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的自信、方向与开创

本文作者:戴斌 2015-09-01
基于旅游消费基本面的判断来说,“旅游+”是“需求拉动、市场推动的+”,是“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同志日前发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

文章在系统把握当前旅游经济运行特征、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从“是什么”、“+什么”和“为什么”三个方面阐释了“旅游+”,提出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和开拓的精神积极推进“旅游+”。

从战略层面、重点行业和热点领域三个方面对旅游行业和社会各界如何推进“旅游+”做出了明确部署,既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也是深化和拓展“515战略”思想的又一篇重要文献。

——持续高速增长的国民旅游给了我们“+”的自信。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已经进入了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选项,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国内旅游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形成并逐步得到释放,特别是1995年实行一周休息两天的作息制度和1999年开始实施十一、春节和五一长假制度,有力推动了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发展。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政策环境的优化,国民权利的现实基础越来越紧实。从数据上看,2014年,国民出游率为2.71次,今年有望接近3次;国内和出境旅游人次分别超过了36亿人次和1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次占到旅游接待总人次的97%以上。

可以说,国民消费已经成为旅游经济运行的基础市场。正是基于旅游消费基本面的判断,我们说“旅游+”是“需求拉动、市场推动的+”,是“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正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加入到旅游发展的进程中来,我们才有了“+”的自信。

旅游已经广泛进入了目的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在旅游发展的早期,团队是占主导地位的组织方式。

今天,虽然旅行社组织和接待的团队游客仍然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目的地政府重要关注的典型市场,但随着国民旅游经验的成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特别是年轻人群体选择了自助而非参团的方式出游。

2014年,旅行社组织和接待的游客数只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4%不到,就是对旅行社依赖程度较大的出境市场,旅行社包价团队的市场份额也是在下降的。这意味着中国旅游市场的散客化时代提前到来了。

从经济角度来看,散客化意味着旅游消费和资源利用的边界从封闭变得开放了,游客广泛进入目的地公共生活和休闲空间的同时,产业融合的空间得以拓展了,旅游已经超越了传统产业边界,开始在更大的范围发挥作用。

正是看到了大众旅游时代经济社会影响的广泛可能性,我们才认为“旅游+”是“创造价值的+”,是“可以充分拓展的+”。

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受益于旅游消费的持续增长和社会投资的活跃,以及现代科技,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从携程、去哪儿到蚂蜂窝、淘在路上,再到我趣旅行、中华户外网.

从中青旅、春秋,到众信、凯撒,再到海涛旅游;从如家、七天,到汉庭、桔子,再到布丁、途家、去呼呼;从海昌、长隆、海航,到锦江、杭旅,再到中信、中民投和远东宏信,旅游领域中的创业创新活动和投资并购事件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

无论是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是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都是极其引人注目的亮点。既然互联网可以“+”旅游,文化可以“+”旅游,装备制造业可以“+”旅游,农业可以“+”旅游……旅游当然也可以主动地去“+”其他行业,“+”其他要素,让旅游在这个相互“+”的时代发出更强的声音。

——越发显现的旅游综合效应指明了“+”的方向。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大众旅游创造了新的条件,同时也要求旅游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旅游对国民旅游经济贡献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入境旅游、换取经济建设所急需的外汇;90年代中后期发展国内旅游,扩大居民消费.

近年来,国家一方面通过旅游法、《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战略摆位,稳步优化旅游消费的政策环境,逐步解决老百姓愿意玩儿、有得玩儿和有时间玩儿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在实现国民旅游权利、扩大旅游消费的同时,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旅游行业看到了、理解了这个需求,经过30多年的积累,我们也是有能力主动满足这个需求。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关于旅游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认识,我们主要是从消费的视角入手。自“515战略”实施以来,旅游行业和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旅游不仅可以扩大消费,还可以拉动投资和出口,对旅游业的综合贡献需要重新评估。

2014年,旅游业直接带动了7053亿元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2%,高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个百分点,还创造了569亿美元的外汇收入。根据有关机构的初步测算,旅游业直接、间接和引致创造的GDP占全国总量10%左右。

这意味着旅游应当也可以在国民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顺势而为,主动提出并推进“旅游+”正是角色扮演和作用发挥的战略路径,也是大众旅游发展阶段的方向和目标之所在。

