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O2O 创业的3大特点和2大难题

本文作者:创业邦杂志 2015-09-10
O2O 创业的三大特点:线上和线下组成;服务标准c端;B、C端参与链交互延长。同时又面临盈利模式和平衡模式两大难题。

如今的创业大潮中,O2O 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在一些企业看来,甚至到了得 O2O 者生,失 O2O 者死的地步,有一点夸张了。O2O 也因此被视若神明,对于试图转型的传统企业更是如此,生怕不追紧 O2O,下一步就被新兴力量拍死在沙滩上。

杞人忧天或许过于言重,忧心忡忡却是很多企业真实的现状。在摩肩接踵的改革大军中,有多少 O2O 企业成功了,有多少失败了?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妨一起来聊聊 O2O 模式的一些特点和需要面临的一些难题。

O2O 模式的三个特点

1、必须有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组成

O2O 从概念上讲是 online 和 offline,即线上和线下,但这个线上不一定是互联网,以后是万物联网后,当饮水机没有水了,它会自动预定水,直接对接送水公司数据库,没通过你去操作手机或电脑,但它必须有线下和线下的互动,可能是线下触动线上,也可能是线上触动线下,但二者缺一不可才能形成 O2O 的价值。

2、服务标准c端

O2O 相对于 C2B,两者的差异在于 O2O 的标准在 C 端,C2B 的标准是在 B 端。C2B 与顾客的关系是一种教化与被教化的关系,比如华为生产手机,只需要打好统一的说明书,教导顾客使用与保养即可,是典型的工业化生产的模式。

O2O 虽然有生产商品或者服务,但更多是按顾客需求定制,满足顾客的个性需求,这就是落后生产力与超前服务思维的矛盾, O2O 火而不旺,最大原因即使如此,无法做到 C 端的满意。

3、B、C端参与链交互延长

一般情况下商家通过线下的服务来延长交易参与链,尽量通过自身的优势获取客户,消费者则通过线上的信息获取来延长交易参与链,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最优。但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这种参与链都是彼此交互延长,尽量减少第三方参与来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如 O2O 外卖,商家就是延长物流配送服务,消费者线上选择,延长信息获取。

O2O 面临的两大难题

1、盈利模式

O2O 现在多被投资方看好的原因在于它的前景不确定性,也就表明其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不确定。如果说确定性事件的概率至少是 80% 的把握,那投资机构的实际胜算一般只有 20% 就说明这个问题。

O2O 就目前来看,分为垂直效应行业链和平行优势产业链,垂直模式是以某个点作为突破口,然后建立从上游到下游的行业链;另一种也是以某一个点作为切入,然后建立闭环生态链,共享信息。

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处在试水阶段,垂直需要的是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这个能力对于很多行业大佬而言都很难,因为现在是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协调资源和信息都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何况是刚创业的公司。

平行生态链模式需要的数据处理能力,这个需要的是不仅是公司自身实力的体现,还需要整合社会的配合,相比于第一种更加难。第一种是关爱一个家庭的幸福,而后一种是关爱全人类的幸福,所以这些因素导致 O2O 整体盈利模式未明,但小规模盈利还是可行的。

2、平衡模式

我们常说过犹不及,这话不无道理,经济社会同样如此。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不关注人,只关注信息,而 O2O 是后互联网的体现,开始以人为本。

很多公司和人都在谈以人为本,但就目前中国的经济能力,还很难做到,而 O2O 最伟大之处,不是建立了新的模式,而是真正从个人需求这个以为人本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经济哲学。

但新模式突兀驾到,如何与消费者处理好平衡关系,是 O2O 的另一个问题。比如外卖,多长时间送,临走需要说句什么话让顾客下次还点自己的外卖,例如洗衣上门,是不是顾客所有要求都答应,怎么调节服务与体验的关系,这是 O2O 在下一阶段将要面临的首要挑战。

O2O 是基于商业与互联网的产物,从经济发展来讲,它们的联姻是最恰当的必然。个人预计 2015 年会初步成型,然后进入高速培育期,行业内的吞并,行业间的融合,行业外的受益,O2O 会不断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更好的服务。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创业邦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