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随着国家对体育和旅游产业的重视,尤其是将体育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体育旅游存在由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趋势、竞技性观赛与非竞技性参与共生的局面。” 天津晁鹄户外刘浩宇说。
从旅行社的产业布局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体育旅游市场的潜在价值:中青旅在2012年就已进军体育旅游领域,并成立了中青旅联合体育公司;众信近日刚刚参投“体育基金”也开始发力体育旅游;凯撒旅游则近日募集重金扩展升级体育旅游业务板块。
不过,在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主要目的地仍在境外,我们虽然举办过奥运会,也要举办冬奥会,还举办过各种国际性赛事,但是能够把体育和旅游两种生活体验方式有机融合的城市仍不多见。
1、竞技性优质赛事资源不在国内
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主要目的地是在境外,完成一次观赛游需要到国外去消费。因此,对于希望参与体育旅游的国内游客来说,还不能做到说走就走,而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徐晓磊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掌握核心的赛事资源。他说,欧美的体育旅游目的地相当于是在国内,对他们来说体育旅游是轻松惬意的事情,例如去看意甲比赛,只需要乘坐一晚上高铁或欧铁,早上买个汉堡,高高兴兴地看比赛,比赛结束就就原路返回了,不耽误时间、不牵扯精力,是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就目前市场来说,观赛类的体育旅游与尝试刺激类的体育旅游和健身类的体育旅游,构成了体育旅游群体的金字塔结构:健身类是塔基,尝试刺激类是塔尖,观赛类居中,在旅行中顺便甚至是专门去看一场比赛是简单、轻松的一种旅游体验。
但是,北跑圈跑步达人吴昊说:“国内很少有赛事和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的活动,国内做的比较好的赛事都没有完备的旅游服务,没有可旅游的点。”因此,到国外去看优质竞技性比赛,境内的消费市场受到挤压,肥水流进了外人田。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出境游人数达到1.2亿,境外消费1.5万亿元,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数据算一笔账,如果出境体育旅游频次在1%,那么消费额也会达到150亿。而这样可观的数字,对国内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却很小。
2、体育旅游是用运动的方式感受世界
北京每日东方运动中心主任金乔更倾向于大众都参与的非竞技性体育旅游项目,“真正的体育旅游是在运动当中去旅游,二者是巧妙的结合。运动过程当中,用我们的眼睛去看世界、看美景,用行走去看一些人们看不到、感受不到的地方。”
其实,在专业化竞技体育面前,大众是观赏者,但是在非竞技类体育项目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在旅游过程中,和当地人,甚至是和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场沙滩足球赛的感觉,都非常惬意轻松。”徐晓磊认为,这种非竞技性的体育旅游项目,虽然也做名次管理,参与者与组织者都不是很在乎名次,主要是投入其中,找到乐趣,放松生活。
天津财经大学邮轮游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卢政营说:“国外体育旅游和国内的发展背景不一样,国外最早从森林主题公园建设的角度出发,服务普通老百姓户外休闲运动的需要”,发轫于大众旅游,从而带动整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赞同这种“大众旅游发轫说”,他补充介绍,但是“体育旅游国内才刚刚开始,发轫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我们的人均收入提高,使我们消费这种项目的承受力大大增强了。第二个,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现在需要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变化。”他还非常幽默地说,中国人一个最朴素的变化是比原来更加惜命了,体育是延长寿命的一种方式,它和旅游结合起来,就更加具有寓教于乐的功效。
当下大众体育热潮席卷全国,各种跑团、户外运动悄然兴起。凤凰卫视中文台原台长、CVA主席王纪言对每游君说:“国际上最棒的方式是非竞技性的绿色的以徒步为主的健身。”金乔也认为,要健康又要看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行走,背起行囊周游世界,这就是徒步旅游或者体育旅游的最基础的部分。
3、利用体育旅游拉长产业链
“体育+旅游”的模式将成为旅游相关企业都不愿错过的带动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形式。“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消费和旅游消费的两种产业的交叉融合,存在指向性,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什么建设什么,缺少什么添什么。沈阳市副市长姜军对每游君表示:“当体育,尤其是休闲体育和旅游结合起来的时候,是城市软实力的呈现,体育这种全民健身运动和旅游产业结合,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体育旅游提升目的地城市软实力的作用不可小觑。卢正营解释说,体育旅游对经济的拉动重在拉长产业链,包括现代的运动装备产业、传统运动装备产业,还有与互联网结合的技术设备产业链,如,体育旅游能促进体育场馆和场地的建设,例如鸟巢和水立方,这样能够带动体育目的地型的城市建设,拉动了城市经济。
而体育名人的粉丝型经济效应也非常明显。很多时候游客去看一场比赛,关注的中心就在体育名人身上,粉丝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就会带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交通、餐饮、住宿和门票经济的发展。