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邮轮旅游对于消费人群的经济实力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一直被认为是高端消费。按照国际邮轮旅游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到8000美元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将随之发生变化,邮轮旅游将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部分发达城市人均GDP已突破10000美元,这些地区已具备了邮轮旅游消费的能力。
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国际邮轮旅游业也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世界各大邮轮公司近年来同时看上了中国这个规模庞大的市场,不断把触角伸到内地各大港口城市,邮轮旅游也开始逐渐被国内居民所认知,邮轮旅游消费市场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
邮轮港口“三足鼎立”,竞争日趋白热化
截至2013年底,上海、天津、三亚三大邮轮港口共接待国际邮轮377艘次,比2012年增长55.8%,接待国内外邮轮旅客116.8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97%。中国邮轮经济发展迅猛,除上海、天津、三亚、厦门等邮轮母港投付使用,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也正进行邮轮码头的规划建设。预计2020年,邮轮市场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将达到510亿元,成为航运业和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我国许多沿海港口城市已把邮轮产业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各港口城市对建设邮轮港口设施的热度直线上升,邮轮市场爆发式增长,邮轮竞争日趋白热化。今年以来,上海发布《加快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建设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在2015年基本建成全国领先的国际邮轮港,邮轮旅客达100万人次。福建省也出台了《关于提升水路运输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快厦门邮轮母港和平潭邮轮挂靠港建设步伐,开展包租外籍邮轮从事两岸邮轮运输业务。
目前的发展态势已形成“三足鼎立”、“群雄并起”的三大港口集群: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港口群,以上海、宁波为代表的长三角港口群,以天津、大连、青岛为代表的环渤海港口群。三大港口群南北呼应,各自依托于当地产业、文化和地域优势,超前规划、抢占滩头,形成港与港竞争、群与群竞争的格局。
产业链对接深度不足,经济效益远没有充分释放
按照国际惯例,邮轮产业链条可以划分为核心邮轮旅游部门、邮轮产业供给行业(农业、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批发业、其他交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业)、其他的服务行业等。北美邮轮经济对制造业辐射带动作用远远高于服务业。资料显示,北美地区的纺织、电子产品、石油、塑料等产业已经成为邮轮经济最主要贡献因素。
以下为相关数据信息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