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新兴区发展的四大策略

文旅惠报 本文作者:奇创旅游规划 2015-09-22
乡村旅游新兴区域发展的四大策略:市场以近及远、品牌强化主题、产品体验制胜、运营融入社区。

面对蓬勃的市场利好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指导新兴的、乡村旅游知名度较低的区域如何后位赶超具有现实普适意义,本文将结合《连云港城投集团灌南农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操作实践,提出乡村旅游新兴区域发展的四大策略。

策略一市场以近及远

由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广泛性和其客群的近程性,乡村旅游市场多以周边自驾市场为主。以苏州乡村旅游为例,本地游客占比43.8%、其次是省内其他城市占22%、上海占20.6%,三者合计86.4%。

锁定区域市场后方可因地制宜,进一步探寻区域市场需求,针对性提供相应旅游产品。如江南水乡的长三角客群有着骨子里的闲适轻奢,偏好文艺范、慢节奏;远居南粤的珠三角追逐欢乐好玩,成就中国主题公园策源地。

具体到方案中,灌南农庄对外公共系统联系较弱,近期主力市场将聚焦本地与周边2小时车程的家庭自驾游市场,并结合该区域中连云港、淮安、山东半岛等核心市场的嗨车、喜食、追求时尚与健康等特点,在方案中强化该系列产品的打造。

策略二品牌强化主题

随着乡村旅游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吸引市场眼球、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将是决定乡村旅游成败重要因素。主题鲜明、极致化打造的项目不仅能在市场上形成个性化特色且迅速传播,还能形成难以被复制的独特品牌。

如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主题和特色——“飞牛牧场”以奶牛为主题,可体验牧场生活;“薰之园”以香草为主题,可感受浪漫温馨的场景;“花开了农场”则以珍稀花草苗木为主题,可畅游由奇花异草编织的梦幻仙境。

灌南农庄项目立足灌南县魔术之乡、二郎神故里的本土文化特色,对接主力市场即家庭客群的需求,创意提出“魔法田园”主题,有利于迅速树立鲜明市场形象、强化游客旅游吸引力。

同时,旅游产品构建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别对“魔法”、“田园”两大元素进行演绎,导入魔法多变、神奇、欢乐的特征,以及魔法棒、水晶球、魔法帽等道具和魔术、占卜、预言等活动。

凸显田园的水、林、田、花、村等环境,构建“多变异景、欢乐活动、神奇体验”三大产品体系,如易走失的树阵、变大的果蔬、会预言的花园、水晶球的别样天空、魔法帽里的乡村美食等,彰显独具特色的魔法田园主题形象。

策略三产品体验制胜

目前旅游进入大众休闲阶段,游客已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简单观光、被动接受导游解说,体验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

而随着家庭游进一步成为旅游市场主力客群,乡村旅游的体验性、科普性产品更受青睐,大手牵小手的寓教于乐体验、乡间旧事民俗体验等成为关注热点。

喂养小动物、制作果酱等参与互动式活动设计不仅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其体验过程中的快乐、成就感也有利于游客自传播——随手拍、随时晒。

因此,灌南农庄产品体系不仅打造了“随手拍的乡村美景、安心享的林间绿养”,还丰富了“畅意玩的田林乐事和贯始终的魔法体验”。

以林间乐事为例,包括奇妙谷堆场、水漂天地等怀旧乡间娱乐,魅影密林、互动科普长廊等主题体验活动,以及欢乐绿道、水上高尔夫等趣味休闲运动。

策略四运营融入社区

传统乡村旅游开发中,由于保护居民利益的社团组织不完善,乡村旅游景区往往成为传统乡村聚落的“飞地”,村民所获乡村旅游开发利益有益,且不得不承担旅游所带来的环境、文化的负面影响,造成村民与投资、游客、甚至是村民之间的矛盾,破坏乡村和谐。

因此,乡村旅游开发中需把握社区思维,重点关注村民这一主体,并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社区思维即通过重视村民,引入分享、生态、生活、共同富裕等新理念,让村民对家园建设有想像、有共识,提高村民参与度,重新释放农村社区生产力和活力。

其典型代表为台湾桃米生态村,及以其为蓝本的海南博学里生态村及苏州西巷村。以博学里为例,该村由新农人代表、原南风窗高级记者陈统奎返乡带领创建而成。

生态村自发创建培养知识型农民的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并由村民自愿筹钱、自力更重修建开发3公里的山地自行车赛道以承办2010年海南自行车联赛首站赛事,形成原乡品味的生态旅游村落雏形,然后通过赛事传播、媒体传播形成社会巨大反响,获取由省到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社区旅游项目建设。

灌南农庄项目包含三个自然村落,旅游规划中兼顾企业投资及旅游惠民,时刻关注提高社区参与度。企业在基地优势利用空间中,以市场化原则打造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吸引并满足游客的主要消费需求,实现经济效益。

同时,规划也借助企业资本对社区环境进行必要的改造提升,通过示范引导社区居民补充餐饮住宿等配套,带动社区发展。

如村民以闲置房屋入股合作开发旅游体验性项目及农家乐服务配套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发藕塘鱼塘养殖、毛驴喂养等项目,既可缓解乡村建设用地有限问题、减少企业建设成本,也可就地解决村民就业、增加三产收入、实现社会效益。

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持续热点,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面对风起云涌的社会新趋势、经济新常态、参与新组织,乡村旅游新兴区域需在追求文化、创意过程中,更加关注市场理性、乡村旅游本质,以实现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
执惠本着「干货、深度、角度、客观」的原则发布行业深度文章。如果您想第一时间获取旅游大消费行业重量级文章或与执惠互动,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执惠」并添加关注。欢迎投稿,共同推动中国旅游大消费产业链升级。投稿或寻求报道请发邮件至执惠编辑部邮箱zjz@tripvivid.com,审阅通过后文章将以最快速度发布并会附上您的姓名及单位。执惠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执惠观点。关于投融资信息,执惠旅游会尽量核实,不为投融资行为做任何背书。执惠尊重行业规范,转载都注明作者和来源,特别提醒,如果文章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您及时和我们联系删除。执惠的原创文章亦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作者和「来源:执惠」,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追责。
本文来源奇创旅游规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热搜词 #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执惠用户协议》 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