旅游应当也可以在扩大就业、消除贫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增强国民幸福感和社会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李金早局长指出,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自近代旅游以来,旅游休闲消费越来越体现市场供给的工商业特征。旅行服务、旅游住宿、民航、邮轮等旅游及相关领域产生一大批批量雇佣员工的企业,乡村旅游、都市旅游又吸纳了更多灵活就业,而旅游消费的增长又进一步拉动了装备制造、信息服务、医疗保险、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的就业。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为2765.23万,其中服务业涉旅就业人口2383万人次,约占当年服务业就业总人口的14%。

按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的平均就业乘数,可测算得到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总和为7710.74万人,占同期全国就业总数的9.98%。通过发展旅游,老百姓安居乐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就可以落到实处,生活的幸福感才会进一步增强。

在现代旅游,特别是休闲度假的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客既希望在行程中看见美丽的风景,也希望分享异地高品质生活方式。要吸引游客的到访,就必须提供游客满意的目的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商业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对于地方特别是乡村发展来说,社区居民既不可能割裂文脉,也不可能守着历史过一辈子,怎么办?把旅游加进去,通过外来消费的增量增加居民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自豪感,通过来自发达地区的游客需求,加上在乡村创业的企业家、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为广大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现代化提供新的路径和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国家使命,为中高级阶段的大众旅游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旅游可以在外交和港澳台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的那天起,旅游事业就承担了民间外交的使命。

1951年成立的华侨服务社(中国旅行社)和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就分别承担了招徕和接待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人,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入境旅游的目标开始转向以创汇为中心的经济目标,但是民间外交的功能一直是存在的。

“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没有旅游,世界各国各地区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对我国的认识还停留在长城、熊猫和功夫的印象上。特别是随着出境旅游的持续增长,不仅为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带去了更多的消费和投资,还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的软实力和大国战略的硬基础。

关于“旅游+外交”,正如李金早局长所指出的那样,旅游行业要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主动作为、主动发声,自觉服务国家整体外交,努力开创旅游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开创一个“旅游+”的新时代。

树立科学的理念固然不易,把理念落实到新时期旅游发展的实践中,实现发展的目标更是需要旅游系统和社会各界切实的努力。

关于“旅游+”“+”什么?报告明确提出了战略层面的“旅游+国家重大战略”、重点行业的“旅游+新的生活方式”,热点领域的“旅游+重点突破”系统行动计划,接下来的任务是动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使这些行动计划落实到位。

各级政府特别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旅游+”的宣传沟通力度,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相关内容纳入到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的课程设计中去。

在中央和地方的党报党刊上围绕“515战略”和“旅游+”发表系列文章,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旅游发展的声势和氛围。重点围绕旅游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生态化”“五化”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旅游的重视,并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主体培育,特别是厕所革命和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等领域加大投入,抓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多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好更多的旅游业改革与创新的政策储备。

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旅游+”的思想贯穿到全年各项工作部署中去,并使之成为旅游专项规划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涉旅部分的重要内容。

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大型旅游集团要积极行动起来。投资机构、旅游供应商、旅行服务商和创业者要看到,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网络为代表的新型交通格局.

以移动通信、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医疗养生,加上“一老一小”,即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和青年学生为代表的研学旅行需求,正在推动我国旅游产业格局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各类旅游投资主体、旅游市场主体应当紧紧抓住“新的生活方式”做足创业创新的大文章,在开拓旅游产业新边界的进程中也让自己的市场空间变得更为广阔。

旅游行业协会可以“旅游+”为主题,通过年度会议和专题研究,引导旅游企业重点投资研学、养老、交通、休闲、度假和购物等新型业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新需求。

全国旅游科研、教育和培训机构和社会各界要积极行动起来。对于互联网、创业创新、美丽乡村和旅游外交等新课题,旅游学术界、旅游院校和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要强化学术使命,在年度科研立项、科研评奖和学术成果出版与发表时,主动契合“515战略”和“旅游+”的主题方向。

旅游学术共同体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与工程、科技、金融、文化、社会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构建和完善新时期旅游发展的理论体系。在访学、研讨、会议、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领域,积极宣讲、正面解读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的理念、观点和产业实践。

与政府和业界相向而行,在国际旅游界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声音和话语权。与此同,新闻宣传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向广大游客、旅游从业者、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深入而广泛地宣传“515战略”和“旅游+”,为旅游发展凝聚最大限度的社会共识,最大限度地保障国民旅游权利和国家战略意图的实现。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中国旅游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