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香港作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曾是国人心目中的“东方之珠”和“好客之都”、“购物天堂”。上世纪末回归之后,更是燃起了广大内地人民对其的憧憬和向往。于是,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内地赴港游客量从2001年的445万人次到2015年的4562万人次,香港旅游业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然而物极必反,香港旅游在经历了璀璨的辉煌之后,迎接它的却是辉煌过后的一丝落寞。
一、赴港旅游,从辉煌到落寞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内地赴港团队游开始逐渐发展起来。2003年非典期间,香港经济下滑非常厉害,于是香港政府决定请求中央开放“自由行”政策,以期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刺激当时低迷的经济,提升经济活力。伴随着这项政策的落地,香港旅游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对于内地游客来讲,那个时期的香港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情感上,人们对这颗新回家的“东方之珠”有着强烈的好奇和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它“亲密接触”,去看它的模样、感受它的温度;其次,赴港旅游不仅距离近、交通便利,两岸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相对较小,无论跟团游还是自由行游客都几乎没有压力;更重要的是,香港的的确确是家门口的购物天堂,实惠的奢侈品、电子产品价格让人们趋之若鹜;此外,香港迪士尼、海洋公园等对内地游客来讲也是充满特色的经典旅游景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内地赴港旅游在2015年之前的十多年内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内地游客在访港总游客量的占比,也从2001年的32%增长到了2014年的78%,足见发展之迅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数据喜人的同时,入境游客井喷也给当地的接待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并因此引发出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长期积压的结果在数据上的反映非常直观:内地访港游客量开始逐渐下跌。
2016年初,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透露,2015年的整体访港旅客数字较2014年微跌2.5%,内地旅客人数有所下跌,整体旅客人数大致平稳。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多年的旅客快速增长后,2015年访港旅客迎来了转折点,罕见出现了下跌情况。而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日前发布的数据,2016年春节黄金周,访港游客总计227.3万人次,同比下降6.26%,其中内地游客74.4万人次,同比下降11.65%。另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今年春节内地访港旅行团数量由去年的380多团,下降至今年的约120团,比去年同期下跌达七成,是十多年来的最大跌幅。
二、入境游客数量下跌原因
对于香港近两年的入境旅客量下跌,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购物优势不再
首先,作为“购物天堂”,一直以来香港对内地游客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购物。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游客刘女士表示,“以购物为目的才会去香港,如果本身更倾向旅游、旅行,我是不会去香港的。”然而近两年,受汇率影响及周边国家旅游和购物的逐渐便利,香港的购物优势已经越来越弱。
2.性价比相对降低
曾经,出国旅游的价格是一般工薪阶层难以承受的,相较于远距离的出国旅游,可能去趟香港会更实惠一些。而如今,国民经济水平稳步增长,人民越来越富有,出境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而是成为了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于是,在预算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可能更愿意走出国门,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毕竟现在出境游的利好越来越多,签证政策越来越宽松,价格也越来越有优势。例如,记者从某OTA平台搜索发现,同样四晚五天同样机票及酒店等级的行程,北京到香港、北京到首尔以及北京到普吉岛的价格都在两千五百元左右,所以香港游的性价比优势也不再明显,同样的预算,游客的选择越来越多。
3.景区吸引力减弱
长久以来,香港迪士尼作为中国国内唯一的迪士尼乐园,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到访香港。而从今年起,随着更大更新的上海迪士尼的开园,将必然分流不少游客。
4.团队游畸形发展,屡爆丑闻,影响香港旅游形象
近些年,在病态的产业链条之下,一些商家饮鸩止渴,将原本成本数千元的赴港游价格降到数百元甚至更低,以吸引游客赴港大量购物。而到了当地,为了赚回成本,地接社不得不引诱甚至强迫游客购物,以拿到“人头费”以及高额返佣。当游客不配合时,轻则被甩脸色、被骂,重则动辄没饭吃、没地方住,甚至大打出手、闹出死伤事件。这类事件严重了影响了香港的旅游形象,也使得香港的团队游越来越令游客望而却步。
5.其他客观因素
香港曾号称“好客之都”,但近几年接二连三发生的如“占中”等不愉快事件,使得内地游客在心理上产生了较强的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赴港游客量的下跌。不少游客表示,花钱出去旅游就是为了开心、放松,如果这么不受欢迎、甚至有各种危险,我为什么不去其他地方?旅居香港的贾女士认为,“香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就是奢侈品免税,价格便宜,没有语言障碍,距离近来往方便。但近两年内地与香港矛盾激化,在街上、在旅游区甚至都不敢说普通话了,怎么还敢来玩?”另外,在北京工作的于女士也表示,“虽然香港离得近又价格便宜,但是仅适合购物,而且最近与内地关系不好,导致我稍有排斥。如果预算一定,我更倾向韩国和台湾,既可以购物,还可以看自然风光,美食也更有特色。”
三、香港旅游的未来在哪里?
2015年3月梁振英曾表示,“旅游业是香港一个重要的产业,对香港GDP的贡献是4.7%,是法律、会计、工程、建筑、测量、医疗等之和。”梁振英提出,不能忽视旅游业对香港经济,尤其是对解决基层市民就业所做的贡献。如果旅游业萎缩,大量基层工人会失业或者处于半失业状态。
那么面对这种开始下跌的态势,应如何理性看待?香港旅游业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老师卓友森认为,对于已经超负荷运转的香港旅游业,适当的回落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地区的旅游承载力与当地的旅游资源、当地人口紧密相关。截至2015年,香港的人口约为730万人,而近几年的游客量都在四五千万,已经远超香港接待能力的临界点,使得香港压力很大,所以对于适当的回落并不应该持悲观态度,反而是在向合理的水平回归。
在卓友森看来,如今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正在逐渐改变,更加注重体验式的旅游,而这可能正是现在香港业界所缺乏的。香港应该与时俱进,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下功夫,提升旅游体验的质量,让游客愿意留下来,认可并接受香港的服务,用旅游业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增长,从而促进整个特区的经济增长,而不是只把香港当做一个“购物点”、“中转站”。
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认为,旅游业面对的困难,可为业界带来契机,发展多元化市场,以吸引更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对于旅游业发展,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不应只追求旅客人数的增长,要求平稳、健康及长远的发展,向产品多元化及高增值方向迈进。未来为发展高增值旅游业,港府将突出香港多元化旅游特色及美食文化,并发展文化创意旅游项目,举办大型盛事,以及吸引更多会议展览活动来港举行。此外,港府正就启德旅游中枢及大屿山进行规划研究,并正商讨迪士尼乐园进一步发展,包括第二期扩建。
*本文作者:秋薇,执惠旅游专家作者,个人微信号:MissQiuWei,欢迎关注,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位”以方便备注,非常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