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山西的旅游业近来得到空前的重视,这种认识产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作为山西经济支柱的煤炭和钢铁一路下行,经济增长率落到了全国倒数第二,原来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战略定位发生了动摇,被动之下,想起了旅游业。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旅游业在山西叨陪末座已是多年,不是一天之内说扶正便能扶正的。不从根本的病灶入手,下非常之力,焉能取得非常之功?中国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源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若想让山西经济真正转型,可能首先要开展一场“如何把文化旅游产业做成支柱产业”的大讨论,不讳疾忌医,不自欺欺人,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思想理念上首先转型,经济上才有可能实现转型。《山西经济日报》头版对曲江入晋的连续报道开了一个大讨论的好头,本人多年从事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工作,考察过山西所有投资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一直想在山西找到一两个可以上市的文化旅游项目而未果,对山西旅游的症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此不揣冒昧,先抛出一块砖来,希望引得更多真知灼见。
病症一:
理念落后 体制不顺
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比之沿海至少落后二十年,比河南和陕西也落后十年。不要不信,山西的旅游资源不比河南差,但5A级景区只相当于人家的二分之一。同属一座山,王莽岭景区的投入比云台山少不了多少,游客抵不上云台山的十分之一;同是一条河,九女仙湖景区的游客不到青天河景区的三分之一;同是壶口瀑布,陕西的游客比山西的多两倍也不止,而且山西这一边的游客还有一半以上来自于陕西。
全国旅游已经从景点观光游升级为休闲体验游,自驾游客逐年增多,甚至很多地方是无景点旅游,例如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民宿、安吉县帐篷客酒店,周边都没有任何景点,酒店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人们去那里就是为了避开城市的喧嚣,体验大自然,千元一晚的房间,入住率都在90%以上。前几天去参加河南博爱县全域旅游的研讨会,人家都全域旅游了,而我们还在忙着建景点,动辄花费几亿元。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山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晋商大院”全国知名,但旅游业态却只有一种:迁走村民,围起墙卖门票。围起来的不仅仅是古村落,还有经营者的思想。对比来看,浙江的乌镇,住宿的收入远高于门票,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闻名天下;山西的袁家村,不收门票,日均游客3万人以上;河南的郝堂村,以内置金融带动乡村活化,青年人回来了,鸟儿回来了;浙江的松阳县,5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没有一个卖门票,每年接待写生摄影游客超过五十万人。全国旅游最先进的业态无一不是开放式的,如深圳的华侨城、杭州的宋城、西安的曲江。门票模式无疑是最简单的,也无疑是最落后的,特别是观光旅游已经日渐式微。
从体制上说,很多省市从省到县已经建立了和发改委具有同等级别的旅游委,如浙江,如云南,如贵州,如重庆,而山西很多县连旅游局都没有,有的是文化局下面的二级局,有的还是事业单位,没有执法权。重视不是挂在嘴上的,是人、财、物的到位,是战略重心的真正转移。笔者曾受邀参加贵州省今年的第十届旅发大会,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大班子一把手悉数到场。安顺市作为大会东道主举全市之力整整准备了一年,各项旅游事业得到极大促进。重视也是敢于创新、勇于试错,包容失败。重庆市秀山县是重庆最偏远、最贫困的山区县,没有任何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非遗花灯为依托,以“夜游秀山、花灯祈福”为主题,创新成立旅游开发区和开发总公司,一把手享受副县级待遇,拿出城区土地作为资本融资,硬是创出了过夜游客60万人的佳绩。
对比之下,是不是能看到我们的差距呢?
病症二:
坐困资源 自我陶醉
每逢讲到山西旅游我都会听到关于我们历史如何久远、旅游资源如何丰富的说法,问题也恰恰在此。我有一位在全国顶尖旅游规划机构工作的朋友,他很发愁做山西的旅游项目规划。他说每个业主都在强调他们文物的古老和丰富,很关心做出来的旅游物业有没有唐代风格、像不像宋代模样,问题是游客对这个并不感兴趣啊!
首先,资源不是产品,好资源并不能自动变成好产品。山西旅游资源可能很丰富,但是旅游产品很匮乏。游客到山西除了看庙就是看院,很少可参与体验的项目,更不要说休闲项目了。对比之下,浙江横店,要交通没交通,又不靠近大城市,更没有所谓的旅游资源,就是硬做出来的横店影视城,今年吸引游客超过1500万人,接近半个山西省的人口。我们山西人可以说那是造假的古建,但是每天晚上的20多台演出可不是造假的,15000张接待床位可不是造假的,100多个参与体验项目可不是造假的。
其次,要看看我们的游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现在的游客中,80后、90后、00后(包括他们的父母)占了70%以上,自驾的游客占了70%以上。这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这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关心的旅游产品不是老不老、真不真,而是酷不酷、萌不萌、嗨不嗨!针对这样的客群,我们山西旅游还能说资源丰富吗?即使那样说有用吗?
恰恰相反,就像我们被丰富的煤炭资源困住了一样,我们有可能在旅游上也被所谓丰富的资源所困住。相同的是,当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挥霍的时候,往往就不去创新了。
病症三:
没有龙头 各自为战
旅游发展较好的省份都有自己的龙头企业。深圳有华侨城,杭州有宋城,贵州有贵旅集团,安徽有安徽旅发,陕西有陕文投、曲江文旅,都是资产过百亿元的“巨无霸”。山西有什么?煤炭资源我们知道要整合,要有“五加二”,旅游就不需要吗?没有龙头,就没有龙身、龙尾,就舞不起来。资源不集中,资产不雄厚,融资就无能力,发展就谈不上。开会再多,发文件再多,不如实实在在把山西文旅集团好好组织起来。
资源分散,各自为战,是山西旅游的痼疾。到皇城相府的,不管你去不去王莽岭;到平遥旅游的,下一站如何去壶口,完全没人关心。也不能怪哪个景点,因为本来就不是一家,也没有利益关系。和上海景域集团老总聊天,问他为什么在他们的驴妈妈旅游网上山西旅游产品很少,他说和山西旅游打交道太费劲,都是分散景点,缺少有竞争力的产品线路,“总不能千里迢迢来山西看完一个大院就回吧?!”
这次看到平顺县把太行山区的七个景区以资产整合的方式合并成为一个集团,并邀请曲江文旅托管,一次就上了三个全国都少见的旅游体验产品,很为他们感到高兴,也看到了山西旅游发展的曙光。很希望这样的举措不仅仅发生在一个县域,而是在一个市,甚至是整个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