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数据公开有哪些商业价值?

产业投资 本文作者:执惠旅游 2015-09-07
政府数据即使开放,相信最终也是融入到各个数据企业或数据化企业的系统与场景中,作为一个新增加的维度,进行分析与应用。 如果没有深度的用户理解和数据理解,即使政府数据开放了,恐怕也难有作为。正所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政府有哪些数据?
美国政府与索马里政府所拥有的数据资源毫无疑问不在一个量级上,一般来讲,一个政府如果要能沉淀 一大批可供应用数据,是以政府的业务进行信息化为条件的。以下基本以中国为基准进行探讨。
1) 企业和组织
主体基础数据——比如工商数据,组织机构代码数据,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备案(工商、民政)——有关于这个组织降生的信息;
主体业务相关数据——比如纳税数据、财务数据(虽然不是那么准确,但也不是全无意义),企业从事业务相关的资质(比如餐厅的卫生评级,比如从事保密业务要有保密资质,从事基金要在基金业协会备案),进出口的情况在海关有数据,给员工发工资要有社保的数据;
主体其他数据——比如诉讼记录,比如参加政府的扶持项目,创业比赛创新基金的申报资料,被处罚的记录,等等
2)个人
个人基础信息——比如身份证信息
个人认证信息——比如各种学历、资质(一部分资质在一些协会单位,但其实也类似政府)
个人的行为痕迹——比如上网、通话、行动的一些记录,某些安全部门是有的
个人的财产——比如房屋车辆所有权
个人的金融情况——比如人行有所有发生过银行的人的征信记录
其他所有——我恐怕想不出来有什么数据如果强力部门需要,但因为技术水平得不到。。。
3)环境
山川海洋土壤大气——地理信息、环保、野生动物
4)政府本身业务数据
政府各项审批、监管留存的数据(工商、专利、司法、公安、医疗等等)
政府因为业务本身所需要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一些行为,比如政府预算,政府的财政拨款等等。
哪些数据可以开放-公开?
首先,开放数据和公开数据不同,如下图

(数据来源:高丰先生演讲《数据开放概览》)

所以广义的说,可以商业应用的未必是开放数据,而是机构和组织“可接触到”的数据,比如一些政府数据不可能人人访问,但为了特定目的,可以授权一些企业分析使用,从而得出这些企业的客户所需要的结论。 
其次,政府——尤其是信息化的大政府虽然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宝藏,但这些宝藏不能人人去挖,也不能把这些宝藏直接扔在露天。 
第一、是公民隐私问题,比如身份证数据肯定有巨大商业价值,但如果公开了,那将给大家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问题。 
第二、企业的商业秘密问题,比如海关数据,如果开放到企业每一单进出口详细情况,那企业的成本或售价就公之于众,商业秘密不复存在 
第三,政府的技术、意愿和能力问题,很多数据虽然存在,但在什么程度上开放、公开或共享目前尚无明确的路线,另外很多地方数据,如果进行汇总,需要在系统、技术、数据分析、开放平台的巨大投入。 
“政府的数据公开有哪些商业价值?”问这个问题,首先要问,政府能公开哪些数据。 
但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既没有明确的尺度,政府能公开什么,也没有明确的优先级,为什么A数据就该优先于B数据公开。 
目前来看,涉及到普通公民的具体信息肯定是一条红线,不能开放,如果要进行应用,比如说征信,也需要有相关人员的明确授权,比如你申请信用卡时,就授权银行调取相关相关信息。 
目前能公开、开放的,主要是一些统计结果,比如以前在做一个铁路的项目时,铁道部网站上有历年铁路发展的情况(比如铁路里程、客货运量、机车-车厢数量等),另外在环境数据,比如气象数据,国家气象局也做了开放。 
这些开放的政府数据如何创造商业价值?
“政府能公开哪些数据”或“政府将公开哪些数据”这个问题是悬而未决的,所以“开放的政府数据如何创造商业价值” 也是要逐步摸索的。 
但做数据分析不是直接简单粗暴的吧数据拿来用,比如知道了大家的电话号码,进行“精准营销”。数据分析应用最美妙的部分是结合应用场景,通过数据的整理、融合、分析,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改善用户体验。 
比如,最简单的,从可视化层面,前一段时间热议的地铁图样式的高铁的地图,大大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其实高铁哪里有站是公开的,但是如果用颜色、圆点这样的元素进行可视化,大家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另外,最近出现的几个查询企业信用的App,比如“企查查”、“企+”等就是应用政府开放的工商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浅信用服务。用户只需要扫一扫对方的名片,就可以了解对方企业的基本信息,如果对方吹牛说自己实力如何雄厚,买卖做的如何大,你一查,这个公司只有十万注册资本,那就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下。。。 
还有,比如目前常用的“航旅纵横”、“飞常准”等 App,就是用了民航航班数据,为大家预测准点率,结合大家的乘机人数据,为大家办理值机等等。有的航空延误险,也可以通过乘机人数据的自动对接,做到快速承保和自动化理赔。 
另外美国的Climate Corporation(10亿美元卖给孟山都了),也是用天气数据预测农业产量,进而预测灾害发生概率,从而向农户销售保险。 
数据行业是个苦差事,先积累后应用,和流行的“互联网思维”相反(先应用,后积累),所以数据行业慢公司比较多。 
中国政府数据即使大幅度开放,其实也只是丰富的大家炒菜的原料,真正能做出好菜,一方面还是要吃过见过多琢磨,另一方面还是要勤学苦练踏踏实实。把原料洗吧洗吧直接买,最多只能在做几个冷盘。 
目前国内比较有趣的几个数据公司,也基本是要融合多个数据源,有自己的一套加工分析整理应用的方法。所以,政府数据即使开放,相信最终也是融入到各个数据企业或数据化企业的系统与场景中,作为一个新增加的维度,进行分析与应用。 

如果没有深度的用户理解和数据理解,即使政府数据开放了,恐怕也难有作为。正所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知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