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目前亚洲已经成为全球商旅增长的焦点中心,并成为全球商旅最大的市场,现在全球每年商旅支出达到一万亿美金,其中亚洲市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8%的占比,预计未来几年还将保持全球最快的增长速度。根据相关数据预测,2014年至2018年间,亚洲商旅市场的增长速度会是北美的四倍,是欧洲的两倍。
虽然亚洲商旅市场体量巨大,增速惊人,但是关于亚洲商旅者的研究却很少,甚至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目前大量的商旅研究都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即使是旅行市场的研究也多是针对一般商旅者的研究,而不是针对亚洲商旅者。
本篇报告目的是要弥补亚洲商旅者研究的空白,将对亚洲商旅者关键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尤其亚洲商旅者们的行为偏好。报告中选取了亚洲5个关键目标市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新加坡。这5个国家合在一起占到亚洲68%的人口规模,亚洲市场超过78%的商旅支出都发生在这5个国家地区。
对商旅者的调查以及与企业商旅管理人员进行的交流讨论,结果表明亚洲商旅者对服务的要求期望水平越来越高,自由选择度也越来越高。他们自身的休闲旅游经历,不断发展进步的数字平台和技术,更加灵活的差旅政策以及消费偏好的变化正在重塑亚洲商旅者的选择,并且随着千禧一代的增加,步入职场,这种趋势会继续持续下去。
本报告是由新加坡旅游局为《2015亚洲旅行领导论坛》主笔撰写的,麦肯锡是本次论坛的知识合作伙伴,为本报告提供实际研究分析;Amadeus和VISA作为论坛合作伙伴,分别为本报告提供酒店航空及车票预定数据和消费支出数据。
报告最终总结得出关于亚洲商旅的五大重要见解。
企业对员工的授权度在不断上升
亚洲商旅者现在拥有的差旅预定的灵活度比预期的要高的多,根据调查结果,69%的商旅者表示他们可以自己选择预定航班,或者从批准的列表里自由选择航班,在住宿方面,7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享有同样的自由选择权利,可以自己挑选酒店。更为明显地是,现在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数字移动应用的发展,比如移动自助预定差旅工具的使用,差旅者会获得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企业里商旅管理者表示雇主对于员工差旅管理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始由从前的命令控制模式向允许员工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模式转变。一些企业还引入了技术措施比如游戏化的差旅管理方法,来奖励那些差旅成本水平低的员工,以此促进员工养成差旅合规和节约成本意识行为。
由于差旅决策权越来更多地落到商务旅客个人那里,因此差旅管理公司不能只和企业差旅部门保持好良好客情关系,相反,差旅管理公司现在必须直接吸引员工个人并与商务旅客直接建立连接。为了获得商旅客人的青睐,现在已经有许多差旅管理公司开始提供一些附加服务比如VIP通道,Wi-Fi等,有的甚至开始使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分析旅客之前的消费习惯,再根据旅客偏好提供相应的差旅服务。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举措和活动时候,差旅公司变得也变得越来越灵活。
亚洲商务旅客更注重便利性,热衷休闲旅游体验
与全球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商务旅客无论什么年龄段的,来自哪个国家或是什么公司类型,普遍把差旅服务便利性作为首要考量的因素。选择航班时,便利的行程安排和直飞航班始终是亚洲商务旅客普遍最看重的选择因素。类似地在预定酒店时,那些跟工作关系紧密,为工作提供便利的功能服务比如高速Wi-Fi是首选。
另外,超过一半的亚洲商务旅客(约有56%的比例)把出差旅行作为他们工作的一项独特的异地旅游经历而不是一种不情愿的工作要求。也许同样的倾向下,相比于全球其他地区的商务旅客,亚洲商务旅客更倾向于把出差与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例如,调查数据显示,亚洲占比12%的商务旅客更倾向于在预定出差时间里包涵周末,欧洲地区这一比例只有7%。同样有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把出差旅行延伸为休闲旅行,让二者兼顾,这一比例在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更高。
对于旅行公司来说,这一趋势让它们可以为商务旅客提供完整的消费过程来满足旅客对于便利性和休闲旅行的渴望。然而,现在典型的情况是商务旅行从预定到完成仍然是分离的,商旅客人和企业商旅管理部门在整个旅行期间,不得不面对众多旅游产品供应商。旅行服务提供商必须分清轻重缓急调动所有资源来向商旅客人提供便捷,高效和及时的行程服务。
亚洲商务旅客各国之间差异性很大
虽然该报告中呈现了整个区域的大趋势,但是报告也使这五个样本国家的各自的差异性更加突出。比如印度商旅客人对数字服务有需求,并且愿意为这些服务和附加的服务自掏腰包。印度尼西亚商务旅客人也愿意为额外的服务付费,并且心理感情因素是他们非常看重的,比如使用能够凸显自己尊贵的差旅服务。新加坡商旅客人虽然渴望舒适和豪华,但是他们消费还是偏向于保守,不会轻易大手大脚的去享受。中国商务旅客尤其重视服务品质和排场,而且在所有样本国家中,他们最看重移动应用中网友的评价。最后,说到日本的商务旅客,他们特点是商务旅行和休闲旅行分得很开,最善于精打细算。
亚洲商务旅客在消费行为和态度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面对这一状况,提供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他们就变得非常关键了。现在大多数旅行服务公司已经可以使用大数据来服务商务旅客,从基本个性化信息到航班座位偏好,从飞行途中娱乐偏好到信用卡使用行为模式分析等。大数据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提前销售的实现,同时大数据预测功能为客人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和服务。但是组织结构障碍比如数据规划过程和信息所有权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掉才能充分发挥数据分析的潜力。要实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并且获得单一客户综合全面的行为信息需要商务旅行服务企业各业务单元间的协作和透明沟通。
四类典型的亚洲商务旅客
根据不同的国家和人口因素,亚洲商务旅客按照他们各自的偏好和行为模式可以划分成四类群体。1)传统类型:这类商务旅客最看重便利性,其它因素几乎没有。2)追求品质类型:他们热衷寻找非同寻常的旅行体验,愿意自费腰包享用额外的服务,不管是工作方面如飞行中的Wi-fi服务还是面对放松舒适享受机会的时候比如酒店SPA服务,他们消费绝不含糊!3)精打细算类型:最重视经济实用和性价比,宁愿多花时间也不愿意多花钱省事。4)积分最大化者:这类旅客一心想要积分福利,比如他们会规划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从首选旅行服务商那里获得奖励。
这些典型群体都是由各自的唯一偏好驱动的,想要吸引这四类人群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需要提供差异化对口的的产品服务才行。例如,传统类型商务旅客要求提供有条不紊,快速高效的服务来节约时间并能消除不必要的麻烦。然而,如果想要获得追求品质类型商务旅客的青睐,旅行服务提供商必须提供能满足他们对品牌餐饮选择的需求,和高级的服务设施来满足他们对独一无二体验的渴望。性价比高的服务对于精打细算类型的商务旅客吸引力最大,这些服务可以是低成本运营和经济型的酒店,也可以是性价比突出的服务和设备。为了吸引积分最大化类型的旅客,一些商务旅行服务公司建立了服务网络和可以让客人在不同旅行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积分奖励的业务伙伴关系。
商务旅行受到休闲旅游破坏性力量的冲击
就像我们在休闲旅游市场感受到一样,这三股破坏力量也在开始冲击商务旅行市场。第一个冲击时客户对数字渠道渴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进行搜索和预定旅行产品时,平均下来在线和移动端渠道受欢迎度比传统线下渠道高出28%,尤其是移动端渠道的使用量还在稳固增长,而且受访者对使用移动端预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愿望,远超他们实际使用的情况。
第二,低成本商旅运营商正获得更大的商旅市场份额。在亚洲商旅航班花费方面,他们已经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所有商旅市场中占比最高。在2012年到2015年期间,亚洲商旅在低成本运营商者那里花费每年增长率达到11%,而同一时期北美地区的增长率只有6%。报告数据显示,有4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或者非常愿意选择廉价航班,可以看出廉价运营市场的增长趋势还将继续。报告还表明低成本运营市场在各个国家的情况明显不同,这取决于各国不同的运营商,服务和舒适度以及客人的消费态度。
最后一点是在住宿市场中,基于共享经济的非标准住宿企业如Airbnb和HomeAway,正在商旅市场中崭露头角,受到客户的注意。虽然商旅管理者认为存在安全风险,但是报告显示,亚洲商务旅行者似乎还是愿意在差旅过程中选择这种住宿服务。在这次受访者中,有70%的人表示熟悉共享经济住宿,而且有40%的人表示会在差旅中选择入住共享经济住宿。在人群方面,千禧一代(1981至1995年期间出生的人)选择共享经济住宿的比例要比非千禧一代的人群高出11%。另外,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国家的受访者要比其它国家的商务旅行者更倾向于选择共享经济这类住宿。
面对新势力的冲击,老牌的商务旅行服务企业不应该回避调整自己的业务模式。他们应该认清并充分利用自身已经拥有巨大优势,尤其要利用好对于客户旅行偏好的理解和和已经建立的客户忠诚度。面对破坏性力量的冲击,老牌旅行服务商不要一味模仿新玩家的商业模式,这回自乱阵脚,相反,要弄明白这些新的业务模式是如何利用与日俱增的消费趋势的。与其他的老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另一种突出重围的方法,在曾经自己的行业里与新兴初创企业一起展开竞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