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上海区总经理王晓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大交通 本文作者:王晓峰 2015-08-11
Uber的创新商业模式让人拍案叫绝,广为流传,但每一个新事物到了不同地方,面对不同的人群。Uber的创新模式给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带来哪些启发?

王晓峰

(Uber上海区总经理)

Ubwe最早的中国员工之一,率领Uber中国完成从0到1

UBER速成长背后的理念

我们的故事。09年两个创始人在巴黎的糟糕的出行体验。

创业企业最难的是招人,在社交平台上分布自己的项目进行公开招募,吸引了第一个核心员工。

2010年夏天第一辆车出现在旧金山的街上,最早像富人的玩具,使用者感觉非常方便,从而更多人的加入。

视觉化的地图把所有的车在哪里,是否运营现实出来,通过数据可以知道哪里需要改善服务,通过数据提高车和人的利用效率。

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后,这就变成了一种生意,车的数量增加,提高了用户的出行体验。

按下一键,5分钟车就驾驶到身边,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这个时间已经越变越短。

▋重塑交通出行的用户体验

1、确定性

2、更快的速度

3、更低的价格

4、更好的服务

这几点不会因为来到中国而改变,是全球人民的一致想法。

从800降到600的时候,说服出租商单价下降,使用率提升,毛利润增加,

从600降到350的时候,基数增加后,更加提高车辆效率,时间效率,把整个市场做大,是整个事情的背后逻辑

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提高效率,从而扩大市场规模,推动降价,会有更多人使用,再降价,再推动。

回到本质是渠道的不同,是技术的不同。

技术促成规模,规模决定价格。

技术的力量是解决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要长途空驶费?

因为对未知下一位客人何时到来,所以现有的士在超过一定公里数后就加收单公里费用,以补偿损失,转嫁给上一位客户。

UBER的定价体系

没有长途空驶费用,没有夜间加价,没有等候费用

以静安寺到浦东为例,优选轿车(帕萨特)177元,人民优步(科鲁兹)123元

▋动态定价

  • 交通出行存在天然的波峰波谷

  • 高峰时任何一种交通工具都是超负荷运转的

  • 任何一个主流平台都会用供需模型来调整供给量

站在同理心来调配供需两端的需求。


▋定价的两个流派

  • UBER式定价

  • 非UBER式定价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价格可以趋于回归,拉低整体价格。

为什么UBER不做预约,不抢单?

预约,预约真的可靠吗?预约会有各种不确定性,这种落后的模式会带来各种惩罚,低效的模式会带来高价市场,如果做到一键快速乘坐,为什么要去做高价的预约?

为什么不让司机抢单?

其他平台是用广播+抢单,让一个需求播放给需求点周边的所有的车辆。

例广播+抢单案例:

同一地点需求发起,系统派发给这一点周边的车辆,当手机信号类型较差的时候,也许会使较远距离的人抢到此单,而排出掉近在咫尺的车辆。会产生较长时间的等待、较远距离的空驶、较大的油耗、较大的空气污染。


派单模式:从用户角度来看,哪个更好?

预约?广播+抢单?就近派单?

派单的两个流派

1、UBER式派单

2、非UBERI式派单

你觉得哪个会成为以后的主流派单模式?

用技术惠及百姓,商业模式的低层设计思维。

好产品也要有好的设计

谁是Uber最初的1%?

  • 外国人,有留学背景的华人

  • 媒体人,尤其是科技类媒体的人

  • 公关、奢侈品、化妆品等行业人士





品牌的塑造

运作品牌背后的细节注释

品牌的背书,需要在所有渠道里不断的去强调,增强价值观

平台的用户量呈指数增长的时候

需要有合适的机制来进行双向匹配,在二次交易交互时就会降低不满,有制度约束犹如聚光灯效应

企业的社会附加值

降低酒驾,犯罪率,为听力障碍的司机开发功能

清晰的商业逻辑分析

从自身业务载体上出发分析市场应用空间

发现生意契机,以技术解决应用问题,提升两个c端效率

用合适的人,效率,能力

但是需要有非常完善的系统支持,技术实现提高人工效能减少人员成本

10倍法则

自我能力放大

推广手段注重Digital效率

找寻创始人入手参与种子用户计划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颠覆式创新研习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