用返还给快递员,以替换现阶段的红包补贴。

此外是其他类型的社区服务,类似同城快递等,可以以众包的方式调动社会资源进行配送。类似人人快递,这也是好比滴滴从出租车到专车服务进化的一个过程。

要实现商业化,最现成的是广告,最遥远的是打造社区服务入口,连杰的想法仍然集中在“高频吃低频”这件事上,他的看法是,快递相对美甲,按摩,维修等社区服务仍然会是高频服务,这些相对低频的服务就有可能嫁接进来实现商业化。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善缘街0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