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潮的背后,O2O创业存在着这四大死因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佚名 2015-09-04
O2O行业服务商基本上要面对“地推贵、补贴高、频度低、黏性差”这四大难题,O2O企业的倒闭潮就和这些痛点密切相关。不管是O2O创业公司还是行业巨头,都必须逾越这些坎。

O2O大概是聚集了最多的创业者们关注目光的领域,也大概是死亡率最高的创业领域了。O2O的创业门槛相对较低,似乎先弄个微信号,找几个人在自己社区就可以干起来了,然而想要立足其实并不容易。并且,现在的O2O似乎已经不是轻型创业,而是越来越重了。这就有增加了创业成功的难度。

近两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在获得融资,也不断有O2O项目在死亡。巨头们鏖战O2O行业的背后,也是一片创业公司倒下的血场。有统计表明,已经有超过300家涉及16个领域的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相继倒闭。

比如因为低频次、非刚需而死亡的美业O2O;因为线上流量不足、线下壁垒过高而倒下的家政、宠物照顾等社区O2O;因为消费低频、资源匮乏而关门的婚嫁O2O;因为“大鱼吃小鱼”的洗牌而倒闭的房产O2O;还有因为巨头林立、难以瓜分用户而倒闭的出行和餐饮O2O,等等。

回归用户需求反观O2O行业的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O2O倒闭潮?虽然O2O行业兴起的时间不久,但是“倒闭”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期笔者也和很多O2O服务商进行了交流,对于他们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难点,比如时机的把握、产业的潜力、现有格局、资源和速度等等,然而共性在于,O2O服务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用户需求本身,毕竟O2O只是形式。

这一点可以从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两方面来看:

首先,从需求属性的角度来看,大众的刚性需求必然带来高频次的消费,所以是用户最愿意为之买单的东西。产品或服务的刚需属性可以说是O2O项目的原始生命力,比如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相关领域,一定用户基数大、消费频率高、因此发展潜力强。但这一点基本上是每个O2O项目开始之前就已经成型的先天因素,于是接下来的核心问题就是,O2O的线下业务和线上导流到底先做好哪个?

然而多数O2O项目都落在了非刚需的领域,或者说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刚需。因此这些O2O通常都提供垂直领域的服务,目标人群有限,比如使用美发美妆服务的人群多为女性,需要宠物服务的人群首先得家里养有宠物;其次这些O2O的使用频率较低,用户粘性较差,比如旅游和租房O2O就很难构成人们日常、高频的使用场景。所以对这些O2O来说,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定位并抓住有精准需求的用户群体?

最后,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为了满足本地生活服务的需求,用户可能需要安装上百个APP,而其中打开频率高的往往不过20个,如果出现一个APP能满足所有的生活服务,必将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在线上,用户需要方便快捷的闭环体验,一站完成登录、下单、支付、订单管理等系列环节;线下,用户需要优惠优质的服务体验,包括高质量的产品、标准化的服务、安全可信的品牌等等。所以问题回到了,如何形成闭环、从线上线下两头同时提升用户体验?这也是众多O2O服务商的痛点所在。

O2O行业背后的痛点是什么?

对于看似简单的三个问题,笔者研究了很久,近期参加了触宝O2O开放平台发布会,CEO王佳梁对O2O行业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总结,个人觉得有道理。今年6月份他提出的O2O“象限法则”可以大致描述现在服务商的状态,而问题往往集中出现在“垂直+低频”这个象限里面。

对用户来说,过多的同质化服务让人容易产生“选择焦虑症”,O2O服务商即使提供免费试用,他们体验之后也未必能转换为长期活跃用户。而对O2O服务商来说,高频切入低频、综合兼容垂直是大势所趋,靠烧钱来刺激消费的路子也走不长。

以上的“象限法则”概括了O2O行业的普遍问题,服务商基本上要面对“地推贵、补贴高、频度低、黏性差”这四大难题,O2O企业的倒闭潮就和这些痛点密切相关。不管是O2O创业公司还是行业巨头,都必须逾越这些坎。

案例研究:外卖巨头-饿了么

虽然已是外卖O2O里的巨头,饿了么仍然难免面对同样的O2O行业痛点。饿了么CEO张旭豪在触宝O2O开放平台发布会上表示,饿了么推出物流开放平台,就是要把线下体验做到极致,但在线上更低成本地获取用户,这还需要触宝电话这样的平台来提供流量。

回到前面提到的问题,线下业务和线上导流到底先做好哪个?显然对于O2O服务商来说,online与offline的拓展能力都十分重要,但限于资源和规模,O2O服务商通常很难两头都顾得上。所以在专注发展offline的服务体验同时,O2O服务商往往入驻多个平台、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用户和品牌曝光。此时,如果有5-10%的订单都由某一个平台来获得,那么开放平台对这个O2O服务商的渠道价值则毋庸置疑。而如果一个平台可以给出帮助治疗O2O痛点的解药,那就意味着值得尝试的新出路。

什么样的平台可以解O2O的燃眉之急?

1、具备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特性-高频应用所延伸的平台

如果一个APP本身就聚合了巨大的用户基数,并且是非常高频的应用,那么“数量×频率”之后,这个APP就具备了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特性,以此延伸的平台就有很强的拓展性和承载力。典型的这种APP就是微信,从最开始取代人们传统发短信的通讯方式,到变成用户数量和使用频率都首屈一指的移动应用,微信已经成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超级入口;类似的超级APP还有支付宝。

以这些高频应用为入口延伸出的O2O服务平台,已经有牢实的用户基础和粘性,所以入驻的O2O服务商可以省去地推和跑马圈地这些高成本、高难度的环节,轻松获取用户、转化成订单。

2、具备流量聚合能力和精准的用户分析能力

现在能聚合巨大流量的APP并不稀奇,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多数O2O服务都并非大众的刚需,而是针对特定人群、落在垂直领域、相对低频的服务,所以能在洪流中进行精准的用户分析和用户定位的APP能更有效地帮助多数O2O服务商,比如帮代驾O2O找到有车并且需要代驾的用户,帮房产O2O锁定需要找房或买房的人群。

联系到之前提到的问题,在聚合了巨大流量之后,如何定位并抓住有精准需求的用户群体?这需要平台精确切入用户的使用场景,针对场景提供相关联的服务;同时根据数据来分析用户行为、制作用户画像,向用户推荐直接相关的服务。

免费电话可以解决O2O的燃眉之急吗?

前面讲到具备入口特性的高频应用,比如取代了传统异步通信方式的微信,那么从传统的同步通讯方式入手,如今的网络免费电话又有多大潜力成为下一个入口、进而解决O2O行业之痛呢?

以典型的触宝电话为例,它作为同步通讯的基础工具,是大众的刚需,使用高频;从用户角度来看,免费电话、号码识别、通讯录管理等一系列服务,一定程度上能确保电话用户的体验和粘性。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出的O2O开放平台首先也具备了流量入口的优势。同时,笔者在试用过该平台之后发现,通话后的挂断页面会有非常相关的服务推荐,并且平台上还有“猜你喜欢”的区域,都能针对性地定位有需求的用户。也就是说,触宝电话正如前面阐述的,具备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优势,具有成为O2O服务商的潜力。

但是有一点,笔者从这些天使用情况来看,触宝电话通话质量还不能有效保证,比如呼叫对方接通后,对方总抱怨说声音太小,听不清,以至于现在我渐渐减少了触宝电话的使用,如果最基础的产品体验存在糟点,O2O服务商平台的希望怕是空中楼阁了吧。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IT时代周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