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世界园艺博览园的后续利用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 奇创旅游规划 2015-08-14
世博会的后续利用,从最初的后续利用意识的从无到有,到目前的后续利用规划和展园规划的同时进行,期间出现了各种尝试,有被动的后续影响,也有主动的规划引导。总体而言,方式有三种,即拆除、保留和改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可持续利用日受重视,如无特殊情况,完全拆除的方式将不再适用。

国际性博览盛会近年来在国内遍地开花,各大城市举办的各类展会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展开。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国际园艺花卉行业组织——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属于世界博览会中的专业类。

截止2014年,我国已经举办了六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五年内还将有两届在我国举行。随着世园会举办的越来越多,其规模也日趋增大,占地面积由数万平方米发展到数平方公里,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的园区后续如何利用与发展。

从世界博览会的后续利用情况来看,基本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后期:1851年,世界上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即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这一时期,世博会的园区基本都在会后拆除,极少部分展馆被保留或改造利用。如1855年巴黎世博会的工业宫会后成为一个博物馆,这是首个有计划的永久性建筑。同时,世博会开始对城市改建和建设造成影响,1873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对多瑙河的疏浚开通和对维也纳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至今仍可称为世界城市改建成功的典范。

20世纪初至二战前:这一时期,“展馆再利用”的方式得到延续和加强,同时,“改建为公园”成为一种新趋势。如1933年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后转换成了自然公园,1939—1940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会后经过多年发展成了纽约市第二大公园即可乐娜公园。

二战后至20世纪末期:这一时期,延续“改建为公园”方式 ,同时,城市发展纳入世博园后续再利用的范畴,“展馆再利用”演变为“园区再利用”。如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园区后来变成塞维利亚高科技园区。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重视。2000年德国世博会时,组委会把原有展区的利用视为首要原则,世博会展区约60%是利用了原会展区改造扩建,这种依托型规划方案在世博史上堪称一大创举。

由此可见

世博会的后续利用,从最初的后续利用意识的从无到有,到目前的后续利用规划和展园规划的同时进行,期间出现了各种尝试,有被动的后续影响,也有主动的规划引导。总体而言,方式有三种,即拆除、保留和改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可持续利用日受重视,如无特殊情况,完全拆除的方式将不再适用。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是世界各国园林园艺精品、奇花异草的大联展,以增进各国的相互交流,集文化成就与科技成果于一体的世界平台。其后续利用,基本遵从世博会的方式,不过,由于其园艺展示的性质,决定了以园林绿化场地为主的特点,通过景观规划展示植物花卉成果及新技术展示等,生态景观的价值比较明显。

因此,其后续利用方式基本是以保留为主,具体实施中,根据操作的主体不同,有不同的方式。

1常见方式——城市公园

即将园区整体完全保留,作为城市公共绿地或城市公园。一般,两种情况下会采用这种方式,

一类是本来就由公园绿地改建而来,如2010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其会址由位于台北市的圆山公园区、美术公园区、新生公园区及大佳河滨公园合并为主要基础,展会后,花博会成为花博公园,除流行馆以外的其他展馆全数保留,大佳河滨公园恢复为河滨公园。

另一类是在城市新区新建的园区,保留园区以期望提升城市新区的环境价值和土地价值,带动区域发展,如2013年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整个园区永久保留下来,成为锦州沿海大型绿色公园,政府期望她不仅大幅度提升锦州市龙栖湾开发区的价值,同时也能成为锦州市城市建设的崭新地标。

世园会都是由政府主办的,在考虑后续利用时,公益效益一般居首位,因此,作为城市公园或公共绿地是常用的方式。

2探索性方式——主题景区

前一种方式是政府作为后续运作主体,且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出于经济性的考虑,有时,政府会引入企业来运作,企业运作时更多的考虑经济效益,作为主题景区是一种利用方式。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世界上首个完整保留的世博会会址,会后由云南世博集团和昆明世博园股份有限公司接手,作为主题公园运营,为国家4A级景区。

由于园艺景区居高不下的维护成本和相对有限的旅游吸引力,仅作为观光景区,靠门票收入方式,实际运营的盈利性并不乐观。昆明世博园每年的运营成本在七八千万之间,自1992年作为主题公园以来,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直至2011年左右通过旅游产品的调整及在周边开发房地产才从总体上扭转局面。这种方式目前采用的并不多,国内仅有昆明世博园一例,也可算是探索性的方式。

3未来趋势——综合开发利用

由于世园会的占地规模较大,结合城市发展,考虑综合价值,在基本保留作为城市公园或城市公共绿地的基础上,有必要导入新的功能,但主题景区利用方式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有一些更多的尝试。

如南京绿博园,后续利用为城市节庆休闲公园,重点打造具有互动性、趣味性、休闲性的旅游产品,通过更多元的产品提升吸引力,因而会有更好的盈利性。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有较好的资源基底、规模不是特别大且处于非城市中心区的世园会园区的后续利用,其重点在于旅游休闲产品的定位与开发上。

再如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在展会后,园内的两大核心区,一个转换为城市生态公园对市民开放,一个创意岛园区作为西安文化复兴与新艺术的聚居区,同时拆除了两个展园,引入开发企业进行土地后续利用开发。目的是通过其城市公园性质提升周围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发展,利用后世园会效益促进浐灞生态新区的发展。这种方式多适用于世园会园区选址于城市新区或者需进行旧城改造片区的情况,利用世园会提升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城市更新或新区发展。其重点在于所导入的产业的合理性,多在世园会之前就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园区的后续利用规划。

相对于城市公园的方式,综合利用方式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关注经济效益;相对于主题景区的方式,综合利用方式提升经济效益的方式更多元。综合开发利用必将成为世园会后续利用发展的主体趋势。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 奇创旅游规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