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如何立足“同质同构”的资源基底,突围传统旅游的竞争“红海”,打造“文化有得看、游客有得玩、开发商有得赚”的文化旅游集聚区?笔者结合《宣州区南部休闲文化集聚区概念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项目实践,对县域文化旅游集聚区在吸引力塑造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路径做一些探讨。
一、县域文化旅游集聚区吸引力塑造的困局
1、困局一:资源同质化—“我有别人也有”
资源同质化是旅游开发面临的普遍问题,这一现象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尤为明显。虽然大规模的文化资源集群有利于区域文化品牌的整体形成,但资源之间的内耗也不容小觑。如何区分于其他同质旅游地,形成差异化产品吸引力,是需要考虑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2、困局二:物化载体少—“有得说没得看”
文化是魂,一个“魂”字不仅表现了文化的价值地位,也反映出其“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鉴于文化的特性,虽然有些文化资源地位很高,但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或许只是“断壁残垣”或者“古老传说”。如何丰富旅游载体,形成“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是需要考虑的第二个关键问题。
3、困局3:产品转化低—“有得看没得玩”
旅游产品是否具有吸引力,关键在于“旅游体验”的构建,即游客是否觉得“好玩”。高的文化价值并不等于好的旅游体验,如果过于关注资源本身价值,忽视资源转化率和市场接受度,就容易开发出缺乏亲和力的旅游产品。如何提升文化价值的旅游转化,优化游客体验度,是需要考虑的第三个关键问题。
二、县域文化旅游集聚区吸引力塑造突围之道
1、基因提炼
即立足区域格局与市场需求,明确项目地文化内核,叠加其他差异化元素,组合性、创意性地提炼项目地独有的文化基因,从资源同质竞争转变为抢占品牌制高点。
以《规划》为例,项目组研判“文房四宝”是项目地的文化内核,同时考虑到该文化面对的市场人群有限,融合诸如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文化等境内散点文化,提炼项目地的文化基因。
2、气质外化
主要涉及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显性气质外化即围绕文化基因,在景观小品、配套设施、门票乃至服务人员装扮等游客视线范围内充分融入标志性元素,这是气质外化的第一步,易操作、效果也明显;隐形气质外化对于文化基因的挖掘的理解要求更高,它更多靠的不是“硬建设”而是“软氛围”,通过对“背后故事”的演绎让游客感受到“身临其境”。
以《规划》为例,在显性气质外化方面,规划文房四宝主题大道,在拓宽路面、整治风貌、完善标识的基础之上,选择重要节点导入若干文房四宝主题小品;在隐形气质外化方面,充分将人文优势与生态环境融合,规划云顶书香风情小镇、金龙书画休闲养生村、雪峰山禅茶公园等一系列综合性休闲度假项目。
3、体验极致
文化资源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有形与无形两大类。针对不同资源的形态,在游客体验设计及旅游产品开发上,也表现为两大手段即修饰性开发与创意性开发。
前者多以遗址遗迹为资源依托,以资源保护、科普观光、休闲游览为主要功能,在严格保护遗址遗迹的基础上,只对外围开发一些轻体量的配套设施和游览项目;后者多以无形文化为资源依托,开发受限较小,但对于主题创意、游程设计有着较高要求,常见一些主题乐园、商业休闲项目。
以《规划》为例,两大文化旅游引擎项目即胡家涝宣纸遗址公园与溪口宣笔梦中心,前者以古宣纸作坊遗址为资源依托,规划以静态遗址活态化、文化体验业态化为打造思路,在严格保护遗址基础上,于外围仿建古宣纸作坊,还原当年的制作工艺与环境,同时导入相关手工体验,让游客在观光之余也能亲身体验当年的造纸技术。
溪口宣笔梦中心以宣笔技艺这一无形文化为资源依托,规划宣笔文化园、神笔梦工厂(儿童室内乐园)、文房四宝一条街、主题精品酒店等子项目,构建以宣笔为特色,集文化博览、创意休闲、亲子娱乐、主题住宿于一体的文房四宝文化体验消费地。
文化旅游集聚区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的新载体、综合价值实现的新平台、区域招商引资的吸金石,在县域旅游发展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期待,未来越来越多“文化有得看、游客有得玩、开发商有得赚”的文化旅游集聚区能顺市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