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此文,献给在这个悠长假期,身体或者心灵都在旅行的你。
旅行世界的摄影师,在25岁前就去过了三十个国家,护照上敲满了钢戳,拍了十万张的照片,吃各国的食物,上各国的厕所,而且还赚得盆满钵满。但他咬牙切切地说,这一切都毫无意义。
他说,我们都声称自己热爱旅行,时不时有着放弃学业和工作去旅行的念头,但却从来没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去旅行。在他的理念世界中,所有旅行社的客服,所有的导游都应该是心理学家,因为“人们去旅行应该是为了获得安慰与力量,受到陌生世界的治愈。”
可是,当你看到人山人海的长城与故宫,当你排队几小时登上黄山泰山雁荡山,当你在曼谷大皇宫的宫殿内着急寻找着厕所,这种旅行并不会改变你。“我们应该找到与自己契合的旅游路线,找到能与自己深层次交流的旅行同伴,然后,把自己抛在脑后,用心感受,享受陌生与遥远带来的新奇与魔力。
“比如,”他说:“佛教徒应该去日本京都和泰国清迈,脱掉鞋子向每一尊佛像、每一位僧人表示敬意;不愿出门的宅男应该去每个城市的酒吧与游乐园,在那里找到人生的刺激点;出入耸立在雾霾之中的巨型写字楼的白领们,应该去无人走过的田野与村庄,应该尽情在大草地上打滚。”
这其实并不算是多么新鲜的言论,我见过太多人,一年去两个国家,却照样谈吐无聊,头脑僵硬。太多的人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或飞机,排队在当地地标前花三小时拍一张自拍照,分享到朋友圈以供炫耀。太多的人,在出发前兴奋难耐,却在到达目的地后情绪一落千丈,在酒店里吃泡面,换个地方继续宅着。而这些,怎么可能改变一个人,怎么可能带给人力量?
你说你想去卢浮宫的金字塔博物馆,看到了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的画作,可你对欧洲艺术又有多少了解?你说,你想去布达拉宫拨动转经轮,可是你并没有任何信仰,你觉得你去了西藏真的会受到心灵的洗礼?
你可能会说:我一年加班那么多天,又没攒到钱,出去旅行一次还要受到这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还要被你泼冷水,拜托,我只是想出去走走而已,别上升到哲学的层次。
我只能说,这一切都没有错,出去走走,看美景,吃美食,来一场疯狂的购物与代购,如果你觉得满足,你的辛苦钱花的值得,一切都没有关系。但是,抛开一切因素,你真的有想过你为什么要旅行吗?要知道,一万元钱的旅行经费,你可以买三个iphone,看五百次电影,买10000个火腿肠。
出去旅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除了午夜在酒店里和陌生人玩三国杀,完全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地方。是的,比如去法国卢浮宫,我看到了蒙娜丽莎,但我又得到了什么?我不知道。我问了许多同行的伙伴,他们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完成了家人给他们的代购清单。
大家赚钱都不容易,真的就心甘情愿送钱给大使馆,酒店和航空公司?我们真的情愿用蜷缩在经济舱内僵硬的双腿换来朋友圈的十几个赞?我回想我的旅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那些我记忆最清楚的镜头,却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旅行攻略网站和旅行图书上:那是同行伙伴的依靠与依赖,那是在旅游地点与那里的人与物的共鸣。
我追求的旅行,应该是独具个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我实在无法忍受旅行社提供的批量流水线上的旅行套餐,旅行应该是一种精神体验,批量同质化的旅行线路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洗脑,它不但没法让我们找到自己,却让自己迷失的越来越远。
当然旅行更应该是充满意外的,这就如同生活,我们永远没法按照既定的人生路线生活。如果我们真的能适应变化的旅行,那我们为什么无法接受生活中的跌宕起伏,如果我们喜欢这些未知,那又何必在生活中谨小慎微,步步维艰,企图控制一切?
不要欺骗自己,旅行不是万能药,尤其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旅行,它们所带来的只是更多的伤害。今天的杭州下着雨,我没法出门,在房间里看书写作,听音乐,训练冥想;其实有的时候,我觉得,这种生活和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旅行相比,它更能带给我帮助。
当然,我反对的只是那种枯燥的旅行。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走走,我们其实可以随时开始一次无限时间的旅行。
如果你生活在杭州,你真的去过杭州的每一个展览馆吗?你真的看过苏东坡的每一份真迹吗?你能读懂苏东坡笔墨背后的深长意味吗?你有会去杭州收藏品市场淘些好玩的小物件吗?你会去坐下来,在孩儿巷的弄堂里和民国出生的老人聊聊历史吗?你会去南山路的酒吧和咖啡吧里与陌生的人聊天吗?你会在吴山广场上,和晨练的老人一起写大字吗?你会在清晨醒来,骑车环绕还未苏醒的西湖吗?你其实能做的很多,其实你一点不寂寞。
如果你要往外走,你能不能为自己定制一条最适合的线路?能不能拒绝打卡式的拍照?能不能在出发前多读点当地文化历史的书?能不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旅行伴侣?能不能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能不能将全部的内心,投入到未知的探索之中?
真的,这才是有意义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