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休闲绿皮书2015》近日发布,书中指乡村旅游是北京旅游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升级转型应从创新入手,走特色发展之路,旅游产品设计应体现乡村性、体验性和娱乐性,应处理好旅游发展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平衡关系,以促进北京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北京乡村旅游依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推出“一区一色”、“一沟(村)一品”、“新业态聚集区”等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景区依托型、交通沿线型和节庆承载型等多元化、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国内乡村发展创新的前沿阵地。
但同时认为,目前北京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整体规划管理能力薄弱,北京乡村旅游整体呈现“散、小、雷同”的特点,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存在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经营户间无序竞争等问题。乡村旅游作为城乡文化经济社会全方位互动的一个优势产业,单户分割经营由于难以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管理,必然导致产品创新停留在低层次发展阶段。
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滞后,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家具配备标准较低,建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治安消防、食品、设施等安全问题上存在隐患。配套交通设施尚不完善,公共交通网络仍存在漏洞,私家车的停车位不足,节假日拥堵现象严重。
管理服务型人才缺失,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流入城镇,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大量流失,使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进而造成服务程序不规范,对待客人冷漠、不礼貌和举止不文明的现象。
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北京乡村旅游产品普遍存在特色不鲜明和主题不突出的问题,未将乡村特有的文化元素、农家元素和体验元素有机地融入活动中。由于目前乡村旅游产品的低层次和同质性,难以满足游客的高品质和多样化需求,造成逗留时间短、娱乐活动参与少和重游率低等问题,乡村旅游的休闲性和参与性还没有得以充分体现。
《休闲绿皮书2015》认为,乡村旅游是北京旅游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传统农业功能的深入拓展,也是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更是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因此,北京乡村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乡村、造福农民依然任重道远,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要在思想上注重理念创新、品牌引领、乡土特色和文化传承,还要在实践中注重统筹规划、人才培养、品质提升、环境保护和沟